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雙福建鞋獲準進入德國市場
日前從福建檢驗檢疫部門獲悉,13萬雙福建產運動鞋,在歷經數次檢驗波折后,終于通過歐盟檢測標準,順利通關,進入德國市場。
據悉,該批次的運動鞋在此前出口時,由德國進口商委托香港某檢測機構進行了檢測,結果被測出所使用的原材料中的藍黑色塑料片每千克含鎘170毫克,超過歐盟普遍采用的《生態紡織品標準100》(Oeko-TexStandard100)中鎘含量不得超過每千克100毫克的規定要求,造成該批貨物不能在德國通關。
由于對香港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存疑,1月底,生產該批運動鞋的泉州某鞋業公司委托福建泉州檢驗檢疫局綜合檢測中心進行重新檢測。泉州檢驗檢疫局綜合檢測中心認真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檢測,測出該塑料片的鎘含量符合歐盟《生態紡織品標準100》的規定要求。該鞋業公司據此檢測結果向進口商委托的檢測機構交涉,并再次送樣到香港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該檢測機構在第二次檢測后更正了原先的檢測結果。日前,該批運動鞋已順利通關進入德國市場。
據了解,《生態紡織品標準100》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具有權威性的生態紡織品標準。其內容主要包括對紡織品進行最終檢測的項目,規定了在紡織品中禁止或限量使用已知的、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該標準由分布在世界范圍內的15個國家的知名紡織檢測機構測試和認證。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個環境標志-德國的"藍色天使標志"問世以來,環境標志制度作為一種環境管理手段風行世界。目前,已有近40個國家的政府推出了環境標志制度,如美國的"綠色簽章制度",日本的"生態標簽制度"等。
上世紀80年代,受歐洲環保主義潮流的影響,消費者在購買紡織品時,對紡織品的安全性、健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對紡織品的安全進行規定,歐盟、美國和日本紛紛開展相關的研究和有害物質的檢測認證。《生態紡織品標準100》就成為歐盟對紡織品進口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據。
據專家介紹,《生態紡織品標準100》起初是由維也納的奧地利紡織研究院的WilhelmHerzog教授在1989年建立的一套測定紡織品有害物質的標準,這是第一部關于生態紡織品的標準。到1991年底,在奧地利已經有10家公司通過了《生態紡織品標準100》認證。1992年,第一部《生態紡織品標準100》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展會上面世,成為歐盟標準。自1992年首次頒布生態紡織品標準100后,該標準幾經修改,不斷地增加新的技術限量,并越來越嚴格。
《生態紡織品標準100》對紡織原料中的有害物質提出了很多項檢測標準,如:含有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甲醛、農藥、含氯苯酚、含氯有機載體、pH值、PVC增塑劑、重金屬等。這些檢測標準出于對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考慮,已經成為世界買家采購紡織品、鞋類的重要條件。
紡織品、鞋類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行業,我國加入WTO及配額取消后,阻礙其出口的關稅壁壘將逐步消失,出口正面臨一個相對較好的出口環境。但各種非關稅壁壘正在向我國襲來,企業如果不重視對"綠色壁壘"的研究和應對,出口勢必受阻。
- 上一篇:品牌意識淡薄成都鞋業賺苦力錢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