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征鞋關稅廣東成重災區 鞋廠相繼倒閉


“我們公司附近,最近已有6家規模不小的制鞋廠倒閉了。”23日,佛山南海虹大鞋業有限公司(中國)董事長陳勉吾不無憂慮地告訴本報記者。陳勉吾的憂慮源自歐盟醞釀實施的一項措施——本周一,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稱將向歐盟成員國建議,對中國和越南出口到歐盟的鞋類產品加征低于20%的反傾銷稅。而在此前的一個月,歐盟剛剛裁定拒絕給予中國13家被抽樣調查的皮面鞋企業以市場經濟地位(其中,廣東企業占到了7家)。
作為中國鞋出口的主要基地,廣東8家規模鞋企已組成“歐盟對華反傾銷應對聯盟”,目前已有170多家鞋企加入聯盟,該聯盟欲提出無損害抗辯。
小鞋廠相繼倒閉
“錢都讓國際中間商賺走了,制鞋企業根本就沒太多利潤可言。
”佛山南海虹大鞋業有限公司(中國)董事長陳勉吾最近在為越來越低的利潤犯愁。
“原材料價格大漲,但是國際中間商的采購價永遠不漲。”陳勉吾告訴本報記者,這幾天,六七家意大利的客戶一來就直接殺價,根本不看東西的好壞。歐盟還叫囂加征關稅,更加大了生產廠家的成本。陳勉吾透露,在南海,最近已有6家規模較大的臺資制鞋廠倒閉了。
陳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工廠有4條生產線,只開工了2條,這在南海還算是好的。如若歐盟再加稅,大家都別做生意了。對于歐盟或將加征關稅的舉動,陳勉吾認為這一是不友好,二是必將造成雙輸局面,成本最后還是要由歐洲消費者來承擔。
“鞋類出口本來就只是利用廉價生產成本賺取微薄的加工費,再增加20%關稅肯定使我們難以在歐盟立足。”與陳勉吾觀點相似,東莞臺資協友鞋廠負責人李煥瑞稱,一旦實施反傾銷,他們將會退出歐盟市場。他透露,東莞一些主要做歐盟市場的鞋廠屆時將可能遷往東南亞國家以避開反傾銷。勵駿鞋業有限公司(香港)、駿穎鞋業有限公司(中國)董事總經理劉敬賢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美國、歐盟等對鞋企頻頻設限讓他們很被動。
如應訴失敗損失不可估量
“聯盟已獲悉上述消息,在裁決出來之前業界和政府還是可以努力去進行抗辯的,”廣東“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的發起人廣州番禺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透露,目前聯盟正在征集全國各地鞋企的意見,爭取在反傾銷方案出來前把中國鞋企的意見反饋給歐盟官員。
實際上,廣東鞋業在此次歐盟反傾銷調查中涉案企業眾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鞋企涉案金額達到7億美元,其中廣東涉案金額超過3億美元,接近半成。為此,廣州萬邦、南海金履、裕元工業、麗港鞋業等7家被歐盟委員會抽樣調查的廣東皮面鞋生產企業,聯同雖未被抽樣調查但已經填寫問卷的番禺創信鞋業,在廣州組成“歐盟對華反傾銷應對聯盟”。而截止到目前,聯盟已有170多家鞋企加入,涉及雇員人數達25萬人。
“對我們來說,歐盟市場只存在了短短3個月。”廣東南海金履鞋業負責人劉旭的話道出了聯盟發起企業共同的遭遇——他們幾乎都是在2005年初才開始對歐盟出口,而在2005年元旦之前,歐盟市場實行的是完全單方面的配額管理,這些臺資和港資企業連市場入場券都沒有拿到。
對被逼上應訴席的中國企業來說,歐盟市場不僅是市場份額的得失,還意味著鞋業發展的風向標改變。如果應訴失敗,僅在目前每年出口700萬雙鞋的金履鞋業這一企業,將有四分之一的生產線停工。而該廠生產工人超過萬人。其他發起企業的規模、就業人數也不相上下,由此導致的失業人口、產業鏈上下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耐克銳步聲援中國企業
2月16日,“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在廣東外經貿大廈4樓召開了擴大會議,來自珠三角地區的出口歐盟鞋企約300人與會。與會企業透露,目前聯盟已聘請了歐洲和中國專業律師事務所擔任顧問,中方代理律師之一的王磊表示:“盡管歐盟全盤否決了我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目前進行無損害抗辯并未錯過時機,所謂無損害抗辯就是我國企業搜集證據和數據證明我國出口鞋并沒有對歐盟鞋產業造成實質性產業損害。”另據悉,“聯盟”近期工作重點將包括積極準備參與歐盟委員會2月中下旬在華的磋商對話并遞交書面立場文件;著手選聘歐盟專業咨詢機構調查歐洲皮面鞋產業情況,為無損害抗辯提供數據和證據支持。
而加入該聯盟的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義男透露,該企業的合作方耐克以及銳步旗下的阿迪達斯等也聯合向歐盟發出呼吁,反對任何反傾銷懲罰。而萬邦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清煙告訴記者,歐盟相關的鞋業進口商協會已經和他們取得聯系,不僅表示要幫助中國企業采集歐盟市場數據,而且將聯合起來對歐盟委員會和各成員國進行游說。
業內專家預計,此次關稅征收對象將不包括所謂的特殊科技運動鞋。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世界上近三分之二的運動鞋是在中國生產的。此外,廣東鞋業廠商會副秘書長楊葉林認為,對于廣東鞋商來說,當務之急是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同時加強研發創新,不要再熱衷于抄襲歐洲的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