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動態]四川鞋進美國檔次不要太高
歐盟市場實施反傾銷后廠商壓力最大
2月23日,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提出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建議,讓中國制鞋企業進軍歐盟市場的前景變得陰暗起來。雖然至今歐盟內部對曼德爾森的建議還存在分歧,但是彼特認為最終的結果毫無懸念。他表示,最早在明天,歐盟內部就會做出決定,估計有90%以上的成員國會偏向曼德爾森的觀點———對“中國鞋”征收19.4%的反傾銷關稅。
曼德爾森說,一旦征稅后,一雙在歐洲平均批發價8.5歐元的“中國鞋”將會增加平均約1.5歐元的關稅。目前出口歐盟的鞋占四川鞋出口量的20%,四川鞋都公司國際招商部經理周偉擔心,來自歐洲的定單會因此而下降。
對于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影響,彼特認為,增收的關稅可以在生產商、貿易商、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平攤,“但是生產商的壓力是最大的,價格猛然提高后,中間商的利潤下降了,他們有可能會減少定單,到時候企業的生產運作會因此出現困難。”
作為中國鞋的忠實擁躉,彼特認為,雖然目前在歐盟中,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也有大規模的制鞋企業,但是當地的制鞋業正在走向衰退,“如果歐洲人不買中國鞋,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哪里去買鞋。”
美國市場
人均每年消費超過7雙鞋
“我是誰?是干什么的?”在昨天的講座中,彼特引用了上世紀50年代流行于美國的一場電視秀來做開場白。彼特說:“電視秀中的人都戴著面具,別人靠向他們提問來猜測其職業,但是這是很困難的事情,除非揭開面罩。我今天就做揭開美國市場面罩的人。”
“你們在場的一個人有幾雙鞋?”彼特大聲地說,僅他妻子的鞋就有100雙,其中還不包括放在樓閣里看不到的鞋。他表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鞋類消費市場,美國人對鞋子有很強的消費欲望,平均每個人每年消費超過7雙,而歐洲則排在第三,人均接近5雙。此外,歐盟還有20%的鞋是自產,但美國人穿的鞋99%是靠進口。“中國鞋已占了超過85%的美國市場,對于鞋類反傾銷的事情,永遠不會發生在美國!”
彼特提醒想進入美國市場的四川制鞋企業,“美國市場你要看準了,美國有2/3的鞋消費都集中在60美元左右,像Gucci或Ecco等高檔國際性品牌只是個銷售的概念。”
彼特表示,美國人口目前出現老齡化,消費觀念保守,趨向不輕易消費或對流行樣式不感興趣。分析過去30年的統計,美國人買鞋的支出占個人總消費支出一直處于下降趨勢。現在對鞋的消費人群呈年輕化,13—25歲的年輕人是美國最大的鞋類消費群體。
此外,彼特介紹道,美國鞋業市場被連鎖商和名牌商操控,鞋價低、賣鞋的商店多。像美國頂尖的鞋類銷售商———沃瑪特就壟斷了美國15%的市場,另一個銷售巨頭DSW則壟斷了300多個品牌。
四川鞋企最薄弱環節是社會責任評估
在講座中,彼特還向四川制鞋企業介紹了如何出口美國的訣竅:除了注意生產質量以及按期交貨外,還要注意找品牌商、連鎖商或購物代理商合作。
在鞋業市場全球化的趨勢下,四川企業的差距在哪里?周偉表示,最主要的差距是在意識上。目前稍有規模的四川制鞋企業在硬件方面都沒有問題,但是關鍵是軟件上的差距。“進入美國市場,相關方面首先要對企業進行社會責任評估,而這是川企最薄弱的環節。”
- 上一篇:[核心報道]市民提著破鞋來投訴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