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做貼牌 還是做品牌———成都體博會觀察之三
體博會上殺出一匹黑馬———過去一直做OEM(貼牌,也叫代工)的“亞禮得”。首次露面就租下700平米大展位面積,請來NBA“滑翔機”德雷克斯勒幫自己吆喝,出手不可不謂大。
“亞禮得”總部在“中國運動鞋都”福建晉江。在這里據說活躍著大大小小的鞋廠4000多家,而資產在1000萬以上的企業至少有100家以上。“安踏”、“德爾惠”、“金萊克”、電視里老露臉的這些“鞋明星”有一半來自晉江。
晉江運動鞋業的崛起靠OEM起家,現在依舊占銷售很大份額。做了近20年貼牌生意的“亞禮得”為什么轉身要做自己的品牌?該公司營銷管理中心總監王斌不否認:“為他人做嫁衣”獲利菲薄。
據悉,一雙國內OEM公司制造的運動鞋國內賣200元,貼上國際著名牌子就能賣到1000元。中間的利潤差額有多大,可想而知。
可長期做代工,想要做自己品牌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強、做大。由貼牌轉為做品牌的張家港金陵體育器材有限公司以“金陵”品牌主攻籃球架市場,也是歷經數年才躋身成為國際籃聯9個合作伙伴之一,“亞洲除了日本一家公司,另一家就是金陵。”江蘇金陵體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丁勇言談之中流露出一種自豪、自信。
現如今,“金陵”籃球架已成為金陵企業贏得市場份額、利潤的排頭兵。據丁勇介紹,公司經營球類器材、田徑器材、場館設施、比賽電子產品四個大類的產品,2005年僅“金陵”籃球架一項就占整個銷售額的60%以上。
據了解,一臺五型“金陵”電動液壓半臂式籃球架市場價為七萬六千元;而國內一些同類產品相比要貴一萬五。貴在哪里?除了產品技術含量外,很重要就是品牌附加值。
健身器材行業也是如此,英派斯應該算是業內佼佼者了吧?他們也是由做外銷、代工起家,現在世界健身器材業中排十位的不少企業,他們都給做過貼牌、代工。工藝、質量應該說已獲得國際認可,但貼上“英派斯”、與貼上前十名企業的牌子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價格有著相當大的差別。“因此,現在英派斯一方面努力發展自己的品牌,同時仍在接外銷、代工的訂單。未來我們發展的目標,就是讓英派斯成為世界品牌。自立、自強的關鍵就是要自主創新。”英派斯總裁張愛國如是說。
這次體博會上,英派斯帶來的AC3200、AC3100商用電動跑步機建立起的計算機虛擬現實控制系統,就順應3C技術運用電跑的技術發展潮流。
在發展民族品牌,提升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上,中國體育用品業的時尚先鋒———李寧公司應該說走在了前列。
2006年李寧公司提出了“東方文化理念”。通俗地說,就是用國際化的形式來展現中國東方流行元素,實現品牌差異化的定位。這一點,從“東方的看我的”到飛甲籃球鞋的設計再到這次體博會參展的產品,無不體現這一中西融合、洋為中用的新品牌理念。
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秘書長馬繼龍在點評這次參展產品時,說到李寧的運動服裝“從直覺上感覺好像與上屆沒有多少差別,但面料、透氣舒適性實質有了很大改變。”而這種直覺與手感、體感上的差異源自于李寧公司在面料上的研發與創新。
中國品牌要做大、做強,除了品牌文化的積累,根本一條就是自主創新。
- 上一篇:[行業新聞]擦鞋行頻蒸發 引來信用危機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