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鞋都 武侯謀劃“三著棋”
“2006年,武侯區將把加快產業發展作為實現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重要支撐,以招商引資工作和項目工作為抓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優化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新型工業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全區經濟發展新格局。”武侯區委書記敖錫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該區已制定出2006年的主要工作目標: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財政收入確保增長17%,力爭增長2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第1著
構筑國際平臺
鞋業盛會10月成都上演
世界一流的拉鏈生產企業——日本YKK公司入駐園區;國際著名鞋業服務機構——法國CTC公司前來建立CTC鞋業檢測中心,為中國鞋廠提供專業評估和國際定位;烏克蘭敖德薩州華人華僑聯合會與四川西部鞋都簽訂合同,雙方互設辦事處,共同打造西部鞋都鞋業產品在烏克蘭的貿易平臺,構筑西部鞋都進軍歐洲鞋業的橋頭堡……隨著國內外制鞋巨頭、采購商、制鞋機械制造商的到來,讓武侯區鞋業產業鏈日漸完善、日趨成熟。
據介紹,隨著占地160畝的國際貿易中心的加緊建設,今年三月份預計貿易中心一期工程將完工,西部鞋都將在四月推出首屆鞋業成都采購節,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采購商、貿易商到成都“下單”,而且還將與園區企業共同推出以各鞋業企業為主題的專題推廣周活動,使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里“周周都有推介會,鞋業掀起采購潮”,為成都的30多家鞋業品牌企業搭建展示形象的舞臺。而在今年10月,隨著西部鞋都國際貿易中心二期工程的建成,將舉辦鞋業成都國際采購節,打造類似于德國杜塞爾多夫GBS鞋展那樣的鞋業采購盛會,讓成都的鞋業企業在家門口就能與國際知名采購商簽下訂單,從而全面建設“中國女鞋之都”。
第2著
延長產業鏈
實施“武侯建都周邊建園”
武侯區正在著力打造的西部鞋都品牌基地,將把制造、研發、物流、商貿、金融、人才等20余個相關行業全部引入園區,形成行業上、中、下游緊密連接、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鏈,依托1500多家專業制造商、年產量1.2億雙的制造規模優勢,為國內外貿易商打造創新貿易方式——商家直接來園區看樣訂貨,讓貿易商和制造商實現真正的零距離接觸,省去中間環節,有效降低綜合交易成本,建立多方共贏的交易平臺。
“從清代的漿洗街到現代的工業園,從單一的制鞋到完善配套的產業鏈,武侯鞋演繹了100多年的輝煌歷史畫卷。現在全區有鞋業企業1500多家,年產值達100億元,從業人員8萬余人。”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區將把鞋都工業園區加快建設成為特色優勢產業園區,大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鞋業企業進入園區,積極支持本地鞋業企業做大做強自主品牌;繼續按照在大成都范圍內統籌鞋業發展的思路,積極推進“武侯建都、周邊建園”規劃的實施,加快把鞋都工業園區建設成為總部、貿易、服務和品牌展示中心,加快與周邊區(市)縣合作,與崇州皮革制造業、溫江的童鞋制造業等一道,共同打造西部鞋都工業生產基地;完成鞋業品牌企業基地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今年要確保引進知名制鞋企業5個以上,其中國外品牌企業3個以上;確保興富強、比安奇等項目動工建設,古奇、旭耀等項目建成投產。
第3著
壯大產業集群
確保引內資40億元以上
在推動武侯鞋業協作配套、壯大產業集群的同時,武侯區還確定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以傳統特色產業為主的制造業的工業經濟發展重點,重點抓好電子信息、機電一體、生物醫藥等產業鏈的培育。今年,武侯科技園區要確保在引進重大產業化項目和外資工業項目上取得突破,確保完成重大產業化項目2個以上,工業外資項目2個以上。
在完成概念性規劃后,總投資19億元的西南成都物流中心和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建設將全面提速;與此同時,加快發展新型服務業,以蜀漢文化、生態休閑為核心,壯大文化旅游業和酒店業,加快以武侯祠大街為中心的文化旅游區建設;大力繁榮商貿經濟,著力整合老川藏路、新川藏路、武侯大道、草金路等四條新興商業大道沿線的商貿資源,引進大型商貿企業,重點打造紅牌樓—雙楠商圈、棕北—火南商圈、晉陽商圈和簇橋商圈等四大商圈。
為增添區域經濟發展后勁,武侯區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作為兩大抓手,確保全年引進國內市外資金40億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