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區提升最低工資水平 產業“梯度”升級大潮將起
2006-04-27 10:52:53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深圳市準備大幅上調最低工資水平,發出了全國加工業集中區域勞資利益分配與產業格局調整的信號。
深圳市勞動部門經過多方聽證,最終將提升最低工資水平定位于兩個備選方案。方案之一:特區內的工廠將從每月690元提高至850元,特區外提高到750元;方案之二:特區內提高到800元,特區外的工廠將把最低工資標準從目前的580元人民幣提高至700元。
按照方案一,深圳特區內最低工資將與上海相當或略高,有望成為全國最高。按照方案二,深圳特區內最低工資將僅次于上海,繼續保持全國第二。
深圳這次主動提升最低工資水平的行動是廣東省區域性大面積提升最低工資水平行動的一部分。廣東省有關部門表示,廣東省2006年將按地區分類大幅提高最低工資,其中一類為800元/月(廣州),增長16.96%;二類為700元/月(佛山、東莞、珠海、惠州),增長21.95%,其中惠州增長41.70%;三類為600元/月;四類500元/月,并建議深圳市調整為850元/月。
幾乎與此同時,上海、江蘇、浙江等地也傳出消息,2006年這幾個中國最集中的工業區域也打算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水平在全國呈現“全面看漲”態勢。
“民工荒”是起因
2006年春節過后的一個月,照例是珠三角各大工業區人頭攢動的季節,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所有的工廠都開始大量招收新工人。
然而,近年的情形卻大不相同。
王金泰,一名在深圳寶安區某臺資企業做了5年的保安告訴記者,以往過年后,可以用“千萬大軍下珠江”來形容南下的勞工潮。工業區外的車站、工廠大門涌動著數以千計的神色憔悴剛剛到來的外省新勞工。
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是深圳主要的勞動力輸入省份,多年來形成的“行規”是新工人由老員工介紹,才有機會能夠順利找到一份流水線上的工作。因此,很多保安就是靠幫老鄉介紹工作并收取半個月薪水的“介紹費”賺取額外的收入。但是,近兩年這種額外收入已經不復存在。
今年春節后,在深圳寶安區龍華開設電纜廠的北京商人李海,包里塞了整整二萬元到處招工。“介紹一個工人給500元”,這是他當時向外公開的價格。
勞務市場戲劇性的變化,透視出這個區域演繹著越來越嚴重的“民工荒”。
由于招工嚴重不足,深圳一家大型加工企業年后組織人員前往南京招工,結果空手而歸。“我們開出的工資根本沒有任何吸引力,長三角企業普遍比我們工資高”,參加招工的這名人力資源經理苦嘆。
利益的分配和較量
對于此次提升最低工資,深圳市勞動保障局的解釋是,進一步較大幅度提高深圳最低工資,有利于調整員工和企業的利益分配關系,使員工更好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深圳2005年GDP增幅達15%,在深圳GDP構成中,企業所得約占50%強,勞動者所得約占30%強,國家所得約為15%,企業所得遠高于勞動者所得,兩者的差距在國內主要城市中是最大的。
因為飽受“民工荒”的切膚之痛,絕大部分企業對于提高最低工資水平高舉雙手,但是當涉及到具體的底線時,資方表現出的是在既得利益上退讓程度的“小氣”。資方希望政府能夠控制最低工資增加的幅度,在兩種預備方案上傾向于增幅較小的那種方案。
“提高最低工資能夠解決區域的民工荒,但同樣會增加資方的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抖露出資方畏縮心態的緣由。這名經理說,對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來說,工資水平的提高會減輕招工的壓力,但實際上資方并不希望將生產成本轉嫁到自己頭上。
一名政府官員表示,兩種預備方案中最終會通過哪一個,里面必定隱含著要考慮資方訴求等因素。
勞動力成本與產業轉移
深圳勞動部門的官員表示,深圳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比珠江三角洲的其它城市要高,地方性勞動力短缺將迫使競爭者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海外投資企業為吸引和留住工人,往往會比法定最低工資出價更高。
市場人士認為,由于勞動成本的增加,深圳正在面臨一次漸進式的產業調整。當地政府官員也表示,實行產業結構調整,將一些低端企業淘汰出深圳,是深圳的一個產業戰略。
但有跡象顯示,在產業調整的思路上,深圳表現得相當謹慎。一些行業代表表示,深圳目前向外轉移的產業很多都是深圳的傳統優勢產業,包括精密儀器、鐘表、珠寶、服裝、家具等,而產業轉移的主要原因是深圳日益上升的土地、勞動力成本。實際上,深圳周邊的東莞在家具和服裝的產業優勢上已經替代了深圳。
“現在深圳轉移出去的企業比較多,如果深圳CBD(總部經濟)沒能跟上的話,肯定會造成工業經濟的下滑,所以不宜調整得太快。”這是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資源經濟研究所所長袁易明教授在一次政府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說的一番話。
深圳市也擔心這些傳統產業的外移會導致深圳產業“空心化”,事實上,很多一部分產業已經將生產基地向外轉移,只在深圳留下一些類似設計、研發等機構。
業內人士認為,從工業化時代的升級來看,東部沿海省市爭相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可以認為是發出了這樣的信號:中國的產業調整在市場化中正在從東部逐漸向西部推進,這種推進對中國宏觀經濟布局是合理的,中國東西部的差異和需求為產業的調整和轉移提供了梯田式的平臺。
但是,在產業調整中,東部和西部都面臨著兩個重大的命題,對于東部來說,產業的升級或替代能力將是產業調整的關鍵;而對于西部來說,提高政府對企業的引導和服務能力則是另外一個要點。
中國這一波區域間產業調整將是漫長的,但也是必然的。
深圳市勞動部門經過多方聽證,最終將提升最低工資水平定位于兩個備選方案。方案之一:特區內的工廠將從每月690元提高至850元,特區外提高到750元;方案之二:特區內提高到800元,特區外的工廠將把最低工資標準從目前的580元人民幣提高至700元。
按照方案一,深圳特區內最低工資將與上海相當或略高,有望成為全國最高。按照方案二,深圳特區內最低工資將僅次于上海,繼續保持全國第二。
深圳這次主動提升最低工資水平的行動是廣東省區域性大面積提升最低工資水平行動的一部分。廣東省有關部門表示,廣東省2006年將按地區分類大幅提高最低工資,其中一類為800元/月(廣州),增長16.96%;二類為700元/月(佛山、東莞、珠海、惠州),增長21.95%,其中惠州增長41.70%;三類為600元/月;四類500元/月,并建議深圳市調整為850元/月。
幾乎與此同時,上海、江蘇、浙江等地也傳出消息,2006年這幾個中國最集中的工業區域也打算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水平在全國呈現“全面看漲”態勢。
“民工荒”是起因
2006年春節過后的一個月,照例是珠三角各大工業區人頭攢動的季節,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所有的工廠都開始大量招收新工人。
然而,近年的情形卻大不相同。
王金泰,一名在深圳寶安區某臺資企業做了5年的保安告訴記者,以往過年后,可以用“千萬大軍下珠江”來形容南下的勞工潮。工業區外的車站、工廠大門涌動著數以千計的神色憔悴剛剛到來的外省新勞工。
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是深圳主要的勞動力輸入省份,多年來形成的“行規”是新工人由老員工介紹,才有機會能夠順利找到一份流水線上的工作。因此,很多保安就是靠幫老鄉介紹工作并收取半個月薪水的“介紹費”賺取額外的收入。但是,近兩年這種額外收入已經不復存在。
今年春節后,在深圳寶安區龍華開設電纜廠的北京商人李海,包里塞了整整二萬元到處招工。“介紹一個工人給500元”,這是他當時向外公開的價格。
勞務市場戲劇性的變化,透視出這個區域演繹著越來越嚴重的“民工荒”。
由于招工嚴重不足,深圳一家大型加工企業年后組織人員前往南京招工,結果空手而歸。“我們開出的工資根本沒有任何吸引力,長三角企業普遍比我們工資高”,參加招工的這名人力資源經理苦嘆。
利益的分配和較量
對于此次提升最低工資,深圳市勞動保障局的解釋是,進一步較大幅度提高深圳最低工資,有利于調整員工和企業的利益分配關系,使員工更好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深圳2005年GDP增幅達15%,在深圳GDP構成中,企業所得約占50%強,勞動者所得約占30%強,國家所得約為15%,企業所得遠高于勞動者所得,兩者的差距在國內主要城市中是最大的。
因為飽受“民工荒”的切膚之痛,絕大部分企業對于提高最低工資水平高舉雙手,但是當涉及到具體的底線時,資方表現出的是在既得利益上退讓程度的“小氣”。資方希望政府能夠控制最低工資增加的幅度,在兩種預備方案上傾向于增幅較小的那種方案。
“提高最低工資能夠解決區域的民工荒,但同樣會增加資方的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抖露出資方畏縮心態的緣由。這名經理說,對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來說,工資水平的提高會減輕招工的壓力,但實際上資方并不希望將生產成本轉嫁到自己頭上。
一名政府官員表示,兩種預備方案中最終會通過哪一個,里面必定隱含著要考慮資方訴求等因素。
勞動力成本與產業轉移
深圳勞動部門的官員表示,深圳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比珠江三角洲的其它城市要高,地方性勞動力短缺將迫使競爭者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海外投資企業為吸引和留住工人,往往會比法定最低工資出價更高。
市場人士認為,由于勞動成本的增加,深圳正在面臨一次漸進式的產業調整。當地政府官員也表示,實行產業結構調整,將一些低端企業淘汰出深圳,是深圳的一個產業戰略。
但有跡象顯示,在產業調整的思路上,深圳表現得相當謹慎。一些行業代表表示,深圳目前向外轉移的產業很多都是深圳的傳統優勢產業,包括精密儀器、鐘表、珠寶、服裝、家具等,而產業轉移的主要原因是深圳日益上升的土地、勞動力成本。實際上,深圳周邊的東莞在家具和服裝的產業優勢上已經替代了深圳。
“現在深圳轉移出去的企業比較多,如果深圳CBD(總部經濟)沒能跟上的話,肯定會造成工業經濟的下滑,所以不宜調整得太快。”這是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資源經濟研究所所長袁易明教授在一次政府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說的一番話。
深圳市也擔心這些傳統產業的外移會導致深圳產業“空心化”,事實上,很多一部分產業已經將生產基地向外轉移,只在深圳留下一些類似設計、研發等機構。
業內人士認為,從工業化時代的升級來看,東部沿海省市爭相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可以認為是發出了這樣的信號:中國的產業調整在市場化中正在從東部逐漸向西部推進,這種推進對中國宏觀經濟布局是合理的,中國東西部的差異和需求為產業的調整和轉移提供了梯田式的平臺。
但是,在產業調整中,東部和西部都面臨著兩個重大的命題,對于東部來說,產業的升級或替代能力將是產業調整的關鍵;而對于西部來說,提高政府對企業的引導和服務能力則是另外一個要點。
中國這一波區域間產業調整將是漫長的,但也是必然的。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