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鞋”自由行受阻?
背景:歐盟對中國鞋反傾銷案創近十年之最
近年來,中歐鞋類貿易爭端不斷,最為嚴重的是在2005年全球鞋類配額正式取消后,2月,歐盟對中國鞋類產品實施“事先進口許可監控”措施,5月,歐洲鞋業聯盟向歐盟提出反傾銷申訴,6月30日和7月7日,歐盟先后對來自中國的勞保鞋和皮面鞋發起反傾銷調查。其中,皮面鞋涉案金額高達7.3億美元,涉及1200余家制鞋企業和400多萬工人,創下歐盟對華反傾銷案涉案金額之最,是近十年來歐盟對華最大的一起反傾銷案。
我國共有130多家皮面鞋企業積極參加應訴,我市欣锠、千洲、通佳鞋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參加了應訴。
2005年9-10月,歐委會在應訴企業中抽取13家企業(其中廣東占7家)進行實地核查。2006年1月12日,歐委會作出拒絕給予中國被抽中核查的13家鞋企“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
2006年2月23日,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表示,歐委會經過數月的調查發現中國皮面鞋傾銷的“強有力的證據”,中國的一些“隱性政府補貼”使得中國產的皮面鞋能夠以低于其國內成本的價格出口到歐盟,對歐盟鞋類生產商造成嚴重傷害,使歐盟皮面鞋生產出現萎縮。據此,歐委會建議從今年4月7日起對中國皮面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在6個月的時間內,對中國進口皮面鞋的反傾銷稅將從4%逐漸過渡到19.4%,(皮革兒童鞋和高科技運動鞋可能不在此列)。
如果在此期間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將實施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措施。歐委會同時表示,由于考慮到一些歐盟進口商已訂購中國皮面鞋,而且一些皮面鞋目前正在運輸途中,故以漸進方式提高反傾銷稅稅率,以便將對這些進口商的沖擊減到最低程度。
按照歐盟反傾銷法,歐委會將分別在2006年4月6日前和2006年10月6日前對皮面鞋作出初步裁定和最終裁定。
影響
幾多中山鞋止步歐羅巴
鞋類行業是我市傳統支柱產業,企業分布廣,從業人員多,出口規模大。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市鞋類產品對全球出口達6.7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值的5.5%。2005年我市對歐盟出口鞋類產品(皮面鞋約占53%)2079萬美元,占鞋類產品出口總額的3.1%,比增12.2%。
據了解,此次歐盟皮面鞋案我市涉案金額1380萬美元,涉案企業26家,涉案企業主要分布在小欖、坦洲、南朗、板芙、沙溪、三鄉等鎮,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專家稱,歐盟臨時反傾銷措施的實施,將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如本案終裁結果不理想的話,大部分企業將退出歐盟市場。而更加嚴重的是,美國是我市鞋類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約占全市鞋類產品出口總額的72%,一旦美國仿效歐盟對我發難,其后果將不堪設想。專家提醒,全市鞋類企業必須對此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視,密切關注有關信息,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有效規避貿易風險。
應對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歐盟對我發起皮面鞋反傾銷案的起因有其政治、外交、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但與我國部分出口企業還停留在通過粗放型的數量擴張實現邊際利潤的經營模式也有密切的關系。我市外經貿部門建議企業采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告別單打獨斗最好加入應訴聯盟
2006年2月8日,在歐盟前所未有地拒絕給予全部13家被抽查的中國鞋類企業以市場經濟地位后,廣東8家皮面鞋生產企業在廣州發起成立“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以下簡稱應訴聯盟),從而結束了此前7個月中國企業“單打獨斗”式的應訴局面。
應訴聯盟聯合國內鞋類企業進行無損害抗辯,聯合和游說歐盟進口商、零售商、消費者團體及有關利益團體,聘請歐洲和中國專業律師所擔任顧問,選聘歐盟專業咨詢機構調查歐洲皮面鞋產業情況,向歐委會遞交書面立場文件和有關證據數據,從而形成更大的聲音和力量,為爭取最終有利的結果作出最大的努力。
截止2006年2月28日,加入應訴聯盟的鞋企共有180多家(分別來自廣東、山東、福建和大連等地),從業人數接近25萬人。我市欣锠鞋業公司、新寶鞋業等公司也參加了應訴聯盟。2006年3月8日,國內三大鞋業基地——浙江溫州、福建泉州、廣東的鞋業協會(商會)正式宣布聯合組建“歐盟反傾銷應對聯盟”(簡稱聯合應對聯盟),并對外發布了“應對聯盟宣言”,聯合國內鞋企及境外相關利益群體進行“無損害抗辯”。聯合應訴聯盟將在近期約見歐委會官員,遞交書面立場文件和有關證據,反映行業的共同呼聲和意見。“積極應對歐盟反傾銷是中國鞋企的共同大事,關系到中國鞋業的整體發展與未來”,市外經貿局公平貿易科負責人我們呼吁我市所有涉案企業要積極迅速地加入應訴聯盟,團結起來,形成合力,為捍衛行業和企業的合法市場權益作出應有的努力。
拆招二:
已簽訂單趕緊出貨不盲目簽單以免損失
迅速清理在手合同,加強與歐盟進口商溝通協商,爭取對方支持,對于已簽訂的訂單,要加緊生產,加緊出貨,按期完成,避免損失;對下一步的生產安排,要視反傾銷案件的進展情況來定,不盲目簽單造成損失。
拆招三:
強化風險意識注重品牌戰略
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不斷抬頭,歐美等國頻繁使用各種非關稅壁壘措施,如“綠色壁壘”等來保護其國內產業和市場。
2005年12月意大利衛生部展開的針對中國皮鞋含有有毒化學物質的調查,就屬于“隱性”技術壁壘,表面看是簡單的標準問題,實質是設置技術壁壘,阻礙中國產品進入其市場。據此,市外經貿局專家提出,中山鞋企要強化風險和質量意識,在采購過程中加強對原材料的檢驗檢測,與進口商簽訂合同時要謹慎,特別是對于特殊標準,如果進口商沒有要求,需要特別加注備忘。同時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努力沖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用過硬的質量、合理的價格和國際化的品牌積極參與世界大市場的競爭。
拆招四: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出口市場結構
鞋類企業要及時轉變經營思路,加快產業調整,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品牌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積極創立自有品牌,創新時尚理念和營銷方式,提高民族品牌在世界制鞋業中的影響力;要積極開拓澳洲、東南亞、南美、南非、中東等新興市場,通過產品和市場的多元化有效規避貿易風險,使企業的生產經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專家提醒,全市鞋類企業必須對此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視,密切關注有關信息,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有效規避貿易風險。
行動
多方齊聯動 捍衛生存權
2005年3月、6月和7月,市外經貿局三次發出鞋類產品出口歐盟將會遭遇貿易摩擦的預警信息,要求有關企業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提前做好應對工作。
2005年6月29日至30日,市外經貿局派員參加了商務部在浙江溫州召開的歐盟對我勞保鞋反傾銷應訴協調會。
2005年7月4日,市外經貿局獨立組織召開了歐盟對我勞保鞋反傾銷應訴協調會,邀請了具有豐富經驗的律師講解歐盟的反傾銷法律和程序,指導企業采取有效的策略參加應訴。
2005年7月11—13日,市外經貿局組織了11家企業和有關鎮區外經辦公平貿易專責人員共15人參加了商務部在廣州召開的歐盟對我皮面鞋反傾銷應訴協調會。
2005年7月14日,市外經貿局獨立組織召開了歐盟對我皮面鞋反傾銷應訴協調會,再次向企業講解案件基本情況和歐盟反傾銷應訴程序,分析和探討應訴的策略和不應訴可能引致的嚴重后果,呼吁企業在對方規定時間內積極應訴。該局公平貿易科的工作人員還深入到涉案企業較為集中的鎮區,為企業和鎮區外經辦專責人員進行實地指導。
從皮面鞋立案以來,市外經貿局一直密切關注案件的最新進展情況,及時將最新信息掛在該局公平貿易網站,并將重要的最新信息及時通知涉案企業和相關鎮區外經辦,為企業應對提供及時的指導協調和幫助。
2006年2月13日,市外經貿局全面發動涉案企業參加“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