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沒躲過反傾銷大棒 溫州鞋企:歐盟將“兩敗俱傷”,我們會“抗辯到底”
歐盟委員會3月23日正式批準對中越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作為中國國內皮鞋制造業的主要生產基地,溫州制鞋工業首當其沖。
溫州鞋企老板們表示將抗辯到底,直至歐盟中止反傾銷。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朱峰表示,目前只是初裁,在未來6個月的應訴期內,溫州鞋企不會放棄最后一搏。
■歐盟大棒 8.5歐元皮鞋稅高達1.5歐元
曼德爾森昨日對歐委會再次重申,將繼續同中國政府就該案進行調查。按其此前的提議,將自4月7日起對部分中國皮鞋開征4%的臨時反傾銷稅,并在未來6個月內逐步將關稅提高至19.4%,但關稅不涉及含特別技術的高級運動鞋和童鞋。
歐方將在今秋的終裁之前繼續同中方合作,以決定最終的裁決結果和在未來5年內是否對中國鞋繼續征稅,F在歐盟提出,要和中國政府通過對話方式,來解決中歐貿易糾紛還有6個月的時間,中歐的貿易往來是比較重要、比較頻繁的,歐盟的進口商、零售商會有一好的結果,但是不能盲目樂觀本身就有準備的一個結果。
歐方表示,此次中國和越南的涉案鞋僅占歐盟市場的9%,歐方的征稅將對進口均價為8.5歐元的皮鞋每雙征稅1.5歐元,而這些鞋子在歐盟的零售價在30~100歐元之間。
■溫州鞋企 將抗辯到底 不放棄最后一搏
歐盟是溫州皮鞋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05年溫州出口歐盟的鞋類價值約5.34億美元。鞋企老板們紛紛表示將抗辯到底,直至歐盟中止反傾銷。
盡管3月初,國內3大鞋業基地———浙江溫州、福建泉州、廣東的鞋業協會(商會)宣布聯合組建“歐盟反傾銷應對聯盟”,并對外發布了“應對聯盟宣言”,聯合國內鞋企及境外相關利益群體進行“無損害抗辯”,但還是很難改變歐盟的這一決定。奧康新聞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初裁的結果是在“預想之內”的;而朱峰告訴記者,很多溫州的制鞋企業都早就有心理準備,但同時也感覺“壓力很大”。
“我省各地已成型的產業集群很多,溫州鞋只是一部分,希望其他產業可從中吸取教訓,早作準備,不要像溫州鞋企這樣被動,這兩年國際貿易摩擦增多,企業要多加防范。”浙江檢驗檢疫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
■省外經貿廳 利用反傾銷促進產業升級
省外經貿廳相關專家則表示,雖然溫州鞋企在此次反傾銷抗辯中提出了非常精彩的抗辯意見,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浙江同樣存在著大量規模較小、通過低價競銷等手段獲得出口市場的制鞋企業,“由此看來,高額反傾銷稅從一定程度上或可成為促進產業整合、升級的一針催化劑。”另據他介紹,近年來浙江的各類產品出口不斷遭遇國外設置的貿易壁壘,但出口總量的上升勢頭卻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亞洲特別是中國和東盟已成為外國大公司生產轉移投資的首選地區。
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經理吳春悅表示:“奧康已做好準備了,在2005年奧康出口歐盟鞋達到200萬雙,平均30美元一雙!痹趭W康看來,這也是一塊很大的出口市場,“征收反傾銷稅后,會造成部分客戶的流失!
■歐盟軟肋 制鞋設備原料 供應商都很緊張
歐盟官員先前與中國企業接觸的時候強調,按中國皮鞋平均一雙9.5歐元的出口價課稅,即便20%無非是漲了1.9歐元,大有“不足掛齒”之意。但在中國企業看來,效應遠非如此簡單,更像是損人不利己的買賣。
一些廣東企業向記者分析,一方面,反傾銷稅將使每雙鞋的生產成本提高4-6歐元,這些成本最終將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另一方面歐盟大型零售商一半以上的鞋子貨源在中國和越南,鞋子采購期又長達6-8個月,如果限制亞洲國家的產品,進口商和零售商難以及時更換采購方。難保去年歐盟超市里紡織品空空如也的局面不會重演。
經濟全球化形成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局面,將在這次反傾銷過程中再度重現。溫州鞋的領軍企業奧康集團與意大利GEOX集團已經有著三年多的合作關系,吳春悅告訴記者:“我們和GEOX的合作不會受到這次反傾銷的影響,但是對方的進口成本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也會與他們作一些探討。我們為中歐鞋業創造了新的合作方式,但是貿易保護主義會影響這一方式的推廣。”
為中國制鞋企業提供設備的歐盟供貨商也被卷了進來。溫州賽納集團董事長陳則娒說,該公司一年要從歐洲進口價值500萬歐元的機器設備和原料。“聽說要反傾銷,我們在歐盟的原料供應商和設備供應商都很緊張,害怕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中國市場!敝旆逡矎娬{,意大利的真皮原料和紡織機械是溫州鞋業的大宗進口產品,目前20%-30%的原材料,以及超過50%的制鞋設備,都是從意大利等歐盟國家進口的。
如此看來,同樣有人要看中國人的臉色,這也不失為中國企業的一張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