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徹頭徹尾的“PC狼”
2006-04-01 16:19:31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的狼學專家,曾經在歐亞大草原上生活了三年,他許多次地近距離地對狼進行觀察研究。在他的著作《狼蹤》一書中用很長的篇幅對狼的糞便進行了介紹。“我曾經許多次地觀察狼吃食物的情景,至今仍對那些情景記憶猶新。狼在吃獵物的時,充分表現了它們強大的自下而上本能和對食物的珍惜。它們幾乎吃光了動物身體的全部,只有那些咬不動的骨頭才被它們拋棄,而那些被拋棄的骨頭上面沒有一點肉,連蒼蠅都很少光顧。”
“我把狼糞用容器裝了回去,實驗室里我驚奇的發現,狼糞里面最主要的成份居然是各種動物的毛纖維和一些牙齒,除此以外就是一些象石灰粉似的動物骨鈣。狼幾乎把獵物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實在沒有營養物質。”(摘自龍子民所著的《狼道》一書)
眾所周知,戴爾是于1984年以1000美元在一間大學宿舍里誕生的公司,1988年成功運作上市,1995年抓住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在線組裝業務,1996年戴爾在自己的網絡中加入了電子商務的功能,并通過網絡銷售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同年年底增加了網絡銷售服務器業務,2002年以打印機業務為標志,高舉多元化大旗擴張市場,2003年年底銷售額就已經突破4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公司。在微利時代的市場經濟形勢下,戴爾已經成為IT世界唯一的贏家。
媒體驚呼:“撼山易,撼戴爾難。”
對戴爾,聯想集團的柳傳志于2004年某天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兩年前的今天,我說了句大話,“叫戴爾先生認識認識,什么是聯想,什么是場元慶”,話說出去之后兩年,結果是我們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這就是媒體眼中的戴爾,中國PC老大眼中的戴爾,活脫脫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
這條“PC狼”最精髓的部分就是直銷,直截了當,通過定制服務,大手筆地拋棄了中間環節,并一路攻城掠地一次次地把分銷商為基礎PC營銷模式打得落花流水。其在成本控制和市場的爭奪戰中,大行狼道,幾乎到了業界無以復加的地步。
狼道一:零庫存
戴爾不懈追求的目標就是降低庫存量。戴爾公司的庫存量相當于5天的出貨量,康柏的庫存天數為26天,一般PC機廠商的庫存時間為2個月,而中國IT巨頭聯想集團是30天。與就與聯想集團相比這就意味著戴爾擁有3%物料以上的成本優勢,反映到產品價格上就是有2%—3%以上的優勢。加上戴爾對對客戶的現款交易和對供應商的信用結算,戴爾在成本和資金上又獲得了更多的優勢。
零庫存是建立在對供應商庫存的使用或借用的基礎上,戴爾公司憑借其強大的訂單凝聚力,把幾乎所有的庫存風險都轉移到了供應商的供應環節,例如戴爾需要500萬個顯示器,他們會把訂單拆成600個訂單,并且要求供應商隨要隨送,這樣戴爾的供應商就不得不把倉庫建到戴爾工廠的附近。
當然戴爾的底庫存得還得益于它的直銷模式,戴爾的每一個產品都是有訂單的,通過成熟的網絡,每20秒就整合一次訂單。當客戶把訂單傳至戴爾信息中心后,由控制中心將訂單分解為子任務,并通過互聯網與企業間的信息網分派到上游配件制造商,各制造商按電子配件生產組裝,并按控制中心的時間表供貨。
狼道二:強制性成本削減
戴爾對各部門各要支機構采取的是雙重考核標準,既要完成三倍于市場平均增長率的業績指標,又要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給經理人的任務是:“更高的利潤指標,更低的運作成本”。為了確保合理的利潤回報,戴爾要求下屬機構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在2001年壓縮1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2002年又下達了10億美元的削減成本計劃。1998年戴爾在廈門建廠時,運營成本只有IT廠商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但就在最近幾年間,戴爾的生產流程中的工藝步驟已經削減一半,到2003年戴爾廈門工廠的運營成本只有1998年建廠時的三分之一。
據報道,戴爾的人均效益指標是惠普、IBM等同行同樣指標有三倍。如果同樣完成戴爾2003年的銷售業績,在其它公司需要十萬人以上,而在戴爾公司實際只有四萬人。與國內某些知名IT公司相比差距就更遠了。
狼道三:吃羊從不養羊
戴爾在市場上絕對是個另類,就是拒絕研發,開發新技術,自己不培養人才,專門從別的公司獵取人才,吃羊但從不養羊。
戴爾在技術上與英特爾、微軟等巨頭形成協同和默契,讓戴爾低成本獲得一流技術,這是戴爾戰略的一個基本點。
戴爾的人事經理的基本職責有:一、強勢推進員工的業績考核來增加內部的壓力。二不停地從外部一流的跨國公司那里挖掘優秀的人才。在戴爾,公司實行幾近殘酷的“流程管理,沒有業績走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員工與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經理并存。據報道,戴爾的員工在公司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七個月。在強大的制度文化、殘酷的流程下面,每個人已經淪為利益的機器。
狼道四:價格戰
戴爾總是瞄準對手的暴利的弱點和成本的弱點,通過推出中低端產品,淘空其利潤空間,打壓其競爭力,搶奪其市場份額。
2001年8月24日聯想“天禧電腦”降價,其中同禧130L率先將液晶電腦降到了7000元以下,以6999元進入市場,這相當于半年前一臺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在24小時內戴爾以令市場震驚的價格,推出新款電腦,以6598元的起價全面推出配備15英寸的“速馬電腦”,而且還不失時機地打出“國際品質,本土價格”的廣告,徹底打破了聯想冰點價格的神話。由于戴爾的介入,聯想的降價主動權被剝奪了。難怪柳傳志會那么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2003年在惠普宣布個人計算機業務上季度首次出現虧損之后的24小時內,戴爾宣布調低部分產品價格,將個人計算機調低50—550美元,商用機大幅下調22%,……,媒體評論說“戴爾在落井下石”。
惠普的打印機也因戴爾的介入市場一年后不得不降價以適應市場。
這就是戴爾,一個充滿殺機的戴爾,充分利用期狼啃骨頭式的成本優勢,一有機會立即撲向獵物,置對手于死地。在國際IT界,戴爾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但是人行狼道到底能走多遠,這還是個迷。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的狼學專家,曾經在歐亞大草原上生活了三年,他許多次地近距離地對狼進行觀察研究。在他的著作《狼蹤》一書中用很長的篇幅對狼的糞便進行了介紹。“我曾經許多次地觀察狼吃食物的情景,至今仍對那些情景記憶猶新。狼在吃獵物的時,充分表現了它們強大的自下而上本能和對食物的珍惜。它們幾乎吃光了動物身體的全部,只有那些咬不動的骨頭才被它們拋棄,而那些被拋棄的骨頭上面沒有一點肉,連蒼蠅都很少光顧。”
“我把狼糞用容器裝了回去,實驗室里我驚奇的發現,狼糞里面最主要的成份居然是各種動物的毛纖維和一些牙齒,除此以外就是一些象石灰粉似的動物骨鈣。狼幾乎把獵物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實在沒有營養物質。”(摘自龍子民所著的《狼道》一書)
眾所周知,戴爾是于1984年以1000美元在一間大學宿舍里誕生的公司,1988年成功運作上市,1995年抓住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在線組裝業務,1996年戴爾在自己的網絡中加入了電子商務的功能,并通過網絡銷售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同年年底增加了網絡銷售服務器業務,2002年以打印機業務為標志,高舉多元化大旗擴張市場,2003年年底銷售額就已經突破4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公司。在微利時代的市場經濟形勢下,戴爾已經成為IT世界唯一的贏家。
媒體驚呼:“撼山易,撼戴爾難。”
對戴爾,聯想集團的柳傳志于2004年某天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兩年前的今天,我說了句大話,“叫戴爾先生認識認識,什么是聯想,什么是場元慶”,話說出去之后兩年,結果是我們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這就是媒體眼中的戴爾,中國PC老大眼中的戴爾,活脫脫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
這條“PC狼”最精髓的部分就是直銷,直截了當,通過定制服務,大手筆地拋棄了中間環節,并一路攻城掠地一次次地把分銷商為基礎PC營銷模式打得落花流水。其在成本控制和市場的爭奪戰中,大行狼道,幾乎到了業界無以復加的地步。
狼道一:零庫存
戴爾不懈追求的目標就是降低庫存量。戴爾公司的庫存量相當于5天的出貨量,康柏的庫存天數為26天,一般PC機廠商的庫存時間為2個月,而中國IT巨頭聯想集團是30天。與就與聯想集團相比這就意味著戴爾擁有3%物料以上的成本優勢,反映到產品價格上就是有2%—3%以上的優勢。加上戴爾對對客戶的現款交易和對供應商的信用結算,戴爾在成本和資金上又獲得了更多的優勢。
零庫存是建立在對供應商庫存的使用或借用的基礎上,戴爾公司憑借其強大的訂單凝聚力,把幾乎所有的庫存風險都轉移到了供應商的供應環節,例如戴爾需要500萬個顯示器,他們會把訂單拆成600個訂單,并且要求供應商隨要隨送,這樣戴爾的供應商就不得不把倉庫建到戴爾工廠的附近。
當然戴爾的底庫存得還得益于它的直銷模式,戴爾的每一個產品都是有訂單的,通過成熟的網絡,每20秒就整合一次訂單。當客戶把訂單傳至戴爾信息中心后,由控制中心將訂單分解為子任務,并通過互聯網與企業間的信息網分派到上游配件制造商,各制造商按電子配件生產組裝,并按控制中心的時間表供貨。
狼道二:強制性成本削減
戴爾對各部門各要支機構采取的是雙重考核標準,既要完成三倍于市場平均增長率的業績指標,又要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給經理人的任務是:“更高的利潤指標,更低的運作成本”。為了確保合理的利潤回報,戴爾要求下屬機構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在2001年壓縮1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2002年又下達了10億美元的削減成本計劃。1998年戴爾在廈門建廠時,運營成本只有IT廠商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但就在最近幾年間,戴爾的生產流程中的工藝步驟已經削減一半,到2003年戴爾廈門工廠的運營成本只有1998年建廠時的三分之一。
據報道,戴爾的人均效益指標是惠普、IBM等同行同樣指標有三倍。如果同樣完成戴爾2003年的銷售業績,在其它公司需要十萬人以上,而在戴爾公司實際只有四萬人。與國內某些知名IT公司相比差距就更遠了。
狼道三:吃羊從不養羊
戴爾在市場上絕對是個另類,就是拒絕研發,開發新技術,自己不培養人才,專門從別的公司獵取人才,吃羊但從不養羊。
戴爾在技術上與英特爾、微軟等巨頭形成協同和默契,讓戴爾低成本獲得一流技術,這是戴爾戰略的一個基本點。
戴爾的人事經理的基本職責有:一、強勢推進員工的業績考核來增加內部的壓力。二不停地從外部一流的跨國公司那里挖掘優秀的人才。在戴爾,公司實行幾近殘酷的“流程管理,沒有業績走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員工與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經理并存。據報道,戴爾的員工在公司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七個月。在強大的制度文化、殘酷的流程下面,每個人已經淪為利益的機器。
狼道四:價格戰
戴爾總是瞄準對手的暴利的弱點和成本的弱點,通過推出中低端產品,淘空其利潤空間,打壓其競爭力,搶奪其市場份額。
2001年8月24日聯想“天禧電腦”降價,其中同禧130L率先將液晶電腦降到了7000元以下,以6999元進入市場,這相當于半年前一臺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在24小時內戴爾以令市場震驚的價格,推出新款電腦,以6598元的起價全面推出配備15英寸的“速馬電腦”,而且還不失時機地打出“國際品質,本土價格”的廣告,徹底打破了聯想冰點價格的神話。由于戴爾的介入,聯想的降價主動權被剝奪了。難怪柳傳志會那么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2003年在惠普宣布個人計算機業務上季度首次出現虧損之后的24小時內,戴爾宣布調低部分產品價格,將個人計算機調低50—550美元,商用機大幅下調22%,……,媒體評論說“戴爾在落井下石”。
惠普的打印機也因戴爾的介入市場一年后不得不降價以適應市場。
這就是戴爾,一個充滿殺機的戴爾,充分利用期狼啃骨頭式的成本優勢,一有機會立即撲向獵物,置對手于死地。在國際IT界,戴爾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但是人行狼道到底能走多遠,這還是個迷。
“我把狼糞用容器裝了回去,實驗室里我驚奇的發現,狼糞里面最主要的成份居然是各種動物的毛纖維和一些牙齒,除此以外就是一些象石灰粉似的動物骨鈣。狼幾乎把獵物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實在沒有營養物質。”(摘自龍子民所著的《狼道》一書)
眾所周知,戴爾是于1984年以1000美元在一間大學宿舍里誕生的公司,1988年成功運作上市,1995年抓住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在線組裝業務,1996年戴爾在自己的網絡中加入了電子商務的功能,并通過網絡銷售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同年年底增加了網絡銷售服務器業務,2002年以打印機業務為標志,高舉多元化大旗擴張市場,2003年年底銷售額就已經突破4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公司。在微利時代的市場經濟形勢下,戴爾已經成為IT世界唯一的贏家。
媒體驚呼:“撼山易,撼戴爾難。”
對戴爾,聯想集團的柳傳志于2004年某天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兩年前的今天,我說了句大話,“叫戴爾先生認識認識,什么是聯想,什么是場元慶”,話說出去之后兩年,結果是我們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這就是媒體眼中的戴爾,中國PC老大眼中的戴爾,活脫脫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
這條“PC狼”最精髓的部分就是直銷,直截了當,通過定制服務,大手筆地拋棄了中間環節,并一路攻城掠地一次次地把分銷商為基礎PC營銷模式打得落花流水。其在成本控制和市場的爭奪戰中,大行狼道,幾乎到了業界無以復加的地步。
狼道一:零庫存
戴爾不懈追求的目標就是降低庫存量。戴爾公司的庫存量相當于5天的出貨量,康柏的庫存天數為26天,一般PC機廠商的庫存時間為2個月,而中國IT巨頭聯想集團是30天。與就與聯想集團相比這就意味著戴爾擁有3%物料以上的成本優勢,反映到產品價格上就是有2%—3%以上的優勢。加上戴爾對對客戶的現款交易和對供應商的信用結算,戴爾在成本和資金上又獲得了更多的優勢。
零庫存是建立在對供應商庫存的使用或借用的基礎上,戴爾公司憑借其強大的訂單凝聚力,把幾乎所有的庫存風險都轉移到了供應商的供應環節,例如戴爾需要500萬個顯示器,他們會把訂單拆成600個訂單,并且要求供應商隨要隨送,這樣戴爾的供應商就不得不把倉庫建到戴爾工廠的附近。
當然戴爾的底庫存得還得益于它的直銷模式,戴爾的每一個產品都是有訂單的,通過成熟的網絡,每20秒就整合一次訂單。當客戶把訂單傳至戴爾信息中心后,由控制中心將訂單分解為子任務,并通過互聯網與企業間的信息網分派到上游配件制造商,各制造商按電子配件生產組裝,并按控制中心的時間表供貨。
狼道二:強制性成本削減
戴爾對各部門各要支機構采取的是雙重考核標準,既要完成三倍于市場平均增長率的業績指標,又要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給經理人的任務是:“更高的利潤指標,更低的運作成本”。為了確保合理的利潤回報,戴爾要求下屬機構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在2001年壓縮1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2002年又下達了10億美元的削減成本計劃。1998年戴爾在廈門建廠時,運營成本只有IT廠商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但就在最近幾年間,戴爾的生產流程中的工藝步驟已經削減一半,到2003年戴爾廈門工廠的運營成本只有1998年建廠時的三分之一。
據報道,戴爾的人均效益指標是惠普、IBM等同行同樣指標有三倍。如果同樣完成戴爾2003年的銷售業績,在其它公司需要十萬人以上,而在戴爾公司實際只有四萬人。與國內某些知名IT公司相比差距就更遠了。
狼道三:吃羊從不養羊
戴爾在市場上絕對是個另類,就是拒絕研發,開發新技術,自己不培養人才,專門從別的公司獵取人才,吃羊但從不養羊。
戴爾在技術上與英特爾、微軟等巨頭形成協同和默契,讓戴爾低成本獲得一流技術,這是戴爾戰略的一個基本點。
戴爾的人事經理的基本職責有:一、強勢推進員工的業績考核來增加內部的壓力。二不停地從外部一流的跨國公司那里挖掘優秀的人才。在戴爾,公司實行幾近殘酷的“流程管理,沒有業績走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員工與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經理并存。據報道,戴爾的員工在公司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七個月。在強大的制度文化、殘酷的流程下面,每個人已經淪為利益的機器。
狼道四:價格戰
戴爾總是瞄準對手的暴利的弱點和成本的弱點,通過推出中低端產品,淘空其利潤空間,打壓其競爭力,搶奪其市場份額。
2001年8月24日聯想“天禧電腦”降價,其中同禧130L率先將液晶電腦降到了7000元以下,以6999元進入市場,這相當于半年前一臺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在24小時內戴爾以令市場震驚的價格,推出新款電腦,以6598元的起價全面推出配備15英寸的“速馬電腦”,而且還不失時機地打出“國際品質,本土價格”的廣告,徹底打破了聯想冰點價格的神話。由于戴爾的介入,聯想的降價主動權被剝奪了。難怪柳傳志會那么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2003年在惠普宣布個人計算機業務上季度首次出現虧損之后的24小時內,戴爾宣布調低部分產品價格,將個人計算機調低50—550美元,商用機大幅下調22%,……,媒體評論說“戴爾在落井下石”。
惠普的打印機也因戴爾的介入市場一年后不得不降價以適應市場。
這就是戴爾,一個充滿殺機的戴爾,充分利用期狼啃骨頭式的成本優勢,一有機會立即撲向獵物,置對手于死地。在國際IT界,戴爾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但是人行狼道到底能走多遠,這還是個迷。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的狼學專家,曾經在歐亞大草原上生活了三年,他許多次地近距離地對狼進行觀察研究。在他的著作《狼蹤》一書中用很長的篇幅對狼的糞便進行了介紹。“我曾經許多次地觀察狼吃食物的情景,至今仍對那些情景記憶猶新。狼在吃獵物的時,充分表現了它們強大的自下而上本能和對食物的珍惜。它們幾乎吃光了動物身體的全部,只有那些咬不動的骨頭才被它們拋棄,而那些被拋棄的骨頭上面沒有一點肉,連蒼蠅都很少光顧。”
“我把狼糞用容器裝了回去,實驗室里我驚奇的發現,狼糞里面最主要的成份居然是各種動物的毛纖維和一些牙齒,除此以外就是一些象石灰粉似的動物骨鈣。狼幾乎把獵物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實在沒有營養物質。”(摘自龍子民所著的《狼道》一書)
眾所周知,戴爾是于1984年以1000美元在一間大學宿舍里誕生的公司,1988年成功運作上市,1995年抓住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在線組裝業務,1996年戴爾在自己的網絡中加入了電子商務的功能,并通過網絡銷售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同年年底增加了網絡銷售服務器業務,2002年以打印機業務為標志,高舉多元化大旗擴張市場,2003年年底銷售額就已經突破4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公司。在微利時代的市場經濟形勢下,戴爾已經成為IT世界唯一的贏家。
媒體驚呼:“撼山易,撼戴爾難。”
對戴爾,聯想集團的柳傳志于2004年某天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兩年前的今天,我說了句大話,“叫戴爾先生認識認識,什么是聯想,什么是場元慶”,話說出去之后兩年,結果是我們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這就是媒體眼中的戴爾,中國PC老大眼中的戴爾,活脫脫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
這條“PC狼”最精髓的部分就是直銷,直截了當,通過定制服務,大手筆地拋棄了中間環節,并一路攻城掠地一次次地把分銷商為基礎PC營銷模式打得落花流水。其在成本控制和市場的爭奪戰中,大行狼道,幾乎到了業界無以復加的地步。
狼道一:零庫存
戴爾不懈追求的目標就是降低庫存量。戴爾公司的庫存量相當于5天的出貨量,康柏的庫存天數為26天,一般PC機廠商的庫存時間為2個月,而中國IT巨頭聯想集團是30天。與就與聯想集團相比這就意味著戴爾擁有3%物料以上的成本優勢,反映到產品價格上就是有2%—3%以上的優勢。加上戴爾對對客戶的現款交易和對供應商的信用結算,戴爾在成本和資金上又獲得了更多的優勢。
零庫存是建立在對供應商庫存的使用或借用的基礎上,戴爾公司憑借其強大的訂單凝聚力,把幾乎所有的庫存風險都轉移到了供應商的供應環節,例如戴爾需要500萬個顯示器,他們會把訂單拆成600個訂單,并且要求供應商隨要隨送,這樣戴爾的供應商就不得不把倉庫建到戴爾工廠的附近。
當然戴爾的底庫存得還得益于它的直銷模式,戴爾的每一個產品都是有訂單的,通過成熟的網絡,每20秒就整合一次訂單。當客戶把訂單傳至戴爾信息中心后,由控制中心將訂單分解為子任務,并通過互聯網與企業間的信息網分派到上游配件制造商,各制造商按電子配件生產組裝,并按控制中心的時間表供貨。
狼道二:強制性成本削減
戴爾對各部門各要支機構采取的是雙重考核標準,既要完成三倍于市場平均增長率的業績指標,又要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給經理人的任務是:“更高的利潤指標,更低的運作成本”。為了確保合理的利潤回報,戴爾要求下屬機構持續地降低運營成本,戴爾在2001年壓縮1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2002年又下達了10億美元的削減成本計劃。1998年戴爾在廈門建廠時,運營成本只有IT廠商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但就在最近幾年間,戴爾的生產流程中的工藝步驟已經削減一半,到2003年戴爾廈門工廠的運營成本只有1998年建廠時的三分之一。
據報道,戴爾的人均效益指標是惠普、IBM等同行同樣指標有三倍。如果同樣完成戴爾2003年的銷售業績,在其它公司需要十萬人以上,而在戴爾公司實際只有四萬人。與國內某些知名IT公司相比差距就更遠了。
狼道三:吃羊從不養羊
戴爾在市場上絕對是個另類,就是拒絕研發,開發新技術,自己不培養人才,專門從別的公司獵取人才,吃羊但從不養羊。
戴爾在技術上與英特爾、微軟等巨頭形成協同和默契,讓戴爾低成本獲得一流技術,這是戴爾戰略的一個基本點。
戴爾的人事經理的基本職責有:一、強勢推進員工的業績考核來增加內部的壓力。二不停地從外部一流的跨國公司那里挖掘優秀的人才。在戴爾,公司實行幾近殘酷的“流程管理,沒有業績走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員工與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經理并存。據報道,戴爾的員工在公司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七個月。在強大的制度文化、殘酷的流程下面,每個人已經淪為利益的機器。
狼道四:價格戰
戴爾總是瞄準對手的暴利的弱點和成本的弱點,通過推出中低端產品,淘空其利潤空間,打壓其競爭力,搶奪其市場份額。
2001年8月24日聯想“天禧電腦”降價,其中同禧130L率先將液晶電腦降到了7000元以下,以6999元進入市場,這相當于半年前一臺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在24小時內戴爾以令市場震驚的價格,推出新款電腦,以6598元的起價全面推出配備15英寸的“速馬電腦”,而且還不失時機地打出“國際品質,本土價格”的廣告,徹底打破了聯想冰點價格的神話。由于戴爾的介入,聯想的降價主動權被剝奪了。難怪柳傳志會那么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戴爾”。
2003年在惠普宣布個人計算機業務上季度首次出現虧損之后的24小時內,戴爾宣布調低部分產品價格,將個人計算機調低50—550美元,商用機大幅下調22%,……,媒體評論說“戴爾在落井下石”。
惠普的打印機也因戴爾的介入市場一年后不得不降價以適應市場。
這就是戴爾,一個充滿殺機的戴爾,充分利用期狼啃骨頭式的成本優勢,一有機會立即撲向獵物,置對手于死地。在國際IT界,戴爾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PC狼”,但是人行狼道到底能走多遠,這還是個迷。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百度招到業界首位“知識分析師”
- 下一篇:職場風范:讓競爭對手成為朋友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