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鞋企:摒棄“價格戰”才是根本出路
歐盟對鞋類征收臨時反傾銷稅,韓國擬對中國瓷磚征收的稅率從2.76%提至29.41%,歐盟委員會正醞釀對中國8類紡織品進行反傾銷……在廣交會上,佛山眾多企業不懼反傾銷,幾天來訂單爆增,出口形勢十分樂觀,部分企業預計今年出口增幅甚至高達40%以上。然而,在出口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后,愈演愈烈的國際反傾銷浪潮,正開始給“佛山制造”帶來更大的威脅。
鞋企:初嘗價格戰的苦果
根據歐盟的評估,溫州鞋出口歐洲的價格僅為1美元/雙,而廣東也僅僅高出1美元。這直接導致了中國鞋企在去年年底作出的價格承諾,根本無法取信歐盟,而被征收4%~19.6%的反傾銷稅。
“皮鞋的主要出口地是歐洲,不過今年無論新老客戶都不敢下單。差不多五天,才簽下了數萬雙訂單。”南海德興皮鞋負責人林淑華深受歐盟反傾銷之苦,“本屆廣交會上,就連老客戶也在問我們怎么避免高額的反傾銷稅。在往年的春交會,我們能一下字接夠整個季度的訂單。”
“價格戰使我們無辜受累。一雙皮鞋我們的出貨價達到20美元,而外省一些企業為了避稅卻報出了5美元甚至更低的價格。”林淑華表示,“這樣競爭的結果是,如果客商壓價,那么我們也只好接受,據我們計算,這將讓每雙鞋繼續減少3元錢的利潤。”
據悉,歐盟反傾銷的終裁將在9月作出。“不過就算我們贏了,也不能改變什么。價格戰仍然存在,如果省外的鞋企又像紡織那樣趕在終裁前大批出口,那么大家都死定了。”林淑華無奈地表示。
對策:摒棄“價格戰”才是根本出路
為何佛山的企業近年來屢屢遭遇反傾銷?談起這個話題,廣交會上很多企業都感慨良多。一陶瓷企業負責人說,很多時候,國內企業的惡性價格競爭是引起反傾銷的導火索。在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時,行業內競相降價,利潤空間在不斷下降,如此以來遭遇反傾銷是預料中的事情。
“有時我們產品價格明明較高,但是卻因為部分企業的行為而導致整個產品被反傾銷。”而有企業反映,缺乏強有力的行業協會,企業難以通過自律達成一致。也是難以克服反傾銷的重要原因。
不少佛山企業認為,拓展國際市場,關鍵要拿出自己的附加值高的新產品,一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從產品的技術含量、品牌等多方面下功夫,通過自主創新逐漸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