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切事件”反思
2006-01-19 15:34:13 來源:中國鞋網cnxz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自從“西班牙埃爾切火燒中國鞋事件”發生之后,溫州市鞋革行業又一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回顧1992年8月8日杭州武林門廣場火燒溫州皮鞋的一把火,它敲響了溫州鞋革業質量、品牌的警鐘,促使溫州市一批自強不息的制鞋企業(如今的領頭企業)迅速覺醒和崛起,他們經過10多年的拼搏努力,已得到社會及消費者的認可。溫州市也于2002年10月12日被光榮授予“中國鞋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而這次“西班牙埃爾切事件”,應該看作是我國進入WTO后,鞋革行業產品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在新的歷史階段里敲響的傾銷與反傾銷斗爭中,牽涉到國際社會中某些國家為維護本國產業及自身利益,實行抵制爭斗的又一警鐘。
我認為,這事件的發生是帶有一定規律性的,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也但愿這第二把火同樣能引出一個好的結果來)此時我們必須冷靜認真地研究、更多地思考我們下一步的應對措施與策略。
◆ 迅速建立預警機制及網絡
這次事件發生后,行業內甚至全社會感到震驚,雖從事態的發展看,早晚是要發生的事,但今天發生了,當地中國鞋商、國內的行業協會,為應對這事件都及時先后成立了應對小組和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應對該事件,但有點滯后,我們需要迅速建立預警機制與網絡,把這方面工作做得更主動些,有相應組織機構后,要事先考慮制訂預警方案(如抗臺風有預警方案一樣)及時通過建立網絡,迅速掌握信息,采取有效措施,爭取把事態消滅在萌芽狀態,承擔這方面工作的除各級行業協會外,應包括政府及相關部門。
這次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已向溫州市領導及外經貿局建議對鞋革行業協會的出口鞋委員會派聯絡員,加強上下聯系和配合,以便于在應急中能發揮指導作用。
◆ 調整觀念與思路
原以在國內市場打拼為主的溫州市鞋革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新領域中,要意識到這又是一個飛躍,不能照搬老的經驗、觀念、思路來應對,要學習、借鑒、創新。
首先要熟悉國際法規和游戲規則,只有先做到守法依法才能維權,在學習、研究、借鑒國際化的先進經驗的同時,還要敢于創新,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 在提升品牌和質量、結構上下功夫
溫州市鞋革行業在國內有著相對優勢,但缺乏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國際名品牌附加值的優勢大家都深有感受,但如何開創國際品牌方面目前正在探索中,有的直接亮相,有的借船過江,走合作之路。我認為,實現最終的目標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必須加大投入、加大力度,才能根本從質上改變和提升鞋革行業品牌檔次。
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出口鞋中仍處在以低檔次低價格的惡性競爭,如不突破這怪圈,僅靠低成本的優勢將會逐漸失去,“臺灣現象”將會在我們這里重演。所以我們要確定好我們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目標定位,要不懈努力制訂確切提升計劃方案。
◆ 發揚團隊精神、聯合一致對外
前階段為改變扭轉社會上和消費者對“溫州鞋”的形象,我們曾發揚團隊精神,聯合一致對外,先后舉辦了中國鞋都名優產品,杭州、上海、成都、香港、德國等地聯合展示,整體亮相,取得了好成果,為亮溫州制造提升區域品牌進行了大討論,排頭兵企業聯合倡議等做法得到了社會上的一致肯定。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職能轉換,與國際接軌后,行業協會作用,地位越來越突出,當前行業在國際性交往中也日趨瀕繁,最近溫州市鞋革協會出口鞋委員會核心層13家出口鞋重點企業,聯合以統一品牌對外,一致以團隊形式參加國際性展會,這做法很值得提倡。
溫州市已具有在國內外組織民間商會的經驗與做法,期望在世界各重點地區制鞋出口企業分公司(窗口)及鞋商們能盡快組織起來,依靠自己的行業組織,在遵守國際及所在國政策、法規情況下開展自律、維權等系列活動。
◆ 與國際接軌,倡導合作望“雙贏”
自我國進入WTO之后,給溫州鞋革行業進一步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貿易空間和舞臺,我們在國際化過程中,要在接軌中積極了解產品銷售對象、國家的國情民風和習俗,在國際化產業競爭里,傾銷與反傾銷中,在戰略上能否更主動些,溶入中采取優勢互補,在對立、合作中化解矛盾以和為貴,倡導走合作之路達到“雙贏”。
例如在發揮華僑作用同時,充分提供給國際同行的合作機會,發揮他們的作用。
◆ 樹立良好國際形象
溫州市不少鞋企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和企業的文化建設,在遵紀守法的同時一般在獲取各級政府獎勵中做到將巨額獎金、資金反饋和回報社會,作為教育、扶貧救災資金贏得社會上的贊美,滿載榮譽,也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進入國際大舞臺,更要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我們也可以在重點銷售對象國或地區,把國內的好做法發揚到國際上,做遵紀守法模范的同時也提倡為那里的民間做好事善事。
在美國“9.11”事件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同胞曾吉吉搶救他人而獻身,他以實際行動獲得所在國的高度評價,并把紐約華埠的一條街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這種精神很值得發揚。
我相信,把我們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在國際上進一步發揚光大,在促進各國、各民族間情感交融方面,也必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連接:
9月16日發生在西班牙埃爾切市的“燒鞋事件”中,16個貨柜的鞋被付之一炬。隨后該市又發生兩起鞋業工人大游行。以抗議中國商人的廉價產品給西班牙本地商人帶來的不公平競爭。
還有更多的例子: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溫州東藝鞋業等中國鞋商在俄羅斯遭查扣,損失約3億元;2003年冬,20多家溫州鞋企的鞋類產品在意大利羅馬被焚燒 ;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亞政府發布“禁止進口商品名單”,溫州鞋名列其中。
這些事件提醒我們,在對鞋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行跨越式擴張時,中國鞋商走出國門投資海外,不能僅僅埋頭于開拓市場,滿足于銷售額的猛增。在國際化的大環境中,除了熟悉產品的技術標準等商業規則外,也要熟悉所在國的法律、法規、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這樣才能避免一些意料不到的風險。
回顧1992年8月8日杭州武林門廣場火燒溫州皮鞋的一把火,它敲響了溫州鞋革業質量、品牌的警鐘,促使溫州市一批自強不息的制鞋企業(如今的領頭企業)迅速覺醒和崛起,他們經過10多年的拼搏努力,已得到社會及消費者的認可。溫州市也于2002年10月12日被光榮授予“中國鞋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而這次“西班牙埃爾切事件”,應該看作是我國進入WTO后,鞋革行業產品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在新的歷史階段里敲響的傾銷與反傾銷斗爭中,牽涉到國際社會中某些國家為維護本國產業及自身利益,實行抵制爭斗的又一警鐘。
我認為,這事件的發生是帶有一定規律性的,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也但愿這第二把火同樣能引出一個好的結果來)此時我們必須冷靜認真地研究、更多地思考我們下一步的應對措施與策略。
◆ 迅速建立預警機制及網絡
這次事件發生后,行業內甚至全社會感到震驚,雖從事態的發展看,早晚是要發生的事,但今天發生了,當地中國鞋商、國內的行業協會,為應對這事件都及時先后成立了應對小組和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應對該事件,但有點滯后,我們需要迅速建立預警機制與網絡,把這方面工作做得更主動些,有相應組織機構后,要事先考慮制訂預警方案(如抗臺風有預警方案一樣)及時通過建立網絡,迅速掌握信息,采取有效措施,爭取把事態消滅在萌芽狀態,承擔這方面工作的除各級行業協會外,應包括政府及相關部門。
這次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已向溫州市領導及外經貿局建議對鞋革行業協會的出口鞋委員會派聯絡員,加強上下聯系和配合,以便于在應急中能發揮指導作用。
◆ 調整觀念與思路
原以在國內市場打拼為主的溫州市鞋革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新領域中,要意識到這又是一個飛躍,不能照搬老的經驗、觀念、思路來應對,要學習、借鑒、創新。
首先要熟悉國際法規和游戲規則,只有先做到守法依法才能維權,在學習、研究、借鑒國際化的先進經驗的同時,還要敢于創新,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 在提升品牌和質量、結構上下功夫
溫州市鞋革行業在國內有著相對優勢,但缺乏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國際名品牌附加值的優勢大家都深有感受,但如何開創國際品牌方面目前正在探索中,有的直接亮相,有的借船過江,走合作之路。我認為,實現最終的目標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必須加大投入、加大力度,才能根本從質上改變和提升鞋革行業品牌檔次。
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出口鞋中仍處在以低檔次低價格的惡性競爭,如不突破這怪圈,僅靠低成本的優勢將會逐漸失去,“臺灣現象”將會在我們這里重演。所以我們要確定好我們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目標定位,要不懈努力制訂確切提升計劃方案。
◆ 發揚團隊精神、聯合一致對外
前階段為改變扭轉社會上和消費者對“溫州鞋”的形象,我們曾發揚團隊精神,聯合一致對外,先后舉辦了中國鞋都名優產品,杭州、上海、成都、香港、德國等地聯合展示,整體亮相,取得了好成果,為亮溫州制造提升區域品牌進行了大討論,排頭兵企業聯合倡議等做法得到了社會上的一致肯定。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職能轉換,與國際接軌后,行業協會作用,地位越來越突出,當前行業在國際性交往中也日趨瀕繁,最近溫州市鞋革協會出口鞋委員會核心層13家出口鞋重點企業,聯合以統一品牌對外,一致以團隊形式參加國際性展會,這做法很值得提倡。
溫州市已具有在國內外組織民間商會的經驗與做法,期望在世界各重點地區制鞋出口企業分公司(窗口)及鞋商們能盡快組織起來,依靠自己的行業組織,在遵守國際及所在國政策、法規情況下開展自律、維權等系列活動。
◆ 與國際接軌,倡導合作望“雙贏”
自我國進入WTO之后,給溫州鞋革行業進一步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貿易空間和舞臺,我們在國際化過程中,要在接軌中積極了解產品銷售對象、國家的國情民風和習俗,在國際化產業競爭里,傾銷與反傾銷中,在戰略上能否更主動些,溶入中采取優勢互補,在對立、合作中化解矛盾以和為貴,倡導走合作之路達到“雙贏”。
例如在發揮華僑作用同時,充分提供給國際同行的合作機會,發揮他們的作用。
◆ 樹立良好國際形象
溫州市不少鞋企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和企業的文化建設,在遵紀守法的同時一般在獲取各級政府獎勵中做到將巨額獎金、資金反饋和回報社會,作為教育、扶貧救災資金贏得社會上的贊美,滿載榮譽,也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進入國際大舞臺,更要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我們也可以在重點銷售對象國或地區,把國內的好做法發揚到國際上,做遵紀守法模范的同時也提倡為那里的民間做好事善事。
在美國“9.11”事件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同胞曾吉吉搶救他人而獻身,他以實際行動獲得所在國的高度評價,并把紐約華埠的一條街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這種精神很值得發揚。
我相信,把我們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在國際上進一步發揚光大,在促進各國、各民族間情感交融方面,也必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連接:
9月16日發生在西班牙埃爾切市的“燒鞋事件”中,16個貨柜的鞋被付之一炬。隨后該市又發生兩起鞋業工人大游行。以抗議中國商人的廉價產品給西班牙本地商人帶來的不公平競爭。
還有更多的例子: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溫州東藝鞋業等中國鞋商在俄羅斯遭查扣,損失約3億元;2003年冬,20多家溫州鞋企的鞋類產品在意大利羅馬被焚燒 ;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亞政府發布“禁止進口商品名單”,溫州鞋名列其中。
這些事件提醒我們,在對鞋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行跨越式擴張時,中國鞋商走出國門投資海外,不能僅僅埋頭于開拓市場,滿足于銷售額的猛增。在國際化的大環境中,除了熟悉產品的技術標準等商業規則外,也要熟悉所在國的法律、法規、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這樣才能避免一些意料不到的風險。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