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鞋企代表聚首羊城 商議應對之策
早在2月8日,廣東8家涉案鞋企攜手在廣州組成“歐盟對華反傾銷應對聯盟”(見本報2月9日《72小時,應訴聯盟成立》),宣布共同聘請律師,進行無損害“抗辯”。這一舉動得到浙江溫州、福建泉州等地同業聲援,粵閩浙應對歐盟反傾銷“大聯盟”隨即誕生,不少鞋企加入聯合“抗辯”行列。
目前,歐盟委員會已正式批準,自今年4月7日起對中國和越南產的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在從4月7日起的6個月時間內,歐盟對中國產皮鞋征收的反傾銷稅將從4.8%過渡到19.4%。不過,皮革兒童鞋和高科技運動鞋不在此列。廣東的不少廠家透露,受此影響,歐洲不少采購商已經停止下單,轉入觀望。
佛山南海金履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旭介紹,在他的公司,歐洲市場訂單占20%,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歐洲訂單數目已經有所減少,訂單流向斯里蘭卡等國。
廣東省皮革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建新說,歐盟對鞋類反傾銷,受傷的不僅僅是中國鞋企,歐盟廣大消費者利益也將受到損害。國內鞋企著手選擇美、俄、西非等其他市場,也有部分將出口鞋“回籠”國內市場,這又將加劇整個市場的競爭程度。
本周三應訴聯盟將再次聚首羊城,總召集人創信集團老總、廣東臺資企業協會會長吳振昌說,這次將集中討論無損害抗辯的費用分擔、聘請律師等細節問題。
談到行業現狀,吳振昌認為目前中國鞋業內部松散,行業數據、信息收集幾乎為零,今后必須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掌握行業、市場動態,一有風吹草動就要及時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