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林 籃球鞋王國里的少帥

第一次見到蔡萬林,感覺他更像一個書生。眼前的他,一身書卷氣,清瘦英俊,一雙充滿智慧的雙眼總是含著笑意,讓你捉摸不透,卻又備感親切。
年輕的蔡萬林有著大多數同齡人所沒有的沉穩與睿智。與他同樣年輕的“沃特”品牌快速成長的故事就像一個神話在鞋業界傳頌著。
在舉手投足間,蔡萬林總是充滿著活力,洋溢著快樂。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他都喜歡聆聽。面對記者的采訪,平日言語不多的他,語速依然如平日那樣平和舒緩,使得交談的氛圍非常融洽。他那率真﹑豁達﹑自信的個性,總是能夠感染周遭的人,就像他的微笑一樣,慢慢浸透到每一個人心里。
相信這樣的性格與他的家庭教育及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
在蔡萬林的眼里,父親是最慈祥也是最嚴厲的人。
蔡萬林小的時候,每當犯了錯誤,父親從不打他罵他,只是用那充滿期望的目光默默地看著他。
對于蔡萬林來說,父親這樣的方式比打他罵他,還讓他心里難受。就這樣,蔡萬林慢慢地學會了自律。
蔡萬林逐漸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不管做人還是做事,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都必須學會負責任。
今天已經是兩個孩子父親的蔡萬林,總會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用當年父親的教育方式及自己的言行教育并影響著下一代。
創出屬于自己的品牌
會計專業畢業后,蔡萬林順理成章地到家族企業里做了專職會計。
那時的蔡萬林只想做一個職業會計師。
華豐鞋業的外貿生意興隆,為他創造了一個前途順利的升職環境。有這樣的一個家族企業,他就算什么也不做,也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了。
可只當了兩個多月會計,蔡萬林就再也坐不住了。
家族的企業已做了近十年的加工,從一系列國際品牌ADIDAS、CONVERSE﹑KAPPA、DIADORA、ASCOT、POWER、DECHMAN、HI-TEC、VICTORY、REFLEX到國內品牌PEPSI等,從智利、法國做到阿聯酋、阿根廷……無論是品質,還是技術,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然而,年年為別人做著OEM的生意,不但企業利潤薄,而且完全受制于人。這樣的企業命運是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從小就不滿足于現狀的蔡萬林知道,停滯不前就等于后退,要想掌控企業的命運,就必須創出屬于自己的品牌。
在得到家族的認可和支持后,蔡萬林開始了他自己的創業之路。
對于有十年OEM經驗的企業來說,生產出同樣品質的鞋,注冊一個鞋類品牌,都是容易的事情;但如何打開國內市場,并不是憑著一個念頭就可以成功的。
年輕的蔡萬林并沒有因此而退縮。
下到基層去熟悉產品本身,這成了蔡萬林進入鞋行業的第一步。
從學選料到剪皮子,從包楦到車線,從設計到銷售……就這樣,蔡萬林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學習和思索著,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每一次機會。
在外人眼里,蔡萬林是順利的,似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實際上,肚里的苦水只有蔡萬林自己知道。
既然開了頭,前面的路就算荊棘滿地,也必須走下去了。這是蔡萬林性格中最堅韌的一面。用他自己的話說:“只要你考慮到了每一個細節,沒有不成功的可能。”
機會在今天這個充滿自由的市場,并不是難得的。找到市場空間,把握市場機會,并將這一市場空間在短時間內創造出高利潤,卻是非常艱難的。
在經過了認真的市場調研與分析后,蔡萬林不但看到了籃球鞋的市場空間,也牢牢地抓住了籃球鞋的消費群體。
蔡萬林熟悉他們的需要。
在學生時代,蔡萬林就是校籃球隊的中鋒。那個年代,場上每一位隊員的腳上都是一樣的上海回力鞋。
蔡萬林那時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穿上一雙專業的籃球鞋,在球場上叱咤風云。
他要讓所有喜愛籃球鞋的人,都能擁有一雙既在技術及外觀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又在價格上能滿足大眾消費的籃球鞋。
在經過了無數次的技術實驗與市場考察后,“沃特”籃球鞋以驚人的速度占領了籃球鞋市場,很快脫穎而出,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蔡萬林不但讓自己圓了夢,也讓無數的籃球愛好者圓了夢。
幾年的摔打下來,從自己親自賣出第一雙“沃特”,到今天擁有了1000多家的全國加盟連鎖店;從一個對鞋沒有任何了解的大男孩,到今天的鞋業專家;從對國內鞋業市場完全不懂,到將企業的銷售額做到了近10億元;從一個大膽的念頭開始,到將“沃特”品牌做到了大江南北……蔡萬林成功了。
而這成功絕不是輕松得來的。在成功的背后,是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努力,是365天不間斷地給自己壓力,是無數次失敗累積的智慧的成果。
品牌即文化創新即發展
企業成功了,按常理,蔡萬林應該可以稍微松一口氣了。
但蔡萬林說:“不,壓力反而更大了。企業要發展,就要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008年將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為運動鞋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機。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無論是外部大環境,還是內部的小環境,都給了我們發展的平臺;但想找一個長足發展的空間卻是非常艱難的。目前,運動品牌的競爭之激烈,猶如戰國時期群雄割據,要想在同類產品中長久立于不敗之地,建立品牌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企業發展到今天應該沉淀下一些東西。然而,如何建立品牌文化?塑造什么樣的品牌文化?蔡萬林苦苦地思考著這些問題。
從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的上半年開始,全國各類運動鞋品牌爭先恐后聘請各類娛樂明星做形象代言人,以快速擴張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形象。一時間,電視臺體育頻道幾乎所有的廣告時間都被運動鞋品牌所占據。此時的觀眾對運動鞋廣告開始出現了記憶疲勞,對明星廣告代言也產生了厭倦。
面對這樣的狀況,如果“沃特”也步其后塵,只會掩埋在觀眾的視線里。不但起不到品牌提升的效果,而且會使品牌因“人云亦云”而失去生機。
蔡萬林提出,“沃特”“不做一時的流行品牌,要做有長久生命力的專業品牌;不盲目追求一時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而是運用多元化的品牌推廣手段,加強品牌推廣的力度,廣度和深度”。
在經過深思熟慮后,蔡萬林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一是與國家女籃、廈門國際馬拉松等專業團隊、賽事聯盟。二是經常舉辦活動和賽事推廣,深入校園,讓品牌與消費者進行直接互動。三是有針對性地選擇權威專業媒體進行品牌宣傳,提升品牌的個性形象和口碑,盡量與非專業品牌有所區別。四是提出以“品牌體驗營銷”為模式的專業推廣思路,讓每一個“沃特”專賣店成為消費者進行品牌體驗的舞臺。五是成立了“沃特”MVP消費者俱樂部,增強消費者的品牌歸屬感和忠誠度,以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做到品牌忠誠營銷。
盡管這些想法都是非常有創意的,但想真正落到實處,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蔡萬林還是毫不猶豫地堅持著。
這就是蔡萬林建立品牌文化的第一步。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起點要高,發展要快。”
可見蔡萬林對自己是苛刻的,從不給自己一點放松的機會。
這一點也深深地影響著企業里的每一位員工。也正是如此,蔡萬林的身體力行無形中轉變成了企業的凝聚力。在蔡萬林無聲的帶動下,企業文化在悄無聲息中形成了。用員工自己的話說,就是:“沃特”給了我們足夠大的平臺,我們愿意將自己成長換來“沃特”的成長。
說這番話的人,年齡平均不超過25歲。
也許是蔡萬林自己太年輕了,他的團隊也全部是年輕化。
他愿意給更多的年輕人以機會。
我問蔡萬林:如果有一天,企業發展到必須要聘請許多比你年齡大的人才時,你會聘請嗎?你能與他們相處融洽嗎?
蔡萬林毫不猶豫地告訴我:當然會,年齡不是企業發展的障礙,能力是聘請的主要條件。今天的企業成員之所以年輕,不是誰有意安排的,也許是巧合吧!因為籃球鞋這個行業本身,就是年輕人喜歡的職業。當然,年輕化也非常好啊!籃球鞋行業需要有活力的人來操作,才會不斷地充滿生命力。
蔡萬林的管理理念是獨特的,更多的時候,他是憑著直覺和喜好在做企業,但他卻是成功的,這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個性隨意及充滿情義的管理手段。
調整戰略改變策略
市場是殘酷的,今天給你笑臉,明天也許讓你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走下去。每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總會出現瓶頸,尤其是市場的風云變化無從預料,令人無從下手。
對此,蔡萬林積極應戰。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打造國際一流的專業品質,蔡萬林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第一生產力,成立了省級技術中心,建立了一支技術精湛,凝聚力強,能打硬仗的專業隊伍。并定期組織員工進行高技能的培訓,確保公司后備技術力量的充實。
同時,對“沃特”產品提出新的要求:一,必須根據消費者的專業要求和特點來打造產品。譬如,在籃球鞋的消費上,中國消費者大部分在戶外及水泥地上進行運動,“沃特”按照中國國情的特點,率先提出并加強了籃球鞋的耐磨性及舒適性,并在避震及安全保護方面做了更完善的考慮。二,不斷提高自有技術產品和概念產品的開發比例,吸取國際先進的開發經驗使洋為中用。以國際一流的品質為要求,不斷推出具有一定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以獨有的“天盾”、“掌動能”等技術概念,提高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專業認可度。
蔡萬林的戰略調整是成功的。
短短的時間里,“沃特”品牌已經形成了以專業籃球運動裝備為核心,以專業慢跑、專業網球鞋服為輔助,以運動休閑產品為補充的齊全產品線,在強化籃球核心產品優勢的同時,有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產品需求。
一個企業品牌戰略的成功與否,關鍵是營銷隊伍管理模式的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以代理商為依托,以品牌競爭為導向”的營銷操作思路是蔡萬林迎戰新市場的策略改變。
為此,蔡萬林對“沃特”的營銷隊伍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新要求:一是必須成為“產品專家”,即不但能夠為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終端、不同的消費群推薦合適的產品,而且能夠根據“沃特”產品的不同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推廣思路;二是必須成為“營銷顧問”,即要求每個營銷部門要有一定的營銷高度,真正為代理商,為市場提供顧問式的營銷服務;三是必須成為“執行高手”,即要求每一位營銷人員必須親自聆聽來自市場和消費者的聲音,狠抓執行細節,做一個貼心的營銷執行高手。
應該說,蔡萬林的競爭意識與應戰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他說:“我們常常會聽到長輩們說:苦難就是財富。但我認為,有些挫折是沒有必要走的。他人的經驗就是我們的經驗,多借鑒他人的經驗,成功就可以離我更近一些。我也就可以有時間做更想做的事。”
我問蔡萬林: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蔡萬林說:“讓‘沃特’成為百年品牌。所以,我不贊成突出個人形象,因為個人魅力是有限的,而一個企業的文化滲透是無限的,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一代一代受益,一代一代發揚光大。”
在“沃特”2005年的產品宣傳冊上,有這樣一首詩吸引著我:
山雨欲來襲,球勢不可擋。
隨風潛入陣,控球細無聲。
大漠孤煙直,長空灌籃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籃。
生當做球杰,死亦為鬼雄。
鐵骨錚錚處,沃特將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