鞋墊"繡"出致富路 留守婦女足不出戶就能掙到錢
恰逢繡花鞋墊交貨的日子,河南省平輿縣高楊店鄉洼李村李國喜家熱鬧得像個小集市:70多名婦女帶著產品把老李家圍個里三層外三層。
驗貨開始了,姐妹們紛紛亮出“杰作”:“情深似海”、“馬到成功”、“福如東海”等彩色字體工整秀氣;鴛鴦戲水、花好月圓、龍鳳呈祥等刺繡圖案惟妙惟肖。真沒想到這些精美的鞋墊竟出自農家女之手。
“只要檢驗合格,一雙鞋墊廠里付加工費48元,有的人一星期能繡3雙鞋墊呢!”老李介紹說。
李村三組的巧媳婦王小含交付3雙鞋墊領到144元,她說:“俺以前‘穿針引線’的活兒很拿手,老李讓俺去試試,第一個星期就掙了48元,回來一琢磨,很劃算。家里活兒一忙完,俺就一門心思繡鞋墊。”
“廠里原料全提供,還免費培訓。每個月平均按繡好8雙鞋墊計算,巧媳婦可凈收入近400元呢。俺村有 40多戶報了名,收入還是很可觀的。”老李說。
老李是如何琢磨上小鞋墊的?五十開外的李國喜是一個頭腦活絡的人,平常喜歡讀報、看電視、聽廣播。
2005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老李聽說駐馬店市一家刺繡廠想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發展業務。老李心想:“俺洼李村留守婦女個個都有一手好針線活兒。閑著也是閑著,要是把她們都組織起來,掙錢務農兩不誤。”
說干就干,老李派侄媳婦鄭華起到刺繡廠參加培訓,帶頭繡鞋墊。鄭華起第一個星期拿到96元錢時,村里沒動靜;老李一家七八口齊上陣時,村里開始議論起來;等第一個月月末老李坐下一盤點一家凈收入3000多元錢時,消息不脛而走,婦女們踴躍前來報名。老李也順利地和刺繡廠簽訂了長期合同。年終一結算老李凈賺2萬多元,村里的留守婦女也跟著沒少“沾光”。
“看,俺繡的鞋墊都出口賺了美鈔呢!”老李美滋滋地說,“俺也想好了,照這樣的勢頭,再過一兩年,俺也辦個廠,讓俺村留守婦女足不出戶就能掙到錢。”《人民日報》
- 上一篇:王振滔榮獲“社會責任大獎”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