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推遲初裁中國鞋 出口形勢嚴峻
由于意大利等國家日前要求歐盟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鞋提高進口關稅,由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帶隊的中國代表團連日來與歐盟就鞋問題舉行了積極磋商。昨天,從歐盟方面傳來積極信號,歐盟不會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就反傾銷問題做出初裁。
歐盟暫不做出初裁
根據歐盟的工作程序,本月24日,歐盟將就中國皮鞋反傾銷案件作出初裁決定。就在這緊要關頭,1月9日,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率領中國代表團前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與歐盟方面就中國鞋反傾銷問題進行磋商。
歐盟當地時間1月10日,高虎城與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戴維·奧沙利文舉行工作會談,隨后,高虎城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進行了短暫會晤。在會晤時,曼德爾森表示,對中國鞋反傾銷問題,歐盟將在對各種相關因素進行嚴厲和仔細的考量后做出決定。
據媒體報道,歐盟貿易事務發言人彼得·鮑爾在會見后還表示,目前,歐盟對華鞋反傾銷案件的磋商討論還在初級階段,許多情況還沒最后確定,但他同時表示,歐盟委員會不會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就中國鞋反傾銷問題做出初裁。
歐盟國家內部分歧
另據新華社報道,瑞典鞋業營銷商協會主席彼得·尼倫伯格近日嚴厲批評歐盟正在商議的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鞋增加關稅的措施,認為這將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意大利、波蘭、希臘和葡萄牙等一些歐盟國家日前要求歐盟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的鞋提高進口關稅。
尼倫伯格說,如果增加鞋的進口關稅,目前市場上便宜的鞋將會大幅度漲價,這對以經營便宜鞋為主的連鎖營銷商將是非常致命的。
歐盟委員會正在對意大利等國的要求進行調查。
據行業人士推測,新加關稅可能在目前鞋價的12%到40%之間。歐盟委員會最早將在1月24日公布其調查結果。
據悉,瑞典工業和貿易大臣托馬斯·厄斯特羅斯已經聯合丹麥和荷蘭相關官員,向歐盟負責貿易的委員彼得·曼德爾森呈交了正式抗議文件。
■長鏡頭
中國鞋出口形勢嚴峻
由于歐盟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因而其裁定具有一定隨意性盡管歐盟暫時不會對中國鞋是否傾銷進行初步裁定,但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鞋對歐盟的出口面臨嚴峻形勢。
南歐國家成關鍵
中歐鞋業爭端源于去年7月7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應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制鞋企業的要求,歐盟將對部分中國等地產皮鞋、運動鞋和勞保鞋發動反傾銷調查。
此后,歐盟委員會便派專家兵分兩路:一路在歐盟境內調查鞋類進口商和零售商;一路遠赴亞洲,對鞋類生產企業進行現場調查。中國有13家生產企業受到歐盟調查小組的“青睞”,而歐盟的挑選標準是中國出口量或內銷量居前的企業。去年年底,歐盟委員會一位高級官員對媒體透露,調查報告已經顯示了有“強有力的傾銷證據”。有媒體因此判斷,歐盟對中國部分鞋類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已基本成為定局,目前爭論的焦點在于傾銷稅的高低。
不過,受中歐紡織品爭端的影響,歐盟某些成員國開始提出異議。這使問題增添新的變數。
實際上,歐盟各成員國在鞋類問題上的立場,與制鞋業在其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和地位大有關系。
瑞典、丹麥和荷蘭批發零售業發達,因而不希望征收反傾銷稅;德國在紡織和鞋類方面結構調整得比較早,比較成功地轉入到價值鏈的上游,因而對中國產品占領中低端市場也并不驚慌;但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一些南歐國家卻行動遲緩,因而直接感受到中國低價產品的威脅,這些國家是要求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的最主要推手。
中國希望協商解決
1月9日,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率團抵達布魯塞爾,并將在這個“歐洲之都”逗留一個星期左右,以說服歐盟不要對中國鞋進行反傾銷。
除了會見歐盟委員會相關的貿易官員,高虎城還特意約見了歐洲幾家有影響的媒體,試圖說明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將損害歐洲零售商和消費者的利益,歐盟將因此得不償失的道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國和鞋類出口國。歐盟是中國第二大鞋制品市場,占中國總出口量的14.6%.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稱,歐盟成員國將于2006年1月24日投票,決定是否對產自中國和越南的皮鞋征收反傾銷稅。
1月10日,高虎城與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戴維·奧沙利文舉行工作會談,隨后與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進行了短暫會晤。歐盟貿易事務發言人彼得·鮑爾表示,這些討論還在初級階段,并稱歐盟委員會不會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就反傾銷問題做出初裁。
不過,從曼德爾森委員會后的講話來看,中國鞋面臨的反傾銷局勢還是非常嚴峻的。曼德爾森說,“我將在對各種相關因素進行嚴厲和仔細的考量后做出決定”,同時宣稱“中國有責任確保不會發生非法的傾銷行為”。
高虎城在會后并未發表任何講話。據一位中國外交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希望以“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這一爭端。外電分析,中國政府為了打消歐盟征收反傾銷稅的念頭,可能會對中國相關的違規企業采取行政手段。
鞋企應早做準備應對
長期以來,歐盟對中國鞋進行配額限制,直到去年1月才開始取消對中國鞋的所有配額限制。但盡管如此,歐盟也聲言絕不會容許中國鞋的涌入沖擊本地區相關產業,反傾銷的大棒早已拿在手中。
應當說,目前中國鞋類企業的前景十分微妙,一切要看歐盟確定的反傾銷稅率的高低。而這又不得不提及中國貿易的軟肋———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由于歐盟至今仍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在歐盟確定中國企業是否傾銷及認定反傾銷稅高低時,便通過指定第三國的做法進行替代比較,從而使這一過程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和隨意性。
目前中國企業應當做的便是應對歐盟可能的反傾銷措施,聯合歐洲的進口商和零售商,爭取歐盟緩行或者征收較低的反傾銷稅。
當然,即便歐盟委員會在近期做出裁決,也僅僅是初裁,中國企業仍有機會進行抗辯申訴,以爭取在今年10月份的復裁時有更好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