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數據分析鞭策中國品牌需再加力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指出,與國際水平相比,中國品牌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中國有170多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卻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是典型的“制造大國、品牌小國”。
借助我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對2005年一些產品的出口情況進行了分析。
牙刷出口:價漲量增利潤依舊據海關統計,2005年1~10月,我國累計出口牙刷18.8億把,價值1. 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4%和38.1%。平均出口價格為61.8美元/千把,比去年同期的53美元/千把上漲16.6%。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牙刷生產國。
其中,2005年1~10月,出口量超1000萬把的大型牙刷生產企業共出口牙刷12.1億把,而由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的牙刷就達到5.7億把。眾所周知,外資投資企業生產的自然是外國品牌的牙刷,賺的錢也都進了人家的口袋。
以美國高露潔公司在江蘇設立了高露潔—三笑有限公司為例,2005年1~10月,該公司共出口牙刷3億把,占我國牙刷出口總量的16%。更重要的是,以“高露潔”為品牌的牙刷出口均價高達113美元/千把,相當于同期我國牙刷總體出口均價的2.1倍。不僅如此,高露潔—三笑有限公司生產的牙刷,凡出口就只能使用“高露潔”品牌,而原企業的“三笑”品牌只能在國內使用。
由此可以看出,去年牙刷出口價格上漲能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利潤實際上非常有限。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與我國牙刷少品牌、小品牌的現狀分不開。中國牙刷在國際上幾乎沒什么品牌,僅有的幾個品牌也多為中低檔,很難提高價格。
陶瓷出口:高速增長消耗嚴重作為世界第一大陶瓷生產國和第三大陶瓷出口國,2005年前11個月,我國共出口陶瓷4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0.9%。受歐盟2005年1月1日取消對我國陶瓷產品配額限制的影響,去年前11個月,我國對歐盟出口8.7億美元,同比增長57%。
然而,在出口量高速增長的同時,陶瓷業的資源高消耗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按照陶瓷生產標準能耗計算,2005年前11個月我國僅消耗在出口陶瓷上的能源就超過580萬噸液化石油氣(折合1000萬噸標準煤)。目前大多數陶瓷生產企業仍然使用落后的縮式窯生產,能源利用率更低,估計實際消耗的能源會更多。而且,出口高速增長也對我國高嶺土資源造成巨大消耗。比如,廣東省經過多年開采,其高嶺土資源已基本耗盡,眾多廣東企業已開始到山東、河北等省采購高嶺土。
2005年前11個月,我國有陶瓷出口記錄的企業一共9426家,其中7成以上企業出口值在10萬美元以下,更有1/3的企業出口值不到1萬美元。這些規模小、水平低的企業自然無品牌可言。由于小企業熱衷于價格競爭,使陶瓷出口價格難以提高,成本上漲壓力無法轉移。
箱包出口:數量在漲優勢在降我國是箱包生產大國,也是出口大國。據海關統計,2005年1~8月,我國出口箱包47.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3%。
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箱包業由于缺乏品牌,在設計和研發上也落后于人,其競爭優勢主要在于低廉勞動力。而現在這種優勢也越來越微弱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正出現的“民工荒”使我國箱包出口的主力軍———東南沿海地區的箱包企業正在逐漸喪失其主要競爭優勢。目前不少箱包企業正面臨著一方面難以招到熟練工,另一方面現有勞動力流失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