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打造體育品牌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2006年4月,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WFSGI,下稱“聯合會”)年會第一次邁出歐美,在中國北京召開。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大會現場采訪了聯合會主席米歇爾·佩羅汀(MichelPerraudin)。
《中國經營報》:你個人如何評價中國體育用品產業、體育用品市場?
米歇爾:我參觀了在成都舉辦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展會規模之大、中國內地品牌的多樣性和現代化、展會參觀人數之多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有點負面的是,我也發現,有中國內地品牌的LOGO與國外公司非常相似,譬如有一家公司的LOGO就跟阿迪達斯很近似。到201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體育用品市場。所以在我2004年上任之后,建立與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聯系和橋梁,就成為我的工作目標。
《中國經營報》: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聯合會在體育用品產業發展中的角色是怎樣的?
米歇爾:全球體育用品市場大約有1500億到1800億美元的規模,主要包括鞋、服裝和器材三大類產品。聯合會主要在如下四方面開展工作:爭取公平和自由貿易權利,反對貿易壁壘,開展反傾銷案件調查;保護知識產權;維護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代表企業與FIFA等國際體育監管組織進行游說。
《中國經營報》:中國的體育用品企業如何分享世界體育用品巨頭的成長經驗?
米歇爾:在生產、尋找合適市場伙伴、營銷等各方面,李寧公司都已證明了中國(體育用品)品牌的不斷成長。品牌形象(的樹立)需要時間,成長和升級需要時間,需要多一些耐心。如果要追求豐厚的利潤,那就只能拋棄低端市場,主做中高端市場,但這需要(品牌)形象、產品、質量、合作伙伴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中國經營報》:你同時作為阿迪達斯的高級副總裁,如何看待阿迪達斯在中國的發展?
米歇爾:阿迪達斯將會采取各種措施,爭取2008年在中國實現10億歐元的銷售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