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北京市勞動保障工作解讀
2006-05-13 16:18:17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孫強的家住在房山區,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當地礦山關閉后,他成了一名失業人員,“聽說政府從5月1日起就開始實施鼓勵高失業率地區失業人員跨地區就業的新政策了,我心里特別高興!”孫強說,“我們這里因礦山關閉成了失業人員的人很多,按照新政策的規定,到時候我不但可以有機會到城區找份工作,還可以得到一定
的交通補貼,對于我們這些就業困難地區的失業人員來說,這是今年五一節收到的最好禮物了!”
記者從4月26日全市召開的一季度勞動保障形勢分析會上了解到,今年本市一季度勞動保障工作開局良好,穩步發展,促進就業政策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出臺的一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將使更多像孫強一樣的失業人員從中嘗到實惠。
■一季度工作回眸
優惠政策惠及百姓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一季度,全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立足五年,著眼長遠,扎實推進勞動保障重大制度改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文件的通知》精神,本市完善促進就業政策體系,制定了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具體實施意見,對再就業政策進行了延伸、擴展、調整和充實。在總結評估現行再就業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政策扶持范圍,出臺了關于《北京市鼓勵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社會保險補貼辦法》、《關于促進高失業率地區失業人員就業有關問題的通知》、《北京市小額擔保貸款管理實施暫行辦法》、《北京市小額擔保貸款工作考核辦法》、《關于完善小額擔保貸款辦法促進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鼓勵用人單位招用本市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試行辦法》、《北京市再就業優惠證使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重點支持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高失業率地區、農村勞動力、高校畢業生等人員的就業,發揮政策促進就業的效應,健全市場就業機制和就業困難群體長效幫扶機制。
經濟增長促進崗位增加
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大力發展,提高了就業容量。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3%,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也呈現出好的增長勢頭,同比增加8.7萬人。預計全年經濟將持續較快增長,這將會進一步拉動就業崗位的增加。
城鎮登記失業率得到較好控制
一季度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總量增加。到3月底,全市共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5.86萬人,同比增長32.6%,主要原因是上年結轉失業人員增長63.6%,今年新增農轉非、城鎮低保、殘疾失業人員三部分人同比增長了91.9%。一季度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增長4.7%,比失業人員32.6%的增長速度低27.9個百分點,主要是就業困難群體積淀增多,再就業難度加大。月末實有登記失業人員10.86萬人,同比增長50.8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7%,同比提高0.63個百分點,但比上年末降低0.04個百分點。
開發社區就業崗位4萬多
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平臺的作用,開發適宜困難群體的就業崗位。截至3月底,全市開發社區就業崗位4.69萬個,安置失業人員3.8萬人,同比分別增長19.6%和25.4%。積極探索市、區、街三級創業指導服務體系的工作機制,共征集創業項目271個,有566人實現了創業,帶動3671人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累計發放92筆,累計發放金額達到282.5萬元。
。保慈f多人參加技能培訓
今年本市勞動保障部門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啟動了“五年五萬”新技師培訓計劃和第二期“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一季度共對14.6萬名人員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其中培訓失業人員1.98萬名,培訓后就業率為65.3%;培訓本市農村勞動力1.97萬人,同比增長10.8%,培訓后就業率達到69.7%;培訓來京務工人員1.17萬人,同比增長1.5%,培訓后就業率達60.5%;培訓企業在職職工9.48萬名。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改善
進一步改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全市四級就業服務網絡基本形成,2127個行政村建立了就業服務組織,占全市行政村的53.5%。加強區域合作,城區和郊區定向開展“手拉手”轉移農村勞動力工作,形成了城鄉就業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就業服務制度,開展送技能培訓、就業崗位、法規政策“三下鄉”等一系列促進就業活動。一季度全市求職登記的農村勞動力達14.86萬人,其中幫助1.89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全市358個公共職業介紹機構開設了來京務工人員服務窗口,免費為來京務工人員有序進京求職提供個性化服務,并大力推廣了即時職業介紹和招聘洽談會的模式。春節后組織實施“春風行動”,集中為農民工提供服務。
加快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
本市以基本保障為重點,著力加快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落實國務院精神,本市抓緊研究制訂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形成職工多繳費多受益的激勵約束機制;出臺了企業年金辦法,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立企業年金,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養老保險需求。
為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和減輕退休人員醫療費負擔,建立了全市統一的企業退休人員補充醫療保險制度,被市政府列入為群眾辦的59件實事之一。一季度共對581人進行了醫療救助,救助金額41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58%和145%。
一季度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比上年底增加5.1萬人、4.05萬人、12.4萬人、4.8萬人和17.2萬人,其中來京務工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人數分別達到96.18萬人和99.9萬人。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均達95%以上。
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截至3月底,參保人數達到41.1萬人。
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一季度全市以簽訂勞動合同為重點,啟動了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單位和工業園區活動,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推進“勞動合同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全市城鎮職工勞動合同續訂率為91.3%,比上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續訂率高于10年來83.5%的平均水平,續訂勞動合同工作較為平穩。充分發揮勞動保障公共服務平臺作用,12333電話咨詢服務系統日均提供咨詢服務4000人次,勞動保障網站日均點擊率90萬次,為群眾提供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咨詢服務。
一季度全市受理信訪7.8萬件,同比下降33.2%,對1.6萬個用人單位進行了勞動執法檢查,涉及勞動者45.62萬人,查處勞動保障違法案件4954件。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6485件,同比增長28.%。
■當前面臨的形勢就業壓力不容樂觀
——人口因素。2005年本市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市人口總量逐年遞增,人口基數龐大,勞動適齡人口規模擴大,勞動力年齡構成有老化的趨勢。外來人口增勢迅猛,隨著國家及本市對外來務工人員,特別是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改善,外來人員增勢還將持續。
——勞動力供給結構發生變化。預計今年將有21萬本市農村勞動力進行求職登記,其中有16萬人處于綠化隔離地區和產業基礎薄弱地區,轉移就業渠道窄,失業率偏高地區,以及享受農村“低!贝龊褪У匚崔D非人員;來京務工人員增勢不減;困難群體就業矛盾加劇,經濟轉軌和傳統產業的隱性失業人員逐步釋放。盡管就業崗位逐年增加,但勞動力總量供給遠遠超過了崗位的需求,今后一個時期失業率將在比較高的平臺上延伸。
勞動關系中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
勞動關系中一些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實現改制企業勞動關系平穩過渡的任務十分艱巨。收入分配領域的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此外,非公有制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較低,企業勞動合同短期化等問題。
■下一步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全市“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全面做好勞動保障各項工作。結合首都經濟發展,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對失業人員、企業在職職工、本市農村勞動力和新生勞動力的培訓工作,開發適宜區域特點的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要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逐步擴大保險覆蓋面。不斷改進和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從源頭上規范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市勞動保障局局長張欣慶在談到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時說,要把貫徹中央精神同北京市的實際緊密結合,把中央精神理解透、消化好,反復學習、反復領會,走出一條具有北京特色的勞動力市場體系、社會保險體系、勞動關系體系的發展之路,使北京的勞動保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的交通補貼,對于我們這些就業困難地區的失業人員來說,這是今年五一節收到的最好禮物了!”
記者從4月26日全市召開的一季度勞動保障形勢分析會上了解到,今年本市一季度勞動保障工作開局良好,穩步發展,促進就業政策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出臺的一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將使更多像孫強一樣的失業人員從中嘗到實惠。
■一季度工作回眸
優惠政策惠及百姓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一季度,全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立足五年,著眼長遠,扎實推進勞動保障重大制度改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文件的通知》精神,本市完善促進就業政策體系,制定了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具體實施意見,對再就業政策進行了延伸、擴展、調整和充實。在總結評估現行再就業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政策扶持范圍,出臺了關于《北京市鼓勵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社會保險補貼辦法》、《關于促進高失業率地區失業人員就業有關問題的通知》、《北京市小額擔保貸款管理實施暫行辦法》、《北京市小額擔保貸款工作考核辦法》、《關于完善小額擔保貸款辦法促進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鼓勵用人單位招用本市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試行辦法》、《北京市再就業優惠證使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再就業優惠政策,重點支持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高失業率地區、農村勞動力、高校畢業生等人員的就業,發揮政策促進就業的效應,健全市場就業機制和就業困難群體長效幫扶機制。
經濟增長促進崗位增加
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大力發展,提高了就業容量。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3%,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也呈現出好的增長勢頭,同比增加8.7萬人。預計全年經濟將持續較快增長,這將會進一步拉動就業崗位的增加。
城鎮登記失業率得到較好控制
一季度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總量增加。到3月底,全市共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5.86萬人,同比增長32.6%,主要原因是上年結轉失業人員增長63.6%,今年新增農轉非、城鎮低保、殘疾失業人員三部分人同比增長了91.9%。一季度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增長4.7%,比失業人員32.6%的增長速度低27.9個百分點,主要是就業困難群體積淀增多,再就業難度加大。月末實有登記失業人員10.86萬人,同比增長50.8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7%,同比提高0.63個百分點,但比上年末降低0.04個百分點。
開發社區就業崗位4萬多
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平臺的作用,開發適宜困難群體的就業崗位。截至3月底,全市開發社區就業崗位4.69萬個,安置失業人員3.8萬人,同比分別增長19.6%和25.4%。積極探索市、區、街三級創業指導服務體系的工作機制,共征集創業項目271個,有566人實現了創業,帶動3671人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累計發放92筆,累計發放金額達到282.5萬元。
。保慈f多人參加技能培訓
今年本市勞動保障部門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啟動了“五年五萬”新技師培訓計劃和第二期“三年百萬”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一季度共對14.6萬名人員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其中培訓失業人員1.98萬名,培訓后就業率為65.3%;培訓本市農村勞動力1.97萬人,同比增長10.8%,培訓后就業率達到69.7%;培訓來京務工人員1.17萬人,同比增長1.5%,培訓后就業率達60.5%;培訓企業在職職工9.48萬名。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改善
進一步改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環境。全市四級就業服務網絡基本形成,2127個行政村建立了就業服務組織,占全市行政村的53.5%。加強區域合作,城區和郊區定向開展“手拉手”轉移農村勞動力工作,形成了城鄉就業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就業服務制度,開展送技能培訓、就業崗位、法規政策“三下鄉”等一系列促進就業活動。一季度全市求職登記的農村勞動力達14.86萬人,其中幫助1.89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全市358個公共職業介紹機構開設了來京務工人員服務窗口,免費為來京務工人員有序進京求職提供個性化服務,并大力推廣了即時職業介紹和招聘洽談會的模式。春節后組織實施“春風行動”,集中為農民工提供服務。
加快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
本市以基本保障為重點,著力加快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落實國務院精神,本市抓緊研究制訂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形成職工多繳費多受益的激勵約束機制;出臺了企業年金辦法,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立企業年金,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養老保險需求。
為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和減輕退休人員醫療費負擔,建立了全市統一的企業退休人員補充醫療保險制度,被市政府列入為群眾辦的59件實事之一。一季度共對581人進行了醫療救助,救助金額41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58%和145%。
一季度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比上年底增加5.1萬人、4.05萬人、12.4萬人、4.8萬人和17.2萬人,其中來京務工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人數分別達到96.18萬人和99.9萬人。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均達95%以上。
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截至3月底,參保人數達到41.1萬人。
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一季度全市以簽訂勞動合同為重點,啟動了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單位和工業園區活動,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推進“勞動合同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全市城鎮職工勞動合同續訂率為91.3%,比上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續訂率高于10年來83.5%的平均水平,續訂勞動合同工作較為平穩。充分發揮勞動保障公共服務平臺作用,12333電話咨詢服務系統日均提供咨詢服務4000人次,勞動保障網站日均點擊率90萬次,為群眾提供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咨詢服務。
一季度全市受理信訪7.8萬件,同比下降33.2%,對1.6萬個用人單位進行了勞動執法檢查,涉及勞動者45.62萬人,查處勞動保障違法案件4954件。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6485件,同比增長28.%。
■當前面臨的形勢就業壓力不容樂觀
——人口因素。2005年本市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市人口總量逐年遞增,人口基數龐大,勞動適齡人口規模擴大,勞動力年齡構成有老化的趨勢。外來人口增勢迅猛,隨著國家及本市對外來務工人員,特別是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改善,外來人員增勢還將持續。
——勞動力供給結構發生變化。預計今年將有21萬本市農村勞動力進行求職登記,其中有16萬人處于綠化隔離地區和產業基礎薄弱地區,轉移就業渠道窄,失業率偏高地區,以及享受農村“低!贝龊褪У匚崔D非人員;來京務工人員增勢不減;困難群體就業矛盾加劇,經濟轉軌和傳統產業的隱性失業人員逐步釋放。盡管就業崗位逐年增加,但勞動力總量供給遠遠超過了崗位的需求,今后一個時期失業率將在比較高的平臺上延伸。
勞動關系中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
勞動關系中一些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實現改制企業勞動關系平穩過渡的任務十分艱巨。收入分配領域的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此外,非公有制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較低,企業勞動合同短期化等問題。
■下一步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全市“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全面做好勞動保障各項工作。結合首都經濟發展,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對失業人員、企業在職職工、本市農村勞動力和新生勞動力的培訓工作,開發適宜區域特點的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要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逐步擴大保險覆蓋面。不斷改進和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從源頭上規范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市勞動保障局局長張欣慶在談到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時說,要把貫徹中央精神同北京市的實際緊密結合,把中央精神理解透、消化好,反復學習、反復領會,走出一條具有北京特色的勞動力市場體系、社會保險體系、勞動關系體系的發展之路,使北京的勞動保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誰是最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