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內外的新生代
2006-04-15 14:47:45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李安在獲奧斯卡之前有這么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斷背山”,接觸LO-MO人,發現有句話在他們之中很流行——“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LOMO”,因為它完全是人的視角,既有模糊的部分,又有清晰的內容,很自我,很生動……
像豆腐一樣心地柔軟
TOFU 生于1978 公務員
約了TOFU那天他剛從陽朔旅行拍片回來,早上6點才回到廣州,下午還要趕去四會,我們就用這空當見了面。雖然已經在電話和MSN里聊過天,依然不能把眼前這個敦實純樸的大男孩跟他作品的溫柔易感聯系起來。
TOFU小時候學過畫畫,用他的話說“學到水粉就止了步”。高中畢業TOFU想考美院,爸爸卻不同意。理由竟是不喜歡搞藝術的人都留長發,TOFU最終讀了計算機,大學里進過文學社,負責過校報宣傳,雖然讀理工科,文藝敏感卻一直沒丟掉。畢業出來考了公務員,TOFU做了份正正經經的工作,現在想來這倒是更好的選擇,沒拿興趣當工作,反倒更長久地保持了對興趣的熱愛。
跟器材發燒友不同,TOFU說“只有對不起器材的人,沒有對不起人的器材”,2003年他買了自己的第一部相機,不過3000元,帶著它去鳳凰古城,同行的人有帶著高檔相機的,一路跟他炫耀。可那一次,TOFU拍出了讓人嘆服的好片子。手里那部LOMO也不過是1000元的二手貨,就是用這些簡單的器材,TOFU記錄著自己的生活,關于時間、關于愛情、關于思念。他說感覺是最容易丟失的東西,所以他要用鏡頭記下來,給自己老了的時候看。
“我是一枝鉛筆,在我誕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我的價值,是消耗自己的生命。據說,我也有父母,它們是兩棵愛戀了500年的樹。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每天,我就是用心在寫字,寫字,鈍了再削尖。尖了再磨鈍……”有一天在辦公室覺得無聊,拿起一支每天見慣的中華鉛筆,TOFU就拍下了一組風格細膩且充滿禪意的片子。
TOFU的生活很簡單,上班認真工作,下了班除了拍片,就是聽音樂,研究片子。上司都奇怪,人家年輕人下了班都是吃飯唱歌泡吧,他怎么能看天花板也看一個晚上。即使這樣癡迷,TOFU的影像生活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問他會不會一直拍下去,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大概結了婚就不拍了,她不讓我拍我就不拍了。”說起相戀6年的女友他滿眼溫柔,“總要多花點時間陪老婆啊,兩人一起說話,將來陪小孩子玩耍,都是很幸福的事情啊,跟拍照片一樣幸福。”
見面的當天晚上就在網上見到了TOFU鏡頭里的陽朔,西街的熱鬧喧囂,華洋混雜的小資情調,千篇一律的山水風景蹤影全無,他拍陰雨天空寂無人的長巷,墻邊站立面容寂寞的玩偶。很多人都去過,眼里看到的卻全然不同。
問TOFU為什么叫這個名字,他說從小朋友們就叫他“豆腐”,況且他也喜歡豆腐的平民與親切。我笑了“你是個心地像豆腐一樣柔軟的男人”。
過程,是最開心的
馬蒂 生于1983年 時尚雜志編輯
馬蒂23歲,學法語出身,開始工作剛剛一年,走在大街上仍然學生模樣,她喜歡說自己是個“女生”。馬蒂的攝影經歷不長,三四年而已,但因為作品的古靈精怪個性飛揚,在圈子里已經小有名氣。
大學三年級之前馬蒂關于攝影的認識也跟大多數人一樣,不過是拍照留念罷了。因為讀的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校就在舊白云機場邊上,機場搬遷的消息觸動了很多人的心弦。2004年8月之前的那些日子,學校里一些學新聞的同學拿起相機刻畫這個城市的重大變動,馬蒂跟著朋友們一起走進了攝影世界。那時候正好趕上LOMO風潮正熱,馬蒂的第一部相機就是LC-A,跟著大家去拍機場,去走街,拍廣州的尋常巷陌。
隨著技術的提高,單拍LOMO不能滿足了,馬蒂對相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她并不是器材發燒友。她說自己手上經常用的,拍出了一些自己很喜歡的、甚至參加展覽得過獎的,幾部相機加起來不到2000元,都是從二手市場淘來的。從城市紛繁復雜的生活瞬間,到對于粗糙的、新鮮的、干凈的青春記憶,馬蒂的作品開始轉向了對人的關注。常常用的模特是兩個好朋友,并不是專業的,因為彼此的了解,合作得非常愉快。
大學畢業,馬蒂進了一家雜志社,負責生活時尚的編輯工作。對她來說,雖然工作時間相對寬松,自己偶爾也為雜志拍些照片。但工作與拍片卻是兩件不相干的事情。馬蒂說起了最近的一次聚會,本來是為了送別一個朋友組織的飯局,可是要送的人那天卻有事不能來,就那么突然興起,大家商量一起玩,在圈子里,所謂“玩”就是拍片。那晚,走了很長很長的夜路,最后在一大塊公共草坪瘋跑瘋玩瘋拍了一輪,感覺非常過癮開心。攝影如同玩耍,可以很縱情,很快樂。
由于作品放在網上,漸漸地馬蒂有了名氣,也有些雜志或者機構約稿,開始有些微薄的稿費收入。馬蒂說不是沒有想過轉行做專業攝影,可是考慮到一旦進入專業領域,把攝影作為職業,就不得不受到一些商業因素的制約。既然目前的工作足以養活自己,不妨就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專業的位置上,隨心所欲地享受拍攝帶給自己的快樂。
媽媽很奇怪,“你成天拍啊拍的,怎么照片里都沒有你?”馬蒂說:“因為是我在拍啊。”去年冬天,馬蒂回了趟老家,爸爸媽媽帶她去了小時候去過的公園、動物園、風景區。舊地重游,游人散盡,馬蒂用相機拍下了許多變化的或者不變的場景,想把這些裝進自己的記憶。后來這些照片給父母看,他們似乎開始理解女兒的攝影方式。
說起愿望,她說很想跟一個常常做她模特的女孩一起上路旅行,邊走邊拍。馬蒂享受拍攝的過程,朋友享受被拍的過程。而過程,是最開心的事情。
自我:復現與裂變
VIKI 生于1982年 網站編輯
與VIKI見面之前先看到的是她的主頁,第一印象這是個搞怪加自戀的小女生,前一個印象來自她拍攝的一組QQ表情真人秀。常常用MSN和QQ的人都熟悉的表情符號———甜美微笑、哈哈大笑、害羞臉紅、涕淚橫流都用一張卡通小臉表示,VIKI不怕破壞美女形象,調動所有表情肌把那些趣致的符號表演得惟妙惟肖。對符號世界的真實還原既是一次戲仿也是一次超越。至于自戀,網頁上超過八成的作品都是她自己。憂傷的、無聊的,開心的、空洞的一張張面孔配上了感性文字。
感性的VIKI是個理性的技術工作者,日常工作是網頁維護更新。老板和同事眼里的她很安靜,每天面對重復刻板的工作沉默寡言。可是下班之后,回到城市邊緣租來的小屋,化個或清純或濃艷的妝,支起三角架,VIKI在鏡頭面前重新詮釋自己,然后在電腦上二次創作,用音樂和文字豐富鏡頭語言,如同講一個故事,關于青春、寂寞和悲傷。雖然年少的感嘆在成人看來也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可是對于一個從初中就開始住校,遠離父母家人在偌大的城市奔波的年輕女孩來說,從學校出來兩年多,換過三份工作,瘦瘦小小的她,生活的不確定性也是近切可感的。她說自己還做過一段時間倉管,搬搬抬抬的體力活也得全力對付。
其實很難說VIKI是個超級自戀的人,她說她更喜歡照片里的自己,因為看照片像看另外一個人。她很難對著別人的鏡頭搔首弄姿,只有自己拍自己才能肢體放松表情自如。跟通常80一代的張揚大膽不同,VIKI其實很羞怯。除了自己,最默契的模特就是男友了,有天晚上下了班,突然很沖動想拍一輯照片,男友就被抓了“壯丁”,正趕上寒流降溫,凍得鼻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只要有得拍,VIKI說她可以忘掉一切。男友的奉獻成就了VIKI為數不多的非自拍作品。這樣的熱愛也沒有什么功利目的。作品放在網上,遇上人追捧,她也不多言語。
80一代是更自我的一代,VIKI在用鏡頭捕捉自己,也用一種分裂的方式對自己進行認識與重塑,為自己的成長留下印跡。她說生活是平凡的,但不要平淡。
我只是自娛自樂
阿波 生于1981年 平面設計策劃
阿波很忙,好容易約到在他辦公室見面,周末他仍需上班。一敲門,滿頭卷發、身材高瘦的阿波從震耳的搖滾樂聲中站起身來,神情靦腆,“拍照,只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我連業余都談不上,就是為了自娛自樂。”他的態度很淡然。
兩年前阿波瀏覽網頁,無意中接觸到LOMO,因為從事平面設計,每天接觸大量圖片,那些不帶多少主觀色彩的精美圖片已經令他麻木,這一次LOMO讓他無比振奮,因為它帶入了拍攝者強烈的個人喜怒哀樂,感覺特別親切,于是他以一種特別亢奮的狀態投入到拍照當中。近一年的時間里,相機隨身帶著,走路、坐車、吃飯、與朋友聚會,乃至在馬桶上,阿波都會按下快門。他還嘗試用了許多上世紀80、90年代的過期膠卷。這個過程中大量收獲著意想不到的額外驚喜。
興奮只持續了一年左右,當兩點一線上班生活的狹窄范圍內所見所感拍了個遍之后,麻木的感覺又一次襲來,“LOMO強調不加思考舉手就拍,這種形式一旦形成習慣甚至變成標簽,就會面臨精神的空虛感。”于是他的興趣轉向了寶麗來相機,“它更具有懷舊的氣氛,影像在相紙上慢慢浮現的過程特別讓人激動。”因為即拍即得,它特別適合朋友聚會,比如“有朋友出差來廣州,我們見面的時間很短,我用寶麗來拍下來,馬上就可以成像,送給朋友分享。”阿波很珍視這種即興的快樂。
如今阿波正癡迷針孔相機,這是一種高科技成像技術的逆流,機器特別簡單,“用的是初中就學過的小孔成像的原理”,相機多數由玩家自制,用易拉罐、小盒子涂成黑色,扎個小孔裝上膠卷就可以拍了。類似于普通相機的長時間曝光,針孔相機需要的時間更長,白天要幾十秒,晚上則要一兩個小時,“像在寫一首詩,架好相機,坐在旁邊,打開快門,感覺人在跟機器一起拍,一起感受時間的流逝。因為慢,人的思想更能沉淀下來。一個人走過甚至可以留下連續的影子,非常奇妙。”
今年以來,由于工作異常忙碌,拍照的數量大大減少了,有時一個月一筒膠卷都用不完,但內心拍片的渴望卻更加強烈,也想借此擺脫那種讓腦袋僵掉的麻木感。通過各種方式留下影像,不論是LOMO,寶麗萊還是針孔相機,對于阿波來說,拍照的方式在變,自娛自樂的本質沒有變,正是這樣一種非常個人化行為的不斷積累,人可以“不斷重新認識自己”。(李倩)
像豆腐一樣心地柔軟
TOFU 生于1978 公務員
約了TOFU那天他剛從陽朔旅行拍片回來,早上6點才回到廣州,下午還要趕去四會,我們就用這空當見了面。雖然已經在電話和MSN里聊過天,依然不能把眼前這個敦實純樸的大男孩跟他作品的溫柔易感聯系起來。
TOFU小時候學過畫畫,用他的話說“學到水粉就止了步”。高中畢業TOFU想考美院,爸爸卻不同意。理由竟是不喜歡搞藝術的人都留長發,TOFU最終讀了計算機,大學里進過文學社,負責過校報宣傳,雖然讀理工科,文藝敏感卻一直沒丟掉。畢業出來考了公務員,TOFU做了份正正經經的工作,現在想來這倒是更好的選擇,沒拿興趣當工作,反倒更長久地保持了對興趣的熱愛。
跟器材發燒友不同,TOFU說“只有對不起器材的人,沒有對不起人的器材”,2003年他買了自己的第一部相機,不過3000元,帶著它去鳳凰古城,同行的人有帶著高檔相機的,一路跟他炫耀。可那一次,TOFU拍出了讓人嘆服的好片子。手里那部LOMO也不過是1000元的二手貨,就是用這些簡單的器材,TOFU記錄著自己的生活,關于時間、關于愛情、關于思念。他說感覺是最容易丟失的東西,所以他要用鏡頭記下來,給自己老了的時候看。
“我是一枝鉛筆,在我誕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我的價值,是消耗自己的生命。據說,我也有父母,它們是兩棵愛戀了500年的樹。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每天,我就是用心在寫字,寫字,鈍了再削尖。尖了再磨鈍……”有一天在辦公室覺得無聊,拿起一支每天見慣的中華鉛筆,TOFU就拍下了一組風格細膩且充滿禪意的片子。
TOFU的生活很簡單,上班認真工作,下了班除了拍片,就是聽音樂,研究片子。上司都奇怪,人家年輕人下了班都是吃飯唱歌泡吧,他怎么能看天花板也看一個晚上。即使這樣癡迷,TOFU的影像生活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問他會不會一直拍下去,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大概結了婚就不拍了,她不讓我拍我就不拍了。”說起相戀6年的女友他滿眼溫柔,“總要多花點時間陪老婆啊,兩人一起說話,將來陪小孩子玩耍,都是很幸福的事情啊,跟拍照片一樣幸福。”
見面的當天晚上就在網上見到了TOFU鏡頭里的陽朔,西街的熱鬧喧囂,華洋混雜的小資情調,千篇一律的山水風景蹤影全無,他拍陰雨天空寂無人的長巷,墻邊站立面容寂寞的玩偶。很多人都去過,眼里看到的卻全然不同。
問TOFU為什么叫這個名字,他說從小朋友們就叫他“豆腐”,況且他也喜歡豆腐的平民與親切。我笑了“你是個心地像豆腐一樣柔軟的男人”。
過程,是最開心的
馬蒂 生于1983年 時尚雜志編輯
馬蒂23歲,學法語出身,開始工作剛剛一年,走在大街上仍然學生模樣,她喜歡說自己是個“女生”。馬蒂的攝影經歷不長,三四年而已,但因為作品的古靈精怪個性飛揚,在圈子里已經小有名氣。
大學三年級之前馬蒂關于攝影的認識也跟大多數人一樣,不過是拍照留念罷了。因為讀的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校就在舊白云機場邊上,機場搬遷的消息觸動了很多人的心弦。2004年8月之前的那些日子,學校里一些學新聞的同學拿起相機刻畫這個城市的重大變動,馬蒂跟著朋友們一起走進了攝影世界。那時候正好趕上LOMO風潮正熱,馬蒂的第一部相機就是LC-A,跟著大家去拍機場,去走街,拍廣州的尋常巷陌。
隨著技術的提高,單拍LOMO不能滿足了,馬蒂對相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她并不是器材發燒友。她說自己手上經常用的,拍出了一些自己很喜歡的、甚至參加展覽得過獎的,幾部相機加起來不到2000元,都是從二手市場淘來的。從城市紛繁復雜的生活瞬間,到對于粗糙的、新鮮的、干凈的青春記憶,馬蒂的作品開始轉向了對人的關注。常常用的模特是兩個好朋友,并不是專業的,因為彼此的了解,合作得非常愉快。
大學畢業,馬蒂進了一家雜志社,負責生活時尚的編輯工作。對她來說,雖然工作時間相對寬松,自己偶爾也為雜志拍些照片。但工作與拍片卻是兩件不相干的事情。馬蒂說起了最近的一次聚會,本來是為了送別一個朋友組織的飯局,可是要送的人那天卻有事不能來,就那么突然興起,大家商量一起玩,在圈子里,所謂“玩”就是拍片。那晚,走了很長很長的夜路,最后在一大塊公共草坪瘋跑瘋玩瘋拍了一輪,感覺非常過癮開心。攝影如同玩耍,可以很縱情,很快樂。
由于作品放在網上,漸漸地馬蒂有了名氣,也有些雜志或者機構約稿,開始有些微薄的稿費收入。馬蒂說不是沒有想過轉行做專業攝影,可是考慮到一旦進入專業領域,把攝影作為職業,就不得不受到一些商業因素的制約。既然目前的工作足以養活自己,不妨就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專業的位置上,隨心所欲地享受拍攝帶給自己的快樂。
媽媽很奇怪,“你成天拍啊拍的,怎么照片里都沒有你?”馬蒂說:“因為是我在拍啊。”去年冬天,馬蒂回了趟老家,爸爸媽媽帶她去了小時候去過的公園、動物園、風景區。舊地重游,游人散盡,馬蒂用相機拍下了許多變化的或者不變的場景,想把這些裝進自己的記憶。后來這些照片給父母看,他們似乎開始理解女兒的攝影方式。
說起愿望,她說很想跟一個常常做她模特的女孩一起上路旅行,邊走邊拍。馬蒂享受拍攝的過程,朋友享受被拍的過程。而過程,是最開心的事情。
自我:復現與裂變
VIKI 生于1982年 網站編輯
與VIKI見面之前先看到的是她的主頁,第一印象這是個搞怪加自戀的小女生,前一個印象來自她拍攝的一組QQ表情真人秀。常常用MSN和QQ的人都熟悉的表情符號———甜美微笑、哈哈大笑、害羞臉紅、涕淚橫流都用一張卡通小臉表示,VIKI不怕破壞美女形象,調動所有表情肌把那些趣致的符號表演得惟妙惟肖。對符號世界的真實還原既是一次戲仿也是一次超越。至于自戀,網頁上超過八成的作品都是她自己。憂傷的、無聊的,開心的、空洞的一張張面孔配上了感性文字。
感性的VIKI是個理性的技術工作者,日常工作是網頁維護更新。老板和同事眼里的她很安靜,每天面對重復刻板的工作沉默寡言。可是下班之后,回到城市邊緣租來的小屋,化個或清純或濃艷的妝,支起三角架,VIKI在鏡頭面前重新詮釋自己,然后在電腦上二次創作,用音樂和文字豐富鏡頭語言,如同講一個故事,關于青春、寂寞和悲傷。雖然年少的感嘆在成人看來也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可是對于一個從初中就開始住校,遠離父母家人在偌大的城市奔波的年輕女孩來說,從學校出來兩年多,換過三份工作,瘦瘦小小的她,生活的不確定性也是近切可感的。她說自己還做過一段時間倉管,搬搬抬抬的體力活也得全力對付。
其實很難說VIKI是個超級自戀的人,她說她更喜歡照片里的自己,因為看照片像看另外一個人。她很難對著別人的鏡頭搔首弄姿,只有自己拍自己才能肢體放松表情自如。跟通常80一代的張揚大膽不同,VIKI其實很羞怯。除了自己,最默契的模特就是男友了,有天晚上下了班,突然很沖動想拍一輯照片,男友就被抓了“壯丁”,正趕上寒流降溫,凍得鼻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只要有得拍,VIKI說她可以忘掉一切。男友的奉獻成就了VIKI為數不多的非自拍作品。這樣的熱愛也沒有什么功利目的。作品放在網上,遇上人追捧,她也不多言語。
80一代是更自我的一代,VIKI在用鏡頭捕捉自己,也用一種分裂的方式對自己進行認識與重塑,為自己的成長留下印跡。她說生活是平凡的,但不要平淡。
我只是自娛自樂
阿波 生于1981年 平面設計策劃
阿波很忙,好容易約到在他辦公室見面,周末他仍需上班。一敲門,滿頭卷發、身材高瘦的阿波從震耳的搖滾樂聲中站起身來,神情靦腆,“拍照,只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我連業余都談不上,就是為了自娛自樂。”他的態度很淡然。
兩年前阿波瀏覽網頁,無意中接觸到LOMO,因為從事平面設計,每天接觸大量圖片,那些不帶多少主觀色彩的精美圖片已經令他麻木,這一次LOMO讓他無比振奮,因為它帶入了拍攝者強烈的個人喜怒哀樂,感覺特別親切,于是他以一種特別亢奮的狀態投入到拍照當中。近一年的時間里,相機隨身帶著,走路、坐車、吃飯、與朋友聚會,乃至在馬桶上,阿波都會按下快門。他還嘗試用了許多上世紀80、90年代的過期膠卷。這個過程中大量收獲著意想不到的額外驚喜。
興奮只持續了一年左右,當兩點一線上班生活的狹窄范圍內所見所感拍了個遍之后,麻木的感覺又一次襲來,“LOMO強調不加思考舉手就拍,這種形式一旦形成習慣甚至變成標簽,就會面臨精神的空虛感。”于是他的興趣轉向了寶麗來相機,“它更具有懷舊的氣氛,影像在相紙上慢慢浮現的過程特別讓人激動。”因為即拍即得,它特別適合朋友聚會,比如“有朋友出差來廣州,我們見面的時間很短,我用寶麗來拍下來,馬上就可以成像,送給朋友分享。”阿波很珍視這種即興的快樂。
如今阿波正癡迷針孔相機,這是一種高科技成像技術的逆流,機器特別簡單,“用的是初中就學過的小孔成像的原理”,相機多數由玩家自制,用易拉罐、小盒子涂成黑色,扎個小孔裝上膠卷就可以拍了。類似于普通相機的長時間曝光,針孔相機需要的時間更長,白天要幾十秒,晚上則要一兩個小時,“像在寫一首詩,架好相機,坐在旁邊,打開快門,感覺人在跟機器一起拍,一起感受時間的流逝。因為慢,人的思想更能沉淀下來。一個人走過甚至可以留下連續的影子,非常奇妙。”
今年以來,由于工作異常忙碌,拍照的數量大大減少了,有時一個月一筒膠卷都用不完,但內心拍片的渴望卻更加強烈,也想借此擺脫那種讓腦袋僵掉的麻木感。通過各種方式留下影像,不論是LOMO,寶麗萊還是針孔相機,對于阿波來說,拍照的方式在變,自娛自樂的本質沒有變,正是這樣一種非常個人化行為的不斷積累,人可以“不斷重新認識自己”。(李倩)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警惕:你有“女性忙碌綜合癥”嗎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