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歐盟反傾銷難撼中國鞋進入
本報訊記者嚴鈺實習生劉櫻娜報道:亞洲地區唯一獲得UFI國際認證的鞋類展會2006中國東莞國際·鞋機展日前在東莞結束。步入第四年的“中國東莞國際鞋展·鞋機展”隨著中國和亞洲地區鞋業的發展日益成長,給以東莞為中心的珠三角制鞋基地和以廣州為中心的鞋業貿易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鞋出口形勢嚴峻
歐盟委員會于3月23日發表聲明,宣布自4月7日起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皮鞋征收臨時反傾銷稅。該聲明正式公布對我皮鞋征收漸進式臨時反傾銷稅,具體為4月7日至6月1日稅率4.8%;6月2日至7月13日稅率9.7%;7月14日至9月14日稅率14.5%;9月15日起稅率19.4%。當前中國鞋業出口形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針對歐盟反傾銷問題,本報記者在鞋展期間實地采訪了相關專家與部分廠商代表,他們普遍認為,反傾銷稅造成的影響是短期的,長遠來看,反傾銷稅難撼中國鞋進入歐洲市場。
香港展覽業協會會長、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裕倫表示,歐盟對中國鞋的出口抵制是不合理的。
由于反傾銷等措施保護了所在國同類產品制造企業的利益,也涉及有關經銷商的利益,因此常常得到制造商協會和工會組織的支持,也常常被某些政界人士和非政府組織利用。朱裕倫指出,歐盟的反傾銷稅實際牽涉到國際政治問題。萬勝鞋業有限公司譚偉英表示:“短期內出口歐洲的皮鞋成本增加了,數量減少了,利潤也減少了。成本增加,我們必然要把價格提高,而作為供應商加價是很有限的。”為此,譚偉英表示,面對此形勢只好暫時減少對歐洲的出口,把重點放在其他出口國,如美國、東南亞等。
西莎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蔣小榮也表示會暫時把皮鞋生產的訂單轉到柬埔寨,再轉由馬來西亞出口。精進企業(香港)有限公司的徐少枝也表示可能會把生產轉到日本。
歐洲市場難拒中國鞋
對于反傾銷稅,歐洲鞋業采購商盟委員會主席,意大利鞋業零售商協會主席MassimoDonda指出,反傾銷稅帶來的危機將由歐洲進口商、中國制造商與鞋材鞋機制造商三方共同承受。而對歐洲消費者的影響也會一點點提高。事實上,中國鞋企受影響范圍很小,因為反傾銷稅針對的只是真皮鞋,而且還排除了皮革兒童鞋和高科技運動鞋。
朱裕倫表示:“歐洲消費者需要一個適應期。一段時間后,當發覺其他同價格的鞋質量不如中國鞋,會重新選擇中國鞋。當然,印度、印尼、泰國等帶來的競爭可能會使我國有一些損失,可是影響不會太大。”
美國鞋業經銷商及零售商協會(FDRA)總裁PeterMangioner也認為,中國鞋在國際市場仍然具有相當大的競爭力。他認為,雖然現在歐洲一些進口商開始把訂單分散到周邊國家,但中國鞋性價比更高,物美價廉的中國鞋在國際市場深受采購商和消費者喜愛。雖然印度、印尼、泰國等其他亞洲生產國也具有很大競爭力,可是這些國家集中生產的是休閑鞋,女鞋、男運動鞋等很少。因此,中國作為歐盟進口鞋類最大的國家,仍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亞洲鞋業協會有限公司《亞洲鞋業》雜志執行長藍玄圃認為,按照以往經驗,6個月的臨時性反傾銷稅很大可能會延長為五年,取消的機會不大,因為此次反傾銷稅實際已經醞釀了一年之久。但藍玄圃也指出,雖然如此,可歐洲市場不可能堅持五年時間。美國也曾實施過類似的行動,可后來還是全面放棄了自己本國的鞋制造市場,現今美國98%的鞋都是靠進口。歐洲的反傾銷稅只不過是作最后的掙扎。藍玄圃還預測,雖然現在有些企業訂單會減少,可這只是暫時的,明年訂單很可能會猛增,鞋的價格也很可能會上漲。所以,中國廠家商家應該不要放棄,提高自身適應力度過這段考驗期。
朱裕倫也指出,總的說來,反傾銷稅對我國企業影響不大,因為即使中國鞋價格提高了,在國際上仍有相當大的競爭力。然而,不同企業因其本身競爭力、產品定位、性價比等所受影響程度不同。這正是我國鞋企面臨考驗的時候,企業會在這次風波中優勝劣汰。鞋企要渡過困境,必須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工藝和制造手段,提高質量水平,創造自己的品牌,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
- 上一篇:[鞋業動態]“晉江鞋”走上品牌路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