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官員稱不會對中國鞋增收災難性反傾銷稅
據記者了解,目前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正在就有關數據進行最后的核查和匯總,以確定中國鞋類產品“傾銷事實”是否成立,并將在23日左右提交最終調查報告。
如報告結果證實“傾銷事實”成立,曼德爾森將在下周與委員辦公室、貿易總司等相關部門官員召開專門會議,根據“傾銷事實”對歐盟同業乃至對整個歐盟經濟造成的損害程度,商討對有關中國鞋類產品增收反傾銷稅的額度。
曼德爾森身邊工作人員對記者透露,目前的形勢對中國鞋類產品非常不利。首先,由于歐盟認定中國鞋企不具有“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在認定有關企業是否在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在歐盟市場進行傾銷的事實上,需要參考第三國的生產價格。但眾所周知,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一旦參照第三國生產價格,則中國鞋企的所謂“傾銷事實”很容易成立。
其次,與紡織品類似,中國鞋類產品出口商為搶奪市場,存在惡性降價競爭的現象,有關產品的出口價格被進一步壓低。第三,隨著出口價格下跌,企業的利潤空間縮小,而個別中國鞋企為增收“另辟蹊徑”,在填寫出口報關單時虛報商品價格,甚至于有些虛報的價格比商品的出廠成本價還低,以此逃避關稅。該官員稱,盡管歐盟對第三種現象有所了解,但出口報關單上的數據勢必將給認定傾銷事實以口實。
記者在西班牙采訪時,從當地華人從業者那里了解的情況一樣,在中國紡織品、鞋和日雜等低端商品的出口上,惡性價格競爭和虛報關稅的現象的確存在,而且在部分領域還相當普遍。以2004年西班牙“9·17”燒鞋事件為例,部分鞋商出口時虛報商品價格的短視,給事后的經濟索賠問題制造了極大困難,華人鞋商們只能認吃“啞巴虧”,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無法追回。
有歐盟官員對記者表示,與紡織品問題一樣,歐盟生產商和進口商,以及分別代表兩者利益的成員國,意見嚴重分歧。曼德爾森在處理中國鞋類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問題上,勢必將吸取紡織品上的教訓,更加廣泛地聽取各方意見,安撫各方情緒。據該官員估計,即便在種種不利條件下,歐盟認定中國鞋類產品的“傾銷事實”成立,歐盟委員會也會選擇采取比較折中的辦法,征收的反傾銷稅額度“應當不是災難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