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鞋業數萬人飯碗岌岌可危
2006-04-03 10:37:00 來源:中國鞋網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反傾銷大棒迎面襲來,深處漩渦卻鮮有知情
惠東鞋業數萬人飯碗岌岌可危
起早摸黑,擔驚受怕,可出口一雙鞋只能賺到一兩塊錢,還要拿來支付工人的工資,購買成本越來越高的原材料!而辛辛苦苦打開的市場,國外的一紙傾銷認定就能將所有的心血化為烏有,如同踩死一只螞蟻!
看著記者從粵東鞋出口重鎮惠東發回來的報道,不能不讓人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可能有人會問:既然這樣,不出口算了。要知道,即便是利潤微薄得讓人心酸,僅惠東的鞋出口便事關數萬人的生計問題,這幾乎是當地農民洗腳上田之后唯一的選擇!
中國鞋出口的路在何方?中國制造升級換代的路在何方?在貿易摩擦紛至沓來的今天,這個話題依然沉重得讓人窒息!
連續好幾天了,惠東永慶鞋業的謝老板都處于坐立不安的焦灼狀態中。
幾天前接到當地鞋業商會的通知,謝老板緊趕慢趕地跑到惠東縣城接受采訪,第一回從記者口中聽到“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事情。
“要征那么高的稅?!影響會很大很大。”
面對記者,之前絲毫不知情也根本談不上任何估算的謝老板,用了“很大很大”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可能受到的沖擊。這個擁有50多名員工、出口市場中歐盟市場占到4成以上的小鞋企老板,真切地感受到迎面而來的無比壓力。
面對一臉錯愕的謝老板和當地鞋業商會負責人,通過短短2天的實地采訪,記者所了解的現實更是讓人無比驚訝:作為瞄準“中國時尚女鞋基地”方向發展,與浙江溫州、福建泉州齊名的全國三大制鞋基地之一,惠東大量通過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的中小鞋企卻鮮有了解到歐盟反傾銷一事,大規模鞋企即使有所聽聞,卻很少了解到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
“再不聽話,讓你做鞋去”
“再不聽話,就讓你做鞋去!”惠州市鞋業商會常務副秘書長黃榮茂說,這是惠東老年人嚇唬小孩時常用的一句話,從中卻深深折射出當地制鞋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艱難的生存環境。
與溫州和泉州不同,惠東制鞋業大部分規模都很小,這從惠東街頭大大小小的鞋材和專業鎮沿路鱗次櫛比的小作坊中可得到最為直觀的印象。來自惠州鞋業商會提供的數據,當地3000多家制鞋企業中,私營企業占43%,個體戶占57%。按照規模統計,員工超過1000名的只有400多家,其它都是中小規模的企業,其中不乏眾多的作坊式企業。
“不要小看以小鞋廠為主體的惠東地區,一年的產量可以達到6億多雙,2004年的產值達到180億元,出口量則占到60%以上。”黃榮茂介紹。
不少當地老百姓都將制鞋或鞋材作為“洗腳上田”后最基本的謀生手段,整個地區從事制鞋的就業人口多達15萬人。很顯然,如若歐盟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大量中小鞋企的倒閉將危及數萬人的就業生存。
從去年開始,來自歐盟國家的訂單突然多起來,現在出口到歐盟的比例已近4成。據介紹,與永慶一樣,同樣做鞋的其它小廠也是這樣。
這些小鞋企并不知道,訂單突增的背后所隱藏的是,歐盟采購商趕著在反傾銷調查塵埃落定前搶先進貨的事實。
出口一雙鞋只掙一兩元
“出口一雙鞋,我們只掙1-2元錢,還要拿來支付工人工資,原材料成本也越來越高。”謝老板說,由于是沒有出口經營權的個體戶,只能通過網絡尋找客戶,之后再通過外貿公司來發貨。“外貿公司也要從中賺走一部分利潤。”
4月7日起,歐盟就要在6個月內對中國皮鞋征收從4%逐漸過渡到19.4%的臨時反傾銷稅,沒有應訴的小鞋企在年底終裁時可能面對超過100%的懲罰性稅率。
如何應對?基本上所有企業的回答是:放棄歐盟市場。
惠州×鋒鞋業是當地規模數一數二的企業,雖然很早就聽說歐盟反傾銷一事,卻并未參與應訴。“我們的客戶都是幾十年的穩定關系,不會受到影響,而且我們做的是革,不是皮鞋。”該企業總經理如是向記者表示。
記者向海關求證得到的結果是,此次反傾銷調查的影響面并不僅僅是皮制鞋,革制鞋也同樣不能幸免。
從該鞋企不以為然的態度中,記者似乎看到了幾年前國內企業剛剛被卷入“反傾銷”之中時,大部分選擇消極躲避的“鴕鳥式”縮影。
實際上,更多的企業是無力顧及即將來自于歐盟反傾銷的嚴峻后果,而當前嚴峻的用工環境和成本增長已經使很多企業主喘不過氣來。
“現在用工很緊張,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以前每個人每月800塊錢的工資,現在都漲到1200塊左右。”黃榮茂介紹說,不少小鞋廠都已經無法開工了。
這一現象并非惠東地區僅有。據了解,南海平洲等地就有一大批類似企業無法開工。
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擠壓利潤
“做鞋底的讓幾分錢,做鞋扣的讓幾分錢,做鞋面的讓幾分錢,保證大家都能開工。”謝老板向記者直言當前中小鞋企業尤其是小作坊們無奈的應對手法。
處于完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小規模的鞋企和作坊們只能通過產業鏈條內部相互擠壓利潤的手段,來應對多面夾擊的壓力。
“小廠真的很辛苦地在做,可是競爭太激烈了,沒有治本的辦法。”
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拿到訂單,不少小廠經常與采購商簽訂“先供貨后收款”的合同,采購商收貨后卷款而逃的欺詐事件在惠東屢見不鮮。
據了解,去年該地區幾十家鞋廠被某韓國商人一次性卷走1000多萬元的貨款,很多小本經營的企業血本無歸乃至于不得不關門倒閉。時隔不久,一個香港商人又卷走了27家鞋廠450萬元左右的貨款。
面臨如此大的應收貨款風險,卻很少有鞋廠通過信用證等金融手段來作出規避。原因很簡單卻也很無奈,利潤空間過小以及規避風險意識淡漠。
數據
前兩月經粵口岸出口鞋激增七成
隨著4月7日歐盟對來自中國的皮鞋(剔除高技術含量運動鞋和童鞋)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日期的來臨,歐盟進口商正抓緊時機加速進口。
來自黃埔海關的統計,今年前2個月,受調查的7類皮鞋經廣東口岸出口高達63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71.7%,占所有類別皮鞋出口的65.3%。
按照經營單位統計,前2個月經廣東口岸向歐盟出口受限7類皮鞋的單位共計309家(去年同期為256家);其中出口金額超過百萬美元的企業16家(去年同期為4家),出口額合計3248萬美元(該16家企業去年同期出口額為572萬美元)。
換句話說,在一半通過大規模鞋企出口的同時,另外一半則是通過中小規模的鞋企進行出口的。
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指出,此次歐盟反傾銷,不僅會對上述309家企業產生影響,還會對成千上萬家通過這些公司代理、本身不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中小鞋企產生深刻的沖擊。
惠東鞋業數萬人飯碗岌岌可危
起早摸黑,擔驚受怕,可出口一雙鞋只能賺到一兩塊錢,還要拿來支付工人的工資,購買成本越來越高的原材料!而辛辛苦苦打開的市場,國外的一紙傾銷認定就能將所有的心血化為烏有,如同踩死一只螞蟻!
看著記者從粵東鞋出口重鎮惠東發回來的報道,不能不讓人心里感到沉甸甸的。可能有人會問:既然這樣,不出口算了。要知道,即便是利潤微薄得讓人心酸,僅惠東的鞋出口便事關數萬人的生計問題,這幾乎是當地農民洗腳上田之后唯一的選擇!
中國鞋出口的路在何方?中國制造升級換代的路在何方?在貿易摩擦紛至沓來的今天,這個話題依然沉重得讓人窒息!
連續好幾天了,惠東永慶鞋業的謝老板都處于坐立不安的焦灼狀態中。
幾天前接到當地鞋業商會的通知,謝老板緊趕慢趕地跑到惠東縣城接受采訪,第一回從記者口中聽到“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事情。
“要征那么高的稅?!影響會很大很大。”
面對記者,之前絲毫不知情也根本談不上任何估算的謝老板,用了“很大很大”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可能受到的沖擊。這個擁有50多名員工、出口市場中歐盟市場占到4成以上的小鞋企老板,真切地感受到迎面而來的無比壓力。
面對一臉錯愕的謝老板和當地鞋業商會負責人,通過短短2天的實地采訪,記者所了解的現實更是讓人無比驚訝:作為瞄準“中國時尚女鞋基地”方向發展,與浙江溫州、福建泉州齊名的全國三大制鞋基地之一,惠東大量通過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的中小鞋企卻鮮有了解到歐盟反傾銷一事,大規模鞋企即使有所聽聞,卻很少了解到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
“再不聽話,讓你做鞋去”
“再不聽話,就讓你做鞋去!”惠州市鞋業商會常務副秘書長黃榮茂說,這是惠東老年人嚇唬小孩時常用的一句話,從中卻深深折射出當地制鞋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艱難的生存環境。
與溫州和泉州不同,惠東制鞋業大部分規模都很小,這從惠東街頭大大小小的鞋材和專業鎮沿路鱗次櫛比的小作坊中可得到最為直觀的印象。來自惠州鞋業商會提供的數據,當地3000多家制鞋企業中,私營企業占43%,個體戶占57%。按照規模統計,員工超過1000名的只有400多家,其它都是中小規模的企業,其中不乏眾多的作坊式企業。
“不要小看以小鞋廠為主體的惠東地區,一年的產量可以達到6億多雙,2004年的產值達到180億元,出口量則占到60%以上。”黃榮茂介紹。
不少當地老百姓都將制鞋或鞋材作為“洗腳上田”后最基本的謀生手段,整個地區從事制鞋的就業人口多達15萬人。很顯然,如若歐盟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大量中小鞋企的倒閉將危及數萬人的就業生存。
從去年開始,來自歐盟國家的訂單突然多起來,現在出口到歐盟的比例已近4成。據介紹,與永慶一樣,同樣做鞋的其它小廠也是這樣。
這些小鞋企并不知道,訂單突增的背后所隱藏的是,歐盟采購商趕著在反傾銷調查塵埃落定前搶先進貨的事實。
出口一雙鞋只掙一兩元
“出口一雙鞋,我們只掙1-2元錢,還要拿來支付工人工資,原材料成本也越來越高。”謝老板說,由于是沒有出口經營權的個體戶,只能通過網絡尋找客戶,之后再通過外貿公司來發貨。“外貿公司也要從中賺走一部分利潤。”
4月7日起,歐盟就要在6個月內對中國皮鞋征收從4%逐漸過渡到19.4%的臨時反傾銷稅,沒有應訴的小鞋企在年底終裁時可能面對超過100%的懲罰性稅率。
如何應對?基本上所有企業的回答是:放棄歐盟市場。
惠州×鋒鞋業是當地規模數一數二的企業,雖然很早就聽說歐盟反傾銷一事,卻并未參與應訴。“我們的客戶都是幾十年的穩定關系,不會受到影響,而且我們做的是革,不是皮鞋。”該企業總經理如是向記者表示。
記者向海關求證得到的結果是,此次反傾銷調查的影響面并不僅僅是皮制鞋,革制鞋也同樣不能幸免。
從該鞋企不以為然的態度中,記者似乎看到了幾年前國內企業剛剛被卷入“反傾銷”之中時,大部分選擇消極躲避的“鴕鳥式”縮影。
實際上,更多的企業是無力顧及即將來自于歐盟反傾銷的嚴峻后果,而當前嚴峻的用工環境和成本增長已經使很多企業主喘不過氣來。
“現在用工很緊張,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以前每個人每月800塊錢的工資,現在都漲到1200塊左右。”黃榮茂介紹說,不少小鞋廠都已經無法開工了。
這一現象并非惠東地區僅有。據了解,南海平洲等地就有一大批類似企業無法開工。
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擠壓利潤
“做鞋底的讓幾分錢,做鞋扣的讓幾分錢,做鞋面的讓幾分錢,保證大家都能開工。”謝老板向記者直言當前中小鞋企業尤其是小作坊們無奈的應對手法。
處于完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小規模的鞋企和作坊們只能通過產業鏈條內部相互擠壓利潤的手段,來應對多面夾擊的壓力。
“小廠真的很辛苦地在做,可是競爭太激烈了,沒有治本的辦法。”
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拿到訂單,不少小廠經常與采購商簽訂“先供貨后收款”的合同,采購商收貨后卷款而逃的欺詐事件在惠東屢見不鮮。
據了解,去年該地區幾十家鞋廠被某韓國商人一次性卷走1000多萬元的貨款,很多小本經營的企業血本無歸乃至于不得不關門倒閉。時隔不久,一個香港商人又卷走了27家鞋廠450萬元左右的貨款。
面臨如此大的應收貨款風險,卻很少有鞋廠通過信用證等金融手段來作出規避。原因很簡單卻也很無奈,利潤空間過小以及規避風險意識淡漠。
數據
前兩月經粵口岸出口鞋激增七成
隨著4月7日歐盟對來自中國的皮鞋(剔除高技術含量運動鞋和童鞋)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日期的來臨,歐盟進口商正抓緊時機加速進口。
來自黃埔海關的統計,今年前2個月,受調查的7類皮鞋經廣東口岸出口高達63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71.7%,占所有類別皮鞋出口的65.3%。
按照經營單位統計,前2個月經廣東口岸向歐盟出口受限7類皮鞋的單位共計309家(去年同期為256家);其中出口金額超過百萬美元的企業16家(去年同期為4家),出口額合計3248萬美元(該16家企業去年同期出口額為572萬美元)。
換句話說,在一半通過大規模鞋企出口的同時,另外一半則是通過中小規模的鞋企進行出口的。
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指出,此次歐盟反傾銷,不僅會對上述309家企業產生影響,還會對成千上萬家通過這些公司代理、本身不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中小鞋企產生深刻的沖擊。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溫州鞋企反對歐盟決議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