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兩難溫州鞋機業尋機突圍
提起溫州鞋機行業,相信每一位制鞋業人士都是耳熟能詳。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后,溫州鞋機行業從單純仿制意大利和臺灣鞋機開始,如今已形成了許多規模較大、產品技術含量較高、知名度較高的大中型企業。溫州鞋機的產銷量占到了全國鞋機產銷量的50%以上。溫州鞋機、東莞鞋機、福建鞋機也共同成就了 .
中國鞋機產業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日前記者在溫州采訪時了解到,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后,溫州的鞋機產業正面臨發展瓶頸的制約,也正在不斷探尋著進一步適合溫州鞋機發展的新道路。
自主開發能力過弱在九月初舉辦的中國(溫州)國際皮革展上,不知是什么原因,前來參展的意大利鞋機廠商都沒有將自己的產品帶來,而是在不大的展位上張貼了不少產品圖片。這與前幾年的情況形成了不小的反差。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外商不愿展出自己的產品呢?
一位鞋機企業的負責人透露,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于意大利的鞋機商已經被溫州鞋機企業的仿制“嚇怕了”。由于溫州鞋機企業自主開發能力比較弱,因此在展覽會上購買意大利或臺灣的樣機仿制成為了不少企業共同的做法。如果展會上有比較新型的機械,在第二年的展會上就會出現不止一個品牌、功能產能基本上完全相同的溫州產制鞋機械。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州鞋機企業到現在終于出現了“無機可仿”的局面。中低檔產品市場基本飽和,生產高檔的自動化產品技術實力不具備。有不少業內人士說,溫州的鞋機現在真的是被逼著要走自主開發的道路了。同類產品價格競爭激烈
在本次溫州國際皮革展上還有一個現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國外客商在選購溫州鞋機產品時開始大幅度“殺價”。有位企業的負責人透露,這種情況以前根本沒有;只是隨著近幾年溫州鞋機生產企業的不斷增多,各個企業之間的產品無論從功能還是從外觀上都比較接近,因此價格上的競爭也就成了不少企業爭搶市場的手段。不斷降低的價格甚至讓前來購買的外國客商也向我們學會了“砍價”的本領。據悉,不止一家鞋機企業抱怨,現在的鞋機利潤越來越薄。不管什么機械都賣不出合理的價格。自己賣得便宜,肯定會有人賣得更便宜。
產品檔次雷同而集中
“做鞋機要么做低檔低價但銷量大的產品,要么就做高檔高價高利潤的產品。象溫州鞋機這種大量集中在中檔的產品現在是越來越難生存了。”溫州邦達鞋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翁岳康這樣說道。他說,由于目前中國的鄰國印度和越南制鞋行業發展非常迅猛,也從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這些國家鞋機行業的發展。與這些國家的鞋機生產成本相比,我國要低許多。同時,由于種種原因,各種高自動化的鞋機產品在溫州自主生產并不現實,越來越多的鞋機企業被擠進了中檔鞋機這一競爭本來就非常激烈的領域。競爭高度激烈的最終后果必將是優勝劣汰。
售后服務成了企業的包袱
提起鞋機行業,每一個人都會將其納入制造行業的范疇之中,然而,溫州越來越多的鞋機企業開始被高額的售后服務成本所拖累。有一位鞋機行業的負責人開玩笑說,現在的鞋機行業成了一個服務行業。隨著產品在全國范圍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企業也不得不培訓更多的技術人員,進行售后服務。而這部分費用要均攤在產品的開發成本中,就無形增加了企業的運轉費用。
貨款拖欠現象嚴重
以前,鞋材和制鞋企業被貨款拖欠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溫州的鞋機企業可以說是高枕無憂。款到發貨是整個行業的“優良傳統”。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貨款的拖欠問題也開始困擾眾多鞋機企業。“現在很少有制鞋企業可以在一個月內結清貨款;有時候,我們要被拖上一年。資金的回籠速度實在太慢了。”一位業內人士的這樣一句話讓人多少有些心酸: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正是企業自己!
隨著行業的發展,溫州鞋機行業雖然仍在國內鞋機市場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所面臨的發展瓶頸和發展的前景處于進退兩難之中,實在令人擔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溫州鞋機企業能否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走出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呢?業界人士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