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會展人才迎來似錦前程只因缺口太大
2006-04-12 09:37:56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2010年上海世博會無疑是令人激動的,但會展人才的培養與遴選卻令相關部門頭痛不已。上海世博局副局長汪均益日前就表示:“上海籌辦2010年世博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才。”針對目前的現狀,8月9日,中國為舉辦2010年世博會成立的第一個人力資源開發、培訓機構——“上海世博人才發展中心”在上海成立。這標志著中國有關世博人才開發計劃正式啟動。
會展業人才缺口有多大
縱所周知,會展經濟開始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點。僅以上海為例,上海會展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性或國際性會展數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遞增。據統計,1990年,上海舉辦的展覽會只有40個,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到了1999年,會展數量達150個,展覽面積80萬平方米。到2003年時,上海舉行的會展數量則達到330個左右,展覽面積224.35萬平方米,其中規模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會由2001年的32個增加到2003年的40個。 更重要的是,1999年“財富500強論壇”和2001年APEC會議的成功舉行,以及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申辦成功,更使上海的會展業吸引了全球的眼光。對此,國際展覽聯盟主席桑迪曾說:“上海是國際商品、技術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這決定了上海會展業的前景無可限量。”
然而,伴隨著會展業的迅猛發展,會展人才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金輝介紹稱,目前上海會展業有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不足50人,復合型會展人才全上海市都未必能找到100個,而通常舉辦一個大型國際會展至少需專業人才80—90人,上海如今每周要舉辦5.5個展覽,因此專業人才缺口很大。
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會長吳承璘先生稱,專業人才缺乏、專業隊伍建設滯后,制約了會展業的發展。現代會展業是一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專業化程度高的產業,對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別大。由于我國以前沒有會展專業的專業學科,展覽公司中絕大多數管理人員專業知識不夠,造成展覽公司資質差,展會水平普遍不高。相當數量的展覽公司只是一個招牌三兩個人經營,而且從業人員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由此導致展覽總體水平低,無論從設計、創意到服務等方面,都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金輝表示,根據會展業產業架構和發展情況,會展人才需求單位可分為六類。一是政府機構、會展行業協會和會展專業組織;二是飯店、酒店公寓和會展中心;三是旅游公司、差旅管理公司(TMC);四是會展公司及會展服務公司;五是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六是會展教育、培訓、科研和咨詢機構。據他們預測,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會展人才的需求將達10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高層次人才,培養會展人才已成為上海最緊迫的工作之一。
哪些會展人才最搶手
既然會展人才如此緊缺,那么哪些會展人才最搶手呢?據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明明介紹,具有系統思維和系統籌劃能力的大師級的策劃者、經營過上億美元的金融策劃師、公關專家以及很好的項目經理,是目前上海會展業最稀缺的人力資源。
據世博會的調查顯示:上海世博會所需人才結構是旋渦型的,而旋渦型結構的核心就是會展運作人才。這其中包括會展、語言、公關、會展營運服務等人才,是專業性最強、需求數量最大的部分。旋渦型結構的中層即拉動部分是會展輔助人才,包括廣告、法律咨詢、物流、宣傳等人才;旋渦型結構的外圍即邊緣部分是會展支援人才,包括工程技術、貿易、金融投資等人才。
會展人才的短缺,使其薪酬待遇也隨之高漲。據了解,會展業的薪資架構一般按照學歷、經驗的差異呈金字塔分布,而擁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員正是目前會展業中最為炙手可熱的。最新薪酬行情顯示,在上海等會展業發達的城市,會展專業人才的月薪可以達到5000元甚至更多。據一個汽車展經營商透露,有的高級車展、房展人才年薪已達到60萬元,即使一般情況下也在15萬元左右。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目前會展經濟的繁榮與專業人才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會展專才的市場價值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如何成為搶手的會展人才
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培養高素質的會展專業人才,是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焦點。而對展覽業從業人員實行資格認證制度,無疑是提升展覽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去年初,中國商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全國經營師評審委員會與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聯合推行出會展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把會展從業人員的資格分會展助理經營師、會展經營師和會展高級經營師三類,掀起了會展人才培訓認證的熱潮。
面對會展培訓市場的大蛋糕,去年11月,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組建的全國首家會展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上海誕生。在該中心成立的同時,國際認可的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的“注冊會展經理(Certified in Exhibition Management,縮寫CEM)”培訓認證體系也正式宣布進入我國。據了解,該體系是世界會展業權威的資格認證體系,上海交通大學引進該認證培訓項目后,已于去年12月上旬在上海開設認證培訓班,以推動會展業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據業內人士透露,會展人才“小語種”培訓非常走俏。業內的經驗表明,舉行大型國際性活動的城市首先缺乏的當是“小語種”人才。因為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現在英語已經為許多人掌握并運用,但由于“小語種”人才相對缺乏,在就業市場上已經日益顯示出了供求矛盾。有關人士分析說,中國加入WTO后,與國外聯系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企業進入上海成立分公司,上海作為中心大城市與世界各國的聯系進一步緊密,經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國際會議和活動,上海目前也面臨著除了英語、日語等大語種外,其它小語種捉襟見肘,面臨著像西班牙語、朝鮮語、俄語的人才短缺的局面。
除了一些培訓機構舉辦會展人才的培訓外,目前很多高校也陸續開設了會展專業,如上海外貿學院和上海師范大學已經獲得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內地首批“會展經濟與管理”四年制本科專業,今年9月開學。但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明明提醒人們,會展行業包羅萬象,涉及營銷、公關、金融等多個領域,光讀會展專業就能成為會展人才是不太可能的。他建議,會展人才修煉“內功”還是要靠自己。比如,要自如地運用外語與外國人進行深層次而非問候式的溝通、盡量拓寬自己就職的領域,多接觸各種人和事物、擴展視野、積累經驗等。
會展業人才缺口有多大
縱所周知,會展經濟開始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點。僅以上海為例,上海會展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性或國際性會展數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遞增。據統計,1990年,上海舉辦的展覽會只有40個,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到了1999年,會展數量達150個,展覽面積80萬平方米。到2003年時,上海舉行的會展數量則達到330個左右,展覽面積224.35萬平方米,其中規模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會由2001年的32個增加到2003年的40個。 更重要的是,1999年“財富500強論壇”和2001年APEC會議的成功舉行,以及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申辦成功,更使上海的會展業吸引了全球的眼光。對此,國際展覽聯盟主席桑迪曾說:“上海是國際商品、技術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這決定了上海會展業的前景無可限量。”
然而,伴隨著會展業的迅猛發展,會展人才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金輝介紹稱,目前上海會展業有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不足50人,復合型會展人才全上海市都未必能找到100個,而通常舉辦一個大型國際會展至少需專業人才80—90人,上海如今每周要舉辦5.5個展覽,因此專業人才缺口很大。
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會長吳承璘先生稱,專業人才缺乏、專業隊伍建設滯后,制約了會展業的發展。現代會展業是一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專業化程度高的產業,對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別大。由于我國以前沒有會展專業的專業學科,展覽公司中絕大多數管理人員專業知識不夠,造成展覽公司資質差,展會水平普遍不高。相當數量的展覽公司只是一個招牌三兩個人經營,而且從業人員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由此導致展覽總體水平低,無論從設計、創意到服務等方面,都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金輝表示,根據會展業產業架構和發展情況,會展人才需求單位可分為六類。一是政府機構、會展行業協會和會展專業組織;二是飯店、酒店公寓和會展中心;三是旅游公司、差旅管理公司(TMC);四是會展公司及會展服務公司;五是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六是會展教育、培訓、科研和咨詢機構。據他們預測,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會展人才的需求將達10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高層次人才,培養會展人才已成為上海最緊迫的工作之一。
哪些會展人才最搶手
既然會展人才如此緊缺,那么哪些會展人才最搶手呢?據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明明介紹,具有系統思維和系統籌劃能力的大師級的策劃者、經營過上億美元的金融策劃師、公關專家以及很好的項目經理,是目前上海會展業最稀缺的人力資源。
據世博會的調查顯示:上海世博會所需人才結構是旋渦型的,而旋渦型結構的核心就是會展運作人才。這其中包括會展、語言、公關、會展營運服務等人才,是專業性最強、需求數量最大的部分。旋渦型結構的中層即拉動部分是會展輔助人才,包括廣告、法律咨詢、物流、宣傳等人才;旋渦型結構的外圍即邊緣部分是會展支援人才,包括工程技術、貿易、金融投資等人才。
會展人才的短缺,使其薪酬待遇也隨之高漲。據了解,會展業的薪資架構一般按照學歷、經驗的差異呈金字塔分布,而擁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員正是目前會展業中最為炙手可熱的。最新薪酬行情顯示,在上海等會展業發達的城市,會展專業人才的月薪可以達到5000元甚至更多。據一個汽車展經營商透露,有的高級車展、房展人才年薪已達到60萬元,即使一般情況下也在15萬元左右。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目前會展經濟的繁榮與專業人才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會展專才的市場價值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如何成為搶手的會展人才
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培養高素質的會展專業人才,是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焦點。而對展覽業從業人員實行資格認證制度,無疑是提升展覽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去年初,中國商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全國經營師評審委員會與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聯合推行出會展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把會展從業人員的資格分會展助理經營師、會展經營師和會展高級經營師三類,掀起了會展人才培訓認證的熱潮。
面對會展培訓市場的大蛋糕,去年11月,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組建的全國首家會展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上海誕生。在該中心成立的同時,國際認可的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的“注冊會展經理(Certified in Exhibition Management,縮寫CEM)”培訓認證體系也正式宣布進入我國。據了解,該體系是世界會展業權威的資格認證體系,上海交通大學引進該認證培訓項目后,已于去年12月上旬在上海開設認證培訓班,以推動會展業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據業內人士透露,會展人才“小語種”培訓非常走俏。業內的經驗表明,舉行大型國際性活動的城市首先缺乏的當是“小語種”人才。因為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現在英語已經為許多人掌握并運用,但由于“小語種”人才相對缺乏,在就業市場上已經日益顯示出了供求矛盾。有關人士分析說,中國加入WTO后,與國外聯系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企業進入上海成立分公司,上海作為中心大城市與世界各國的聯系進一步緊密,經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國際會議和活動,上海目前也面臨著除了英語、日語等大語種外,其它小語種捉襟見肘,面臨著像西班牙語、朝鮮語、俄語的人才短缺的局面。
除了一些培訓機構舉辦會展人才的培訓外,目前很多高校也陸續開設了會展專業,如上海外貿學院和上海師范大學已經獲得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內地首批“會展經濟與管理”四年制本科專業,今年9月開學。但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明明提醒人們,會展行業包羅萬象,涉及營銷、公關、金融等多個領域,光讀會展專業就能成為會展人才是不太可能的。他建議,會展人才修煉“內功”還是要靠自己。比如,要自如地運用外語與外國人進行深層次而非問候式的溝通、盡量拓寬自己就職的領域,多接觸各種人和事物、擴展視野、積累經驗等。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調查顯示:新型網絡人才短缺現象嚴重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