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大棒打中國鞋企 損人不利己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鞋大國和鞋類出口大國,2005年中國出口12.5億雙鞋到歐盟,今年前兩個月,制鞋大省廣東和浙江對歐盟的出口均有大幅度增長。
統計顯示,目前世界上近2/3的運動鞋是在中國生產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歐洲的大型零售商及包括阿迪達斯和彪馬在內的制鞋商就已將鞋子的生產轉移至以中國和越南為主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從中國采購大量產品的Timberland和耐克等美國品牌也曾多次向外界公開表示,反傾銷措施將影響銷售,歐洲消費者也將因此付出更高的價格。
正是在這種國際貿易格局基礎上,中國鞋業廠商和協會認為,歐盟的裁決將是“一巴掌打下去,兩邊痛”。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朱峰等有關行業專家分析說,反傾銷帶來的不只是簡單的加稅漲價問題,受歐盟政策影響,歐盟進口商可能會選擇諸如印度、非洲等其他產地下訂單,但是中國鞋業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擁有先進的制造能力,完善的信息網絡,便捷的運輸通道和熟練的外貿人才。
一位專家說:“歐美采購商到中國來很舒服,要他換一個地方重新培養當地的企業,肯定需要長期的磨合,難保不會再出現去年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實施特保,搞得超市沒貨的局面。”
朱峰說,歐盟加稅之后,中國企業和歐盟進口商之間會相互協商調整價格,可能互相會調整一下利潤空間,消化稅收的壓力,但是企業是圖利的,虧本的買賣是不會做的。
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的宣言中指出,歐盟對中國鞋類采取反傾銷措施損害了歐盟鞋業在華投資者的利益。中國鞋出口為歐盟進口商和零售商提供了厚利,在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對中國鞋類采取反傾銷措施必然損及歐盟進口商、零售商、相關產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歐委會的做法只是為少數既得利益的保護者服務。
來自浙江的消息顯示,中、越兩國鞋類企業準備聯手應對此次反傾銷,而雙方的合作加強也將對歐洲鞋類商品零售市場產生更大影響。
越南駐華使館商務官員阮孟俊日前在參加東盟四國駐華使館商務參贊訪問團考察溫州時表示,越南貿易部也將配合中國商務部一起向歐盟抗辯。此外,越南的皮革鞋履協會及鞋企也正在積極行動,“在適當的時候”會與中國同行聯手抗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