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化貿易人才緊缺須重點培養
2006-03-14 10:06:27 來源:中國鞋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本期嘉賓
王振 上海社科學院科研處處長
程瑋 同濟大學環境專業 現任某貿易公司總經理
馬子強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大學生事業發展部秘書長
本報訊(記者沈蔚實習生章舒瑩)隨著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的建設步伐急劇加快,上海的外貿進出口業以每年百億美元的增幅大踏步地前進。
然而,隨著市場越做越大,外貿行業人才緊缺卻成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特別是能夠走出國門“打客場”的人才更加緊缺。
會創新的人才有潛力
在貿易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年的同濟大學環境專業畢業的程瑋,畢業后進入建材公司,期間接觸了內貿行業。在美國進修MBA課程后,程瑋選擇了回國發展,并在朋友幫助下,成功開辦了現在的公司,做起了外貿工藝品加工生產的生意。
程瑋告訴記者,現在國內很多做貿易的企業產品訂單量雖然很大,但遇到在技術方面需要些許創新元素的產品,便明顯力不從心。然而就工藝品來說,倘若從國外引進生產的話,其附加值是相當高的。
“入世后,貿易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現在國內的一些貿易公司在產品方面只能做簡單的拷貝、設計,創新相當不夠。”
國際化市場人才緊缺
調查顯示,我國外貿專業人才缺口5年內將達百萬。按每家新增企業僅需10位外貿專才計算,就需要180萬人。而根據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中國每年的經濟類高校畢業生為13萬人左右,即使這13萬人全部從事外貿工作,也只有65萬人,尚有100萬人的缺口。
僅會外語是不夠的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就業中心大學生事業發展部秘書長馬子明認為,如今的貿易人才,僅僅會外語是不夠的。青年貿易人才單靠學校的培訓無法應對市場,他們必須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才能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海社科學院科研處處長王振說,我們的貿易人才,目前只能適應國內本土化市場,能夠走向國際市場的不多。“因此,目前要大力培養、開發、引進此類創新型貿易人才。”王處長說。
王振 上海社科學院科研處處長
程瑋 同濟大學環境專業 現任某貿易公司總經理
馬子強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大學生事業發展部秘書長
本報訊(記者沈蔚實習生章舒瑩)隨著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的建設步伐急劇加快,上海的外貿進出口業以每年百億美元的增幅大踏步地前進。
然而,隨著市場越做越大,外貿行業人才緊缺卻成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特別是能夠走出國門“打客場”的人才更加緊缺。
會創新的人才有潛力
在貿易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年的同濟大學環境專業畢業的程瑋,畢業后進入建材公司,期間接觸了內貿行業。在美國進修MBA課程后,程瑋選擇了回國發展,并在朋友幫助下,成功開辦了現在的公司,做起了外貿工藝品加工生產的生意。
程瑋告訴記者,現在國內很多做貿易的企業產品訂單量雖然很大,但遇到在技術方面需要些許創新元素的產品,便明顯力不從心。然而就工藝品來說,倘若從國外引進生產的話,其附加值是相當高的。
“入世后,貿易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現在國內的一些貿易公司在產品方面只能做簡單的拷貝、設計,創新相當不夠。”
國際化市場人才緊缺
調查顯示,我國外貿專業人才缺口5年內將達百萬。按每家新增企業僅需10位外貿專才計算,就需要180萬人。而根據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中國每年的經濟類高校畢業生為13萬人左右,即使這13萬人全部從事外貿工作,也只有65萬人,尚有100萬人的缺口。
僅會外語是不夠的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就業中心大學生事業發展部秘書長馬子明認為,如今的貿易人才,僅僅會外語是不夠的。青年貿易人才單靠學校的培訓無法應對市場,他們必須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才能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海社科學院科研處處長王振說,我們的貿易人才,目前只能適應國內本土化市場,能夠走向國際市場的不多。“因此,目前要大力培養、開發、引進此類創新型貿易人才。”王處長說。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西部省區如何扭轉人才流動“順差”?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