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業最需補工 5000求職者擠爆招聘會
昨天上午,廣州“春風行動2006”首場公益性外來工專場招聘會拉開大幕,5000多求職者將廣州市勞動力市場中心市場擠得水泄不通。勞動部門調查發現,當前廣州需要補工的行業主要為制造業、建筑業、餐飲服務業、物流配送業以及加工業等五大行業。另外,記者巡場發現,即使招聘會上供需兩旺,企業準備海量招人,求職者也躍躍欲試,但“錯位”現象依然存在——不少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而求職者也覺得“一職難求”。
235家企業提供崗位逾6000個
昨天上午9時未到,就有千余名求職者在場外填寫求職表等候入場。上午10時,廣州市勞動力市場中心市場的兩層樓內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果然和預期一致,目前廣州市勞動力市場供需兩旺”,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張寶穎表示,此前保守估計會有150家企業進場,但這兩天報名的企業就達到了300多家,由于場地有限,一些企業不得不延期進場。因此,昨天共有235家企業進場,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
記者發現,進場的大部分為民營、私營企業,其中以社會服務業、餐飲業、制造業、郵電通訊業企業為主。進場企業提供的薪酬水平明顯高于去年,在800-1200元之間,一些技術崗位的月薪還達到2000元以上,相當一部分企業還注明了包食宿或包吃。
隨機調查發現,昨天的求職者中,30%是在廣州已經有工作的,準備節后跳槽;50%-60%是原來曾經在廣州工作過,今年再次南下求職;另外20%左右是今年新到廣州找工作。
外省求職者切勿盲目南下
根據最新統計,今年1月廣州納入登記的外來務工人員接近120萬,距離2005年的147萬尚有27萬的用工缺口,“有望節后回流補齊,今年廣州市的用工趨于平穩”,張寶穎說。
對此,昨天廣州市勞動部門負責人特別提醒,目前廣州勞動力供求基本趨于平衡,因此外省求職者切勿盲目南下。
勞動部門還調查發現,當前需要補工的行業主要為制造業(主要缺乏技工)、建筑業(因為廣州城市建設加快,需求量非常大)、餐飲服務業(主要缺乏部長級以上的管理人員)、物流配送業(缺乏中層管理人員,特別是會展業)以及加工業等五大行業,這五大行業的用工占到了總量的80%。
其中,加工業缺工較為嚴重,按缺工程度緩急依次為:服裝制造業、制鞋業、玩具業和珠寶業。“這些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的勞動力多,但又工資不高難留人,導致缺工”,張寶穎表示,隨著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薪酬標準的提高,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將慢慢淡出廣州。
供需錯位現象依然存在
盡管今年的勞動力市場供需兩旺,入場企業和求職者都顯示出了極大熱情,但供需錯位的現象今年依然困擾招工企業和求職者:一邊是大量涌入的外來工感嘆工作難找,另一邊,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卻招不到合適的人。
一直想做電子產品開發的湖北小伙吳海濤昨天只投出兩份簡歷。轉了一圈后,他發現入場企業開出的薪酬不能讓他滿意,“一個月前我的理想工資是1800元,現在已經降到1500元了,但還是找不到”。
畢業于廣州白云區某中專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兩名男子昨天在會場逛了一圈后也認為,技工的待遇還不如普工,他們初步看中了一家計算機公司,但對方提供的待遇只有800元左右,還不及一些普通生產工人,“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我們的就業也越來越差了,做普工太辛苦,也浪費了自己的專業,所以即使待遇差點我也不能去做生產工。”
有企業認為,招技校學生還不如招有經驗的普通工人,“上手快,工資又不高”。還有企業認為,現在的求職者心態不正,好高騖遠“滿場轉”,遇到高薪優職就蜂擁而上,一般工種就少人問津。
招聘現場
月薪兩千 無人應聘
中山一家蚊香公司人事部劉經理昨天在招聘會上收獲寥寥,“幾乎沒有人來遞簡歷”。這家公司希望招收幾十名普通工人,“主要是包裝工,年齡在30歲到40歲之間”,當問及為何不招收現場的技校學生時,劉經理表示,技校學生適合干更高級的工種,比如電子、IT行業,“我們卻是做蚊香的”。后來劉經理發現,上述年齡段的外來工很多都不識字,無法填寫求職登記表,根本就無法進入勞動力市場,“我都想到外面去擺攤了,但工作人員不同意,所以只能在這坐著啦。”他苦笑著說。
清遠一家金屬化工公司的門面昨天就相當熱鬧。這家公司除了招收普工、廚師、司機外,還開出“試用期月薪2000元”的待遇來招收分析室主任。“已經有40多人交了普工的簡歷,預計今天可以招滿”,該公司招聘負責人對昨天的招聘效果表示滿意,“但卻沒有應聘分析室主任的”。
求職者心態:高不成低不就
廣州白云區一家外貿公司招聘翻譯吸引不少求職者。但招聘情況卻讓該公司的人事經理哭笑不得:一名求職者不但把“定金”譯成了“價格”,連語法也出了不少差錯;還有一名自稱本科生的求職者居然連“倉庫”的英語單詞都不會。
“基本單詞、基本語法都不會,還自稱是英語專業本科生,要應聘工廠的翻譯,開口就要價四五千元!”昨天的招聘會現場,廣州白云區一家貿易公司的人事經理舉例向記者強調,現在的求職者好高騖遠,高不成低不就,“在場內轉來轉去,看到體面工作就蜂擁而上,不惜瞞天過海”,這名人事經理指著旁邊一家加工企業說,“你看,他們招收普通工人,就一張簡歷都沒收到”。
“太高的干不了,太低的不想干,不高不低的又不甘心干。”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說。
律師事務所也招業務員
“招律師哦”,一些求職人員路過一家律師事務所的招聘攤檔時發出驚嘆。昨天,廣州白云區一家律師事務所也前來招聘業務員,在眾多加工企業招聘中格外顯眼,但前來咨詢或遞交簡歷的求職者就少之又少。
據介紹,該律師事務所招收的業務員主要負責開發案源,拓展新客戶,“可能大家覺得律師事務所招聘業務員有點奇怪,但現在律師樓也競爭激烈啊,我們也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可能求職者看到我們是律師事務所,覺得門檻有些高了,不太敢來應聘。我們以后過來可能會改變招聘形式,讓求職者更易于理解”。
企業重經驗重學歷不重技能
昨天記者發現,招聘企業大都看重經驗。雖然不少制造業招聘的是技能人才,卻沒有要求招聘對象持有相關的技能證書。南海過來的某紙類制品廠就標明:“印刷工數名,有經驗者優先”;一家快餐店招聘條件寫著:“能做火鍋、湯粉、各種菜”,根本沒有技能要求,只要會炒菜就行。
“很多企業說技術工人不夠,但招聘時又沒有提出具體的技能要求。”對技能的不重視,反映了一部分企業技能意識淡薄,對自身的服務和產品質量不重視。勞動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技能人才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并且持有初級、中級或高級證書,因此一般工資要求相對也會高一點,而一些企業寧可花低價錢請一個普工。
外來工參保意識有所增強
“我們能不能參加醫療保險,我們有沒有養老保險?”昨天,到勞動保障政策咨詢處咨詢的外來工也絡繹不絕。“如果簽了合同,當然希望公司能為我們購買保險”,剛剛退伍的江蘇人小楊年后跟哥哥一起來廣州找工時表示。記者采訪了解到,大部分外來工求職者都知道參加社會保險“是有好處的”。
“今天咨詢社會保險的求職者最多了”,勞動力市場開設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咨詢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外來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意識比以往有所提高,前來咨詢的外來工當中,有接近四成是咨詢社保政策的。“他們希望能夠在廣州長期工作下去,不少人甚至考慮了繳納15年養老保險在廣州享受養老保險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