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低價出口新政 官民皆覺不可行
商務部昨日在廣州舉行秘密會議,廣東不少地方官員及出口企業均對新政表示質疑
新快報記者宋菁
“好的想法,壞的操作。”
張在南海從事陶瓷出口已逾十年,對商務部近日正在征集意見的《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調查和處罰規定(暫行)》(修訂草案),他并不看好。
商務部官方網站上,關于此事的討論正如火如荼,而商務部的地方調研業已全面展開。
“目前的草案并不具備可操作性,規定可能會變成一紙空文!”而抱有這想法的,并不止張一人。昨日商務部在廣州舉行的秘密會議上,廣東不少與外貿相關的地方官員及民間出口企業對該草案均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上圖:溫州一家制鞋企業的工人正精心制作一雙外貿出口皮鞋。2004年,中國輸美的鞋均價只有2.5美元,而意大利的鞋出口均價達到22.6美元!
商務部廣州密會
5月10日,商務部條法司就即將出臺的《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調查和處罰規定(暫行)》(修訂草案),正式對外征求意見。這份旨在行業自律、懲治低價的草案,承諾會對出口價低于自身真實成本的企業作出懲罰。
正當企業還在網上為草案爭論不休的時候,昨日上午,廣東省外經貿廳秘密舉行了一次小型圓桌會議———草案的起草者商務部條法司一行人悄悄來到了廣州,就上述草案征詢意見,其中包括商務部條法司司長尚明。
這次會議相當低調,沒有通知媒體,也沒有知會各相關協會商會,與會的僅有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等地方廳局相關官員以及十余家去年在反傾銷調查中的涉案企業,與會人員不超過30人。
會上,尚明雖未披露規章正式出臺的時間表,但卻表示考慮先盡快試用,寄希望在試用過程中修正完善。
干預企業自主經營?
“商務部出臺這一規章會非常謹慎,畢竟這一問題相當敏感。”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的一位人士解釋道:“誰來管?管到什么程度?都還需要仔細斟酌。政府想在規范外貿市場和給予企業充分自由兩者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但是,這一平衡卻很難實現。
廣州外經貿局的人士擔心,對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的調查會干預到企業的自主經營權。他認為,行政權力會干預到哪一步,整個調查要具體到哪一步,草案都應該作出明確規定。他說,目前的草案讓地方廳局很難操作。
尚明解釋,出臺這套規則并不是要干預企業正常的貿易,而是旨在“處理那些不計成本拼低價、對行業造成了惡劣影響的害群之馬”。
他說,調查屆時會采用國外反傾銷調查的一些方法,但是其調查權會小于反傾銷調查,“這僅僅只是一個商務部的授權調查,會對企業行為定性究竟是不是不正當低價,但是不會像反傾銷一樣定量地裁定具體幅度。”
尚明明確表示,商務部暫時不會就此專設一個調查局,至于調查會到哪一步,能做到什么程度“還需要回頭再討論”。
草案起草人之一的商務部條法司副處長榮民也說,隨后將會有更詳細的細則出來,他也希望企業能夠表明態度:對調查你能夠容忍到哪個程度?可以出示的材料又有哪些?
哪一個成本?
“可是究竟什么是不正當的低價出口?”來自佛山一家家居用品出口企業的陳,對此很疑惑。
草案說,所謂的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是指被調查人在調查期內,被調查產品以低于該產品單位平均生產成本與平均管理、銷售和一般費用總和的價格對外出口的行為。
他認為,做無本買賣的企業并不多,參照企業自身的成本并不能懲治那些價低質次的企業。而取信行業中間價,過于武斷,且操作難度又太大。“就企業本身的成本就已經很難核查。草案的可操作性就在成本核算中!”
榮民解釋說,調查要考核的成本并非僅僅只是賬面成本,他希望能夠核查到企業的真實成本,“這就不僅僅只有生產成本,勞保、社保、環境保護、安全指標等指標都將納入考核中。”他透露,關于如何界定成本,屆時還將有一個較為詳盡的手冊出臺。
不過,尚明卻認為此舉可操作性不大。他認為,參照的成本主要還是企業的賬面成本,“我們也想懲治那些通過壓低勞工工資、濫用資源以致實現低價出口的企業,不過,涉及勞保、環保,這一問題就將進一步擴大,演變成一個社會系統問題,這就不是一個部門規章可以解決的!”
懲治過輕
懲治力度過輕也是草案飽受質疑的一個熱點。
草案規定,最嚴厲的處罰即是3萬元以下人民幣的罰款以及禁止被調查人的被調查產品自決定公告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的出口。
“這只是九牛一毛啊!”佛山一家陶紡織企業主說,3萬元的罰款并不足以對企業形成威懾。
而看似嚴厲的禁止12個月的出口事實上也很難達到目的。
上述企業主表示,企業可以通過尋找其它的進出口公司代理出口,而這,僅僅只需要支付其2%-3%的費用。
尚明解釋說,由于規章這一級別只能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所以草案目前只能懲治至此。不過他表示,在試行過程中,若覺得有必要,商務部將會向國務院申請,將規章上升成條例,以加大懲治力度。
榮民表示,條法司也正在考慮如何進一步完善反規避措施,他說屆時出臺的規章會將違規代理的公司一并處罰。
[草案其它爭議焦點]
誰來監管
商務部方面希望,調查是一個中央、地方、協會商會的聯動,屆時會由這些部門協調調查。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則認為,草案的具體實施需要依靠地方廳局,“商務部的人員配置暫時解決不了這些問題”。不過,東莞外經貿局人士也反映,若要進行非常細致具體的調查,廳局的人員力量也無法完成,他希望調查能夠融入行業協會及商會的力量。
但是,企業對此表示懷疑。佛山一家陶瓷企業主認為,行業協會、商會是依靠會員企業的會費得以存活,“他們不太可能倒打一靶!”而且,每個地區都有大量非會員企業,“這類企業行業協會能否監管?”
海關報關數據可否采用
草案規定,被調查產品的出口價格是指調查期內被調查企業向中國海關報關申報單據中載明的被調查產品的出口銷售價格。
但企業反映,大部分企業的報關數據都低于實際的出口價格。他們說,由于國外買家希望能夠實現退稅,因此都要求賣家報關時把報價調高。
榮民表示,若不依照海關數據,則更難找到合適的數據,“相較企業自身提供的數據,海關數據更公正”。
積壓貨品如何證明
草案規定,被調查人有合法證據證明自己的低價出口行為系因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因技術進步產品升級換代而降低舊產品出口價格等原因發生,并未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商務部可不對其進行處罰。
不過TCL海外事業部的人士表示,積壓商品概念需要再界定,“什么樣的商品是積壓商品?企業又需要提供哪些證據證明自己的商品是積壓的?這些都需要再詳細界定”。
[記者觀察]有誠意不現實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說,低價出口、惡性競爭是中國外貿的“癌癥”,一些企業不負責任的態度不僅導致自己的企業無利潤,甚至導致整個行業都獲利極低。
而過去的這一年里,中國的貿易總額尚不足全球貿易額的8%,但所遭遇的反傾銷調查卻占到全球的20%。
頻頻發生的貿易摩擦迫使中國政府不得不摸索一個合適的法規,限制出口企業間愈演愈烈的低價競爭。而在簡單地呼吁“行業自律”已經不可能達到療治目的的情況下,商務部也不得不采用成本更高的政府行政行為進行調控。
貿易秩序的失控、來自歐美的反傾銷壓力催生了《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調查和處罰規定(暫行)》(修訂草案)這樣一部限制不正當低價出口的法規。
然而,中國的低價背后,還糾纏著對勞工權益的漠視、對有限資源的濫用。指望一個部門的一部規章能夠解決這樣一套社會系統問題,不現實。
早在十年前政府就出臺過一個針對不正當低價出口的懲治辦法,然而,在過去十年里,商務部沒有接到一通舉報電話,這套規則形同虛設。
面對十年后的這套規則,但企業和地方廳局雖然肯定了政府的誠意,卻仍舊不看好。
怎樣讓規則具備可操作性?政府還在摸索。
不過,可以看到的是,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相較10年前,這部規章又艱難地向前邁進了一步———它降低了舉報的難度,不再要求舉報人做過于繁復的舉證。商務部條法司司長尚明說,降低立案的門檻,這便是朝可操作上方向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上一篇:不合格旅游鞋多為福建產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