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屆廣交會鞋類出口遭遇反傾銷寒流
歐盟于4月7日正式開始對中國輸歐皮鞋征收為期六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初時稅率為4.8%,之后逐步提高至19.4%。由于我國企業向歐盟提起的無損害抗辯短期內沒有結果,這一臨時性懲罰性措施已經影響到了一些中國鞋類出口企業的出口定單。
康奈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稅率的提高對中小企業影響最大,尤其是對歐美的小品牌進口商影響更大。反過來對生產企業帶來壓力,直接影響到訂單問題。
廣東鞋業反傾銷聯盟的發起人吳振昌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已有跡象表明歐洲進口商開始轉移被反傾銷產品的訂單到周邊國家,不過進口商們也適當地轉移了一些非反傾銷產品如紡織面料鞋的訂單給中國廠家,但是這對于生產被反傾銷產品皮面皮鞋為主的廠家來說并無益處,因為短期內他們不可能改變生產線。
不過,有的企業未雨綢繆,提早調整了生產線和銷售目的地,為企業的生存發展開創一片新天地。作為和國外大品牌進口采購商合作的大企業,浙江奧康集團負責人吳家悅表示,反傾銷稅給其帶來的影響不會很大,因為歐洲的大品牌采購商會考慮到其產品質量穩定性,一般會和固定廠家合作,且大的進口商會把反傾銷稅影響分攤到零售領域。此外,由于歐洲本土的品牌鞋都是小規模生產,其發展勢必要借助海外的大型生產基地,這給中國鞋企業提供了機遇。吳家悅還說,歐洲小進口商對反傾銷稅會比較敏感,因為這讓進口成本提高,他們今年再度下訂單的時候就深重考慮,本屆廣交會的新客戶訂單必然會受到影響,老客戶訂單則應該相對穩定。
據悉,國內已有多家企業組成“歐盟對中國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準備聯合應對歐盟的決定。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本屆廣交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歐盟對中國產皮鞋加征進口關稅的做法不符合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中國政府支持企業起訴歐盟對中國產皮鞋采取的反傾銷措施。
高虎城強調,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企業應該調整外貿增長方式,包括建立自己的自主品牌,提高研發能力,注意保護知識產權等。他表示,這是一個緊迫的急待我們去解決的任務,但同時更是一個中長期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以廣東為例,其現有鞋類和皮具箱包產量分別占全國1/2和2/3,各占全世界的1/3左右。但全國皮革鞋類有31個知名品牌,屬于廣東的卻只有1個,一旦被認定為“傾銷”,則容易遭到極大打擊。而貿易設限使中國鞋企面臨重新洗牌的境地。
- 上一篇:石獅僅兩企業申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