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在歐盟受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歐盟四月上旬開始對中國皮鞋征收臨時性反傾銷稅,此舉實時對中國鞋企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四月中下旬在珠三角舉行的兩個涉及鞋業的展會,出口訂單就遭遇“寒春”。出席99屆廣交會的歐盟鞋商較上屆急劇減少了40%,參加東莞國際鞋展的企業則稱,今年來自歐盟的訂單將降40%。港資半島鞋業董事長方志剛表示,自從中國加入世貿之后,因為都看好這個市場,國內從事鞋類生產的企業迅速擴大,造成這個行業過度發展,是被懷疑傾銷的原因。因此,即使轉做內銷也將是困難重重。從事制鞋業務的精進企業負責人徐少枝則表示,公司80%的產品是出口到歐盟的,另外的20%則是出口日本。歐盟訂單因為這次反傾銷的原因也減少很多,因此公司正在籌謀增加日本的銷量,另外也在積極拓寬新的市場。至于西莎國際負責人則表示,現時公司已經將被歐盟增加稅率的產品轉往柬埔寨生產,從而避免利潤降低。(2006年5月6日中國新聞網)
從這則消息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點:其一,中國企業因為歐盟實施的鞋反傾銷已經出現了大規模萎靡;其二,中國鞋企業不得不轉道其他市場試圖擴大銷路;其三,中國企業已經迎合了將產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周邊國家的態勢。
這次歐盟針對中國鞋征收的反傾銷稅,將人們稱之為蜜月中的中歐關系當頭棒喝,讓在政經混和政法交織環境中混吃等死的傻乎乎的中國人再一次明白了,在西方世界里,政治與經濟完全是兩碼事,歐盟各國政府即使是首腦對華都像施羅德那樣“匪夷所思的好”,也根本阻止不了反傾銷程序的啟動以及實施。
這次的鞋類貿易制裁,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04年9月16日發生在西班牙埃爾切市的中國鞋商倉庫被非法游行人群焚燒事件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當地媒體在頭版報道中稱此事屬于種族歧視。受害鞋商陳九松的財產幾乎被焚燒一空。當地警方在焚燒事件發生后通報說,這些非法游行者將在本周四再次舉行示威活動,通報提醒大家保護自己的權益。除了西班牙當地的外文媒體,當地的全部5家華文媒體都聚首埃爾切市報道此事!度A新報》記者邵冕介紹說,“此前的抗議還只是稱亞洲鞋子對當地鞋業存在不正當競爭,后來非法游行者高呼‘華人滾出去’,此事可以說是一種排華浪潮,不僅在西班牙,甚至在整個歐洲都沒有這么嚴重的事件!
如果說,當時針對中國鞋以及經營鞋產品商人的還僅僅局限于西班牙,那么到了現在,這種勢頭已經成為整個歐盟的行動了,并且,從民間自發的群體性行為演變為歐盟官方通過法定渠道采取的正式貿易政策措施了。
2月28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以“中國‘鞋’:史無前例的反傾銷官司”為題報道,繼去年的“紡織品”之后,“鞋”無疑是今年歐盟與中國雙邊貿易中最熱門的一個詞匯。23日,根據歐盟貿易委員決議,4月7日起對中國產的鞋類產品開征為期半年的臨時反傾銷稅,稅率由4月的4%在6個月內升到19.4%。這一懲罰性關稅現在還只是臨時性措施,最新消息,3月9日歐盟貿易委員會將召開會議,征求25個成員國的意見,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懲罰性關稅將正式確定下來,到那時關稅就將持續5年的時間。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始于2005年6月30日,其后05年7月7日,歐盟連續對中國輸歐勞保鞋和部分皮鞋啟動反傾銷調查,其中勞保鞋涉案金額5225萬美元,皮鞋涉案金額則高達7.3億美元,從而成為近10年來歐盟對華反傾銷涉案金額最大的一宗,波及中國1200余家制鞋企業和400多萬工人。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鞋大國和鞋類出口大國。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發表談話表示不滿。崇泉認為中國皮鞋對歐出口并不存在傾銷行為,歐方的指控是缺乏依據的。據分析,這一稅率無疑是平衡各方關系結果。和去年的紡織品特保爭端一樣,鞋類貿易爭端突出暴露了歐盟內部不同成員國之間的矛盾,也是歐盟制造商和零售商“角力”的一個戰場。意大利是對制裁中國鞋的主要推動者,而一些北歐國家因來自中國的中低端產品對其制造業部門威脅甚微,強烈主張維護對中國鞋產品的自由貿易,瑞典、丹麥、荷蘭三國還為中止對中國鞋反傾銷案而結成了共同陣線。另一方面,歐盟大型零售商一半以上的鞋子貨源在中國和越南,如果征收反傾銷稅將鞋生產成本上升,帶動歐盟市場零售價格上漲,零售商和消費者的利益因而將大大受損。
然后編輯部點評道:從歐盟對中國鞋發起反傾銷到現在,各界對鞋案本身顯示了極大的關注。和目前稍顯暗淡的結局相比,此案中最大的亮點則是企業自主聯盟所顯示出的前所未有的凝聚力,06年2月初,以廣東省的外資制鞋商為主體的“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成立,自發組織、自籌資金、并聯合中國業界集體對歐盟進行無損害抗辯。最近,“聯盟”向中國各地制鞋業發出邀請,共同商討應對之策,結果有180多家企業應聲而至。與單一企業來比,這一“聯盟”顯示的整個行業力量對于本案的結果將起到最大程度的積極作用。
但是,不管是商務部發言人的招牌式的習慣性不滿,還是國內鞋類企業急赤白臉的積極應訴,并沒有給這次反傾銷措施的實行帶來什么變化。
有數據顯示,這次歐盟針對中國鞋業采取的反傾銷措施,已經導致了國內上千萬鞋企業工人失業、數以萬計的鞋類企業停產或者關張。
于是,一向亡羊補牢的中國媒體就開始了新一輪的自摸,找到西方人自己對反傾銷的批評聊以自慰。比如,國內廣泛看到的是,德國《經濟周刊》2月份發表文章,指出反傾銷已成貿易保護的方便借口。文章說,1月底,意大利制鞋業協會要求歐盟貿易委員彼得•曼德爾森“迅速果斷地干預”,借助反傾銷措施保護制鞋業及其在歐洲的60萬名從業人員。目前,歐盟委員會認為有證據表明,中國和越南的制鞋企業在歐洲市場低價傾銷產品。反傾銷委員會也許很快就會作出征收保護性關稅的決定。這并非特例。在過去幾年里,貿易自由化促使關稅在全球范圍內下降,但發起反傾銷訴訟的國家越來越多,F在,反傾銷已經變成了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的方便借口。美國經濟學家布魯斯•布羅尼根和托馬斯•普呂薩警告說:“反傾銷已成為最大的貿易壁壘!蔽恼轮赋觯磧A銷充斥著爾虞我詐和相互傾軋。例如,歐盟和美國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種歸類對中國人是有影響的:歐盟委員會在計算懲罰性關稅時不衡量中國的成本,而參照規模與中國相當的國家和地區的數據。在經濟學家看來,這為耍手腕大開方便之門。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德安•斯平南格說:“他們可以捏造出對自己最合適的數字! 因此,經濟學家要求各國徹底放棄使用反傾銷這一貿易工具。反傾銷也直接損害消費者利益,針對歐盟委員會將建議從4月7日起分階段對中國鞋類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總部設在歐洲的鞋類進口商團體說,布魯塞爾“似乎決心讓其公民在圣誕節購買高價鞋”。歐洲品牌鞋聯盟在一份聲明中說,歐盟委員會可能采取的行動將意味著在銷售旺季征收最高的稅。
說是這么說,也看見中國企業有什么本事尋求國家政策乃至司法救濟。與此同時更為令人恐慌的是,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已經不僅僅是歐美那些發達國家的事。在中國人自以為是的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恨不得賣國求榮才擠進了世貿組織,可卻發現國際貿易形勢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反而由于歐美國家的示范效應,對中國的反傾銷愈演愈烈。
1月16日快訊,新年伊始,哥倫比亞貿易部作出的2006年度第一號決議,就是開始對包括汗衫在內的中國棉質和合成纖維內衣褲等紡織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哥倫比亞貿易部是根據本國有關生產企業的要求于1月初作出上述決定的。哥倫比亞政府最終是否會對中國紡織品采取“特保”,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類似的反傾銷調查如今并不鮮見。2005年全球紡織品實現一體化之后,世界上已經逐漸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針對中國紡織品的同盟。除了美國和歐盟,土耳其、南非、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等發展中國家相繼起而效仿。盡管由發展中國家挑起的此類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不大,但其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卻非常可怕。正如經濟學中的“蝴蝶效應”一樣,隨著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占據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貿易爭端事件已不再只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較量。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出口產品結構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產品存在趨同性,易形成直接競爭關系。這也是導致我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反傾銷措施成本較低,備受發展中國家的青睞,來自某些發展中國家的反傾銷風險正在顯著增長,大有取代歐美發達國家成為國際反傾銷主角之勢。2005年1月至10月初,發展中國家已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29起,占同期案件總數的66%。但是,由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相關反傾銷法律法規不健全,立案和裁決的隨意性較大,政策透明度低,企業應對困難,因此在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時,很少有企業出面應訴,這更加劇了這些國家挑起反傾銷調查的勢頭。有商務部官員為此分析稱,我國貿易摩擦領域正從貨物貿易向服務領域擴大,貿易摩擦對象也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在摩擦的表現形式上,除了過去的“兩反一!,還將朝著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壁壘等方面擴散?梢灶A計,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深,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將日益增加。貿易摩擦并非壞事,對中國企業而言,需要思索的是,學會如何在煩惱中成長。
最后這種結論讓人看了忍俊不禁,實在是有些酸葡萄心理和阿Q心態。面對逐漸蔓延到全世界的對華貿易壁壘,我們需要的就是“學會如何在煩惱中成長”,或者,當中國產品成為國際上的過街老鼠之際,老鼠要考慮怎么才能既在大街上招搖過市,還要不被人人喊打,這需要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智慧、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以及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解放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的偉大情懷。
其實,反躬自省,我們更可以將國際上對中國的反傾銷看作是全世界對于中國社會的失序狀態的一種集體回應。國內市場上,惡性競爭、法紀消弭、惟利是圖、人人自危,而這種商業文化與競爭手段也隨著國內市場空間的日益狹窄以及消費能力的趨弱迫不得已轉向國際市場而和盤托出。捫心自問的是,按照國際上反傾銷的定義,我們誰敢說中國企業在國內或者國際市場上不存在傾銷行為?在中國市場整體缺乏規制的情況下,為了生存以及牟利,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態勢都不足為奇,出現傾銷行為還不是理所當然大勢所趨的事?
我更愿意將這種全世界對中國采取的反傾銷,當作是給中國人提出的尖銳而緊迫的問題。憑借中國人死不認錯和凡事總是先本能地推卸責任的習慣,自然要面臨全球化中不止是經濟上的交往,更是文化上的沖突。遇到反傾銷,我們能不能先別怨聲載道,而從自身找找毛病呢?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韓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高分子導電塑料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