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鞋檔”會冷清?
可眼睛只盯著訂單,把廣交會簡單看作訂貨會,難免價格血拼,骨肉相殘。以鞋為例,廣東皮革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建新說,高檔鞋逐漸被擠出廣交會。 高檔鞋報價高,但在外商眼里,中國鞋都是便宜貨,不可能上質量上檔次,再加上各家鞋商壓價,所以外商都奔著報價低的攤位去了,而高檔鞋當然不肯自貶身價,自然門前冷清。
廣東省鞋業商會會長丘小廣表示,目前廣東鞋檔次不高,出口單價偏低,一些小企業為爭搶市場不惜互相殺價,將價錢壓得很低,如去年廣東企業出口歐盟的鞋每雙單價僅為2.71美元,與歐洲國家鞋價相差數倍。中低檔居多,品種不夠理想,價格比較低,這些都是歐盟方面最敏感的產業因素,因此中小企業必須加快調整出口產品結構。
本次廣交會上,低價鞋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因為不久前歐盟已對中國鞋制品開征臨時性反傾銷關稅,在未來的6個月里,稅額將從4.8%增加到19.4%。此期間內,如果歐盟仍然不能就鞋產品出口達成諒解,那么面對所有中國鞋的將是長達5年的反傾銷稅。
顯而易見,鞋產品中量價取勝的單兵作戰模式行將落伍,部分鞋企直指此種模式危害整個行業,如此下去,中國產品的“低價”印記何時才能抹去?
好在這一計反傾銷悶棍并未將中國鞋業打蒙,溫州的鞋商們最近正在反思:在國際競爭中,溫州的企業是不是要出現兩個“轉向”:從“價廉物美”、薄利多銷轉向優質價高;從“勤勞多干”、加班加點轉向張弛有度。而廣東不僅在思考,更在行動,廣東省經貿委、廣東鞋業廠商會和廣東省皮革工業協會計劃對全省皮革、制鞋產業進行調研,旨在保持廣東鞋業的持續發展。
也許這次廣交會上廣東鞋會冷冷清清,也許之后還會繼續受到歐盟反傾銷稅率的掣肘,但撇開這一階段的訂單回落,廣東鞋如果能在冷靜思索之后踏上理性競爭之路,收獲的又何止是失去的訂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