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內動態]一只鞋子引發反傾銷抗辯 浙鞋企直面歐盟官員
本月20日,歐盟25國將投票決定是否對中國皮鞋征收反傾銷稅;4月7日起,極有可能對中國皮鞋征收19.4%的反傾銷稅。在這微妙的關鍵時刻,昨天,由歐盟貿易救濟司司長維尼格領銜的歐方代表團專程來到杭州,一場“中歐市場經濟地位企業座談會”適時召開,被視為中國鞋企抗辯、了解歐盟最新動態的極佳契機。
歐盟官員,首次接觸
有關“市場經濟地位”的分歧,是昨天的焦點所在。就在今年初,歐盟前所未有地一次性拒絕給予全部13家被抽查的中國鞋類企業以市場經濟地位,認為中國“低于成本”的皮鞋損害了歐盟制鞋商的利益,并決定,從下月起將對中國出口的皮鞋征收4~19.4%的反傾銷稅。消息一出,不僅是中國方面,還有歐盟一些成員國、消費者、零售商等,都紛紛對此表示了抗議。
“和歐方這樣并排坐著,坦率地說出自己的體會,這意味著一個很好的開端。”昨天前來的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說。這次被業界視為中國鞋企與歐盟高層的首次直接接觸,盡管幾番擱淺,最后還是圓滿促成。
浙企喊冤,有理有據
“歐盟全部否決中國鞋企的市場經濟地位,我感到非常震驚和不理解。”作為浙江鞋企的代表,康奈集團副總周津淼坦言。以康奈為例,成立于1980年,它完全是在市場經濟充分競爭的環境下發展壯大的,從家庭作坊到現代化的公司,20多年的發展中也沒有任何政府干預,完全符合歐盟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至于低價傾銷,周津淼感到更為疑惑:“我們定價在同類產品中已經很高,而歐盟以第三國的生產成本作為參照,這對我國鞋企來說十分不公平。”
陳則娒,賽納鞋業董事長認為,這種貿易保護政策將有損雙方的正常貿易。據他介紹,該公司2001年上馬勞保鞋生產線后,其設備、原料均從歐盟企業進口,目前年進口額達到500萬歐元。“如果歐盟實施反傾銷的話,不僅傷害歐盟消費者的利益,也將傷害到歐盟企業的利益。”
勞保鞋類,已逃一劫
對于浙江企業的這些“現身說法”,初次來到浙江的維尼格也有了初步了解。他說,包括歐盟在內,沒有人會阻止中國產品進口,市場經濟地位只是讓中、歐雙方形成公平的競爭秩序。了解到浙江外貿發展很有活力,私營經濟比例極高,他認為,這符合市場經濟的條件,但并非全部。他表示,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歐盟一直是按照政府干預、會計標準、金融支持、知識產權等標準進行衡量。
就在為歐盟反傾銷頭疼的浙江鞋企,昨天也迎來了一個令人欣慰的好消息。歐盟貿易救濟司司長維尼格昨天確認,根據目前歐盟調查結果,中國出口勞保鞋對歐盟相關產業不造成損害,再經過未來幾個月的調查后,歐方可能不采取反傾銷措施。另外,運動鞋和童鞋已被排除在征收反傾銷稅外。
至于皮鞋,維尼格表示,歐盟目前的方案是征收漸進性反傾銷關稅,但是最終結果要等到今年夏季,在這段時間內,中歐雙方將加強溝通,爭取好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