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鞋企未獲歐盟市場經濟地位 貿易摩擦再次升級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鮑爾(Peter Power)1月12日表示,歐盟成員國在當天會議中,“以壓倒性多數支持不向中國13家鞋企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建議”。他表示,在作出該決定后,歐盟委員會將繼續進入反傾銷案件的下一個調查階段,即判斷傾銷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對歐盟同業以及整個歐盟經濟造成了損害、以及歐盟要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自身利益等。
由于中國鞋企沒有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很容易組織證據,指控中國鞋企的成本以及價格“低于合理的水平”,于是中國鞋在歐盟的銷售很容易構成“傾銷”,被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歐方的此次決定為中國鞋今后在歐盟市場的命運增添了不確定性。
據外電報道,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布魯塞爾進行了3天談判后表示,歐盟提出的限制中國鞋類出口的法律主張和事實依據存在“嚴重缺陷”。
他預期歐盟不會實施這類關稅,但他表示,如有必要,中國政府準備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捍衛自己的利益。由高虎城率領的代表團1月9日從北京起程前往歐盟,就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案進行磋商。
高虎城表示,歐盟如實施懲罰性關稅,不僅中國的1257家鞋類出口商將受到影響,而且還會有損478家歐洲鞋類公司、數家歐洲機械供應商、年對華出口達6億美元的歐洲皮革生產商,以及受影響最大的消費者。
分析認為,中國政府一直希望以“友好協商的方式”與歐盟解決鞋類爭端。但歐盟此次對中國鞋的決定,意味著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進口鞋設置限制,只是個時間問題,中歐貿易摩擦可能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