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業暴露“民工荒” 可能引發產業內部淘汰
缺工,缺工!初夏的東莞,鞋業再度迎來生產的旺季。“缺工”這兩個字,卻如夢魘般纏住了這個行業。本報記者接獲讀者報料后大面積踏訪,發現無論大鞋廠還是小鞋廠,普遍因缺工叫苦不迭。
勞動力無限的神話破滅了。一個個問號升騰而起:“缺工”這道魔咒為何盯上了鞋廠?向來民工如潮的東莞,為何會出現全行業缺工?民工都到哪里去了?占全世界產量1/10以上的東莞鞋業,又將往何處去?
鞋廠“來多少要多少”
“來多少,要多少。”厚街陳屋,興×鞋廠門衛半抬起頭,面無表情地吐出6個字。
“生手也要嗎?”
“要,都要。”
從南城石鼓沿公路切入厚街鎮,赤嶺、陳屋、三屯、珊美、橋頭……直到靠近虎門的白濠,工業區次第相接,區內鞋廠林立。厚街的制鞋業,在東莞是最集中的。而“制造業名城”東莞的制鞋業,在世界上都頗具名氣。東莞年產鞋約10億雙,占世界1/10以上,Nike、adidas等世界名鞋多產自東莞。“東莞塞車,全球缺貨。”
“成型(即將鞋面、鞋底等部分組裝為成品鞋)的2條生產線,現在只能開1條。一條線要80多人,可是單成型這邊就缺了100多人。其他部門也都缺人,訂單可能趕不及了。”厚街某鞋廠負責人黃先生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
于是,黃先生在大門邊用大紅紙貼上了招聘啟事。“鞋廠招工大多是用這招。你去陳屋、三屯一帶走走,現在鞋廠都在招人,每個廠門口都看得到招工啟事。”
記者走訪赤嶺、陳屋、三屯等工業區,情形與黃先生所言吻合。
只要是鞋廠,門口必定有招工啟事,或撐起一塊木板貼于其上,或貼于櫥窗內。
在赤嶺,某鞋廠索性做了兩塊塑膠牌,一塊寫著“本廠長期招聘工人”,另一塊則釘在門衛室墻上,寫著“招工咨詢處”。兩塊塑膠牌字跡均已斑駁,可見缺工絕非“突發事件”,而這家企業也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了。
門衛室變成“招工咨詢處”,門衛也就不只是保安的職責了,儼然變成了鞋廠的人力資源部經理。記者向門衛咨詢需要多少人時,不少門衛的回答出奇地一致:“有多少要多少。”
大小鞋廠一齊缺工
“厚街不少鞋廠缺工一半,有些甚至因此關門。”阿軍(化名)
在東莞鞋廠摸爬滾打了3年多,在近10家鞋廠當過工人,目前在陳屋某鞋廠做個中層干部。
他指著附近一家柏×鞋廠:“一個月前還不是這個廠。他們長期招不到人,沒法開工,一夜之間倒閉了。柏×接手后,還是天天招人。”
阿軍告訴記者,東莞鞋廠普遍缺工,只是多少問題。中小規模的鞋廠缺工嚴重,大鞋廠就好一些。
阿軍所說的“大鞋廠”有多大?港臺制造業向珠三角轉移的時候,不少港商、臺商到東莞投資建立鞋廠。例如1988年臺灣寶成國際集團在東莞投資設立的裕元制鞋公司,是目前東莞最大的制鞋基地,在高埗、黃江擁有兩個產業園,主要生產Nike、adidas等,員工10萬人。1990年,臺灣興昂集團到東莞長安投資設立興昂鞋廠,主要生產GUESS、LV、Nike等品牌,員工上萬。1996年,香港華堅集團將華寶鞋業遷至東莞厚街,主力生產美國名牌NINE&WEST,員工1萬余人。
這些鞋廠都有專車接送,電視臺、食街、超市、電影院、幼兒園,廠內設施一應俱全,儼然一個“小社會”。它們缺工嗎?
“從做招聘以來,我就一直處在緊張狀態,每天有忙不完的事。”華寶鞋業負責招聘的劉先生提起招工就感慨,并坦言人很難招,面對目標很有壓力。“6月份我們要新建一個廠,打算再招6000人,但估計還不夠。”
在厚街赤嶺,記者偶然看到了興昂的招工啟事,赫然印著“招普通工1000名”。除了“18-35周歲,初中以上文化”之外,沒有寫明其他要求,并“歡迎批量勞工”。
東莞最大的鞋廠裕元,缺工同樣讓人吃驚。“裕元是我們的常客,每個星期都來的,它們招工總數在3萬左右。”智通人才市場招聘服務事業部經理敖賓稱,目前所有行業中,最缺人的就是鞋業,平均大概缺1/3左右。
華寶的劉先生、智通的敖經理、鞋廠的老工人阿軍都稱,民工荒已蔓延至整個制鞋行業,無論是面部、底部、成型、品檢等普通工人,還是設計師等高級技工,以及中高層管理人員,缺口都不在少數。民工無限的神話徹底破滅了,全行業缺工的現狀凸現出來。
鞋業自身特點加劇缺工
市外經貿局副局長楊東如指出,近年來,東莞確實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概短缺勞工30萬。“我們認為這種缺工是結構性短缺。缺的是一些勞動強度比較大、工作環境比較差的制鞋、制衣、毛織等行業的普通工人。而那些員工福利好、工作環境好、具有一定規模的行業,缺工就不明顯。”
誠如楊東如所言,制鞋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東莞勞動密集型產業也不在少數,智通人士所謂“目前所有行業中,最缺人的就是鞋業”又是為何?
“鞋廠對工人要求比較低,收入自然也低。比如電子廠現在一般要求初中或者高中畢業,鞋廠一般沒要求。”智通人才市場人士稱。
美中服裝鞋業協會副秘書長龍小杰表示,正因為比起別的行業來,鞋工待遇低,鞋業因此成為工人最可能發生流動的行業。他們干不下去的時候,更容易跳槽去別的廠來增加身價,或者轉做其他行業。
此外,相比一般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言,鞋廠的密集程度更大。
“電子廠一條線可能1個人就夠了,鞋廠一條線至少近100人,甚至幾百人。普通工人一多,基層管理人員自然也要多配些,比如班組長這類人。”厚街某鞋廠負責人告訴記者。
進入5月,閑置的設備投入使用,用工需求更大,鞋業缺工不可掩飾地暴露出來。據龍小杰介紹,一般3到4月,是制鞋業的淡季。
5月天氣轉熱,鞋產品也迅速更新換代,鞋廠的訂單隨之增多,進入生產的旺季。這個旺季一般要持續到10月。
- 上一篇:鞋企召開“六方會談”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