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反傾銷對中國皮鞋行業的影響幾何?
國際在線專稿:歐盟自本月7日開始對產自中國的皮鞋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在此后的6個月時間里,歐盟對中國產皮鞋征收的反傾銷稅率將從目前的4.8%過渡到19.4%。那么,這一措施的生效會對中國制鞋企業、歐盟采購商及消費者產生哪些影響呢?
首先請您跟我們到正在中國南方城市廣州舉行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也稱廣交會)上去看一看。廣交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品展示和交易平臺,每年都吸引大量海外采購商到會洽談,今年到會的采購商、參展商預計將多達45萬人,為歷史最高水平。然而在歐盟反傾銷措施的影響下,鞋類商品的交易情況卻不容樂觀,對于這一點,在本屆交易會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新聞發言人徐兵先生也直言不諱:
“歐盟決定從4月7日起對(產自)中國的皮鞋征收反傾銷稅,(這)肯定會對參展企業在貿易洽談和出口成交(方面)產生一定的壓力,對廣交會鞋的成交情況肯定有影響。”
徐兵先生的擔心在交易會開幕后得到了驗證,記者在交易會鞋類展區采訪時發現,這里顯得較為冷清,除一樓特別布置的展區常常有采購商走過之外,位于較高樓層的普通展區則很少有人問津,而在光顧鞋類展區的采購商當中,來自歐盟的更是少之又少。浙江省臺州寶利特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芬女士對記者說,歐盟的反傾銷措施給她的企業造成了很大影響:
“我們的產品(在海外)銷售的國家范圍比較廣,我們在歐洲的主要(市場)是荷蘭、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但目前反傾銷措施會給我們帶來比較大的影響,(除關稅外,)像海運費等的費用(也都)是在上升的。” 實際上,從歐盟開始對中國皮鞋進行反傾銷調查時起,中國的鞋類產品出口就已經受到了影響。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2月,中國鞋類對歐盟出口增幅明顯減緩,以制鞋業較發達的浙江省為例,今年2月該省對歐盟鞋類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較1月份下降了50%和55%。
當然,受到損失的不僅是中國的制鞋企業,一同受到打擊的還有來自歐盟國家的采購商們。作為中國第二大鞋制品出口市場,歐盟采購商每年從中國購買的鞋類產品占中國鞋類出口的15%,如果無法壓低采購價格或提高銷售價格,他們就必須自行承擔因關稅提高而增加的進口成本。這就難怪眾多歐盟采購商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感到失望。在此次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來自德國的采購商拉爾森先生告訴記者,許多他熟識的歐盟采購商沒有前來參加此次交易會,是因為他們將采購重點轉向了印度等中國以外的國家,他本人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表示遺憾:
“他們(歐盟委員會)做出這項決定是為了保護歐洲的(制鞋)行業,一些歐洲制鞋企業會從這項措施中獲益,因為鞋類產品的進口商會選擇從他們那里進口商品。但我不認為歐洲的消費者會對此表示歡迎,因為鞋的價格會提高。”
在瑞典擁有近2000家連鎖店的ICA零售集團鞋類產品經理諾登博格先生對記者表示,目前歐洲許多著名制鞋企業已經將生產部分轉移到勞動力價格較低的亞洲、南美洲等地,僅僅在國內保留設計團隊,鞋類產品的生產在歐洲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夕陽產業”。歐盟對中國鞋類產品征稅,僅僅能夠保護當地為數不多的不具備競爭實力的中小型制鞋廠,而這樣做對歐洲鞋類消費市場的發展十分不利:
“我認為反傾銷措施的實施對歐盟市場來講是一場災難,我并不認為歐洲的(制鞋)工廠能夠因此而贏回(失去的)市場。” 據了解,歐盟一些主要零售商組織已經向歐盟委員會發出了警告,他們說,征收反傾銷稅將對歐盟零售商造成破壞性的影響。英國最大的鞋類連鎖店其樂公司也表示,該公司將因歐盟的反傾銷措施每年增加1500萬英鎊的成本,這是公司無法承受的。 近年來逐漸增多的貿易摩擦一方面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們應對此類事件的經驗,記者在采訪當中了解到,中國的制鞋企業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應對此次貿易糾紛,他們及時按照國際慣例對歐盟的決定做出反應。浙江省溫州市多家制鞋企業已計劃聘請律師組團赴歐盟進行磋商。同時,這些企業也在不斷調整海外發展策略來減緩壓力,在此次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上,浙江奧康集團總經理吳春悅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嘗試在歐盟國家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減少中間環節,以降低因關稅提高造成的損失:
“我們會加快我們的步驟,到歐洲市場去進行自己的營銷,我們自己去開分公司、開專賣店,去鋪設我們自己的銷售網絡。”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在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出口條件和環境,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先生在接受本臺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在按照世貿組織相關規定與歐盟方面就中國皮鞋產品出口的問題進行交涉,同時,中國政府也支持制鞋企業運用法律手段應對歐盟采取的反傾銷措施。
- 上一篇:歐盟進口商稱對中國鞋征稅是“瘋狂行為”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