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鞋業行業該如何提高競爭力
2005-12-19 11:12:5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制鞋業是福建省傳統優勢與特色產業之一。旅游運動鞋產量約占全國40%,據初步統計:2004年該省鞋業行業規模以上企業700多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80多億元,比增22%,出口交貨值21.5億元,比增6%,兩項均居全國第二位。
福建省建鞋業具有以下優勢:
1、產業集群初成規模。現已形成三大產業集群,其中發育最好的產業集群是晉江旅游運動鞋產業集群。該集群平均產品成本比其他地方的低10-20%;設備配置居全國領先水平;營銷網絡已從全國市場向國際市場延伸;除成品鞋制造外,從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機到數字制模,都有專業生產廠家為之配套。
2、龍頭企業已經形成。福建省鞋業企業中規模以上的企業占全國比重22.8%,規模千萬元以上的企業產值占全省鞋業產值的1/3以上。一大批規模大的福建鞋業企業由于具備規模經濟效應、低成本、高質量、大批量的優勢成功接受國外大品牌的定單,參與國際鞋業市場的競爭。
3、品牌效應初步顯露。全行業擁有“富貴鳥”、“安踏”、“愛樂”、“特步”和“亞禮得”等5個中國名牌,占全國同業的38%,還有“富貴鳥” 、“安踏”、“特步”、“爾惠"等4個中國馳名商標,16個“國家質量免檢”企業,40個“福建省名牌產品”,15個"福建省著名商標",一些企業開始利用知名品牌優勢為國外商家進行“定牌加工”生產。
4、目標市場成功錯位。福建是我國乃至全球旅游運動鞋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已把握了中國旅游運動鞋市場中的中偏高、中、到中偏低檔次的細分市場,與我國皮鞋業霸主的浙江和我國女鞋業霸主廣東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5、營銷活動富有進攻性。福建鞋業企業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市場,并向國際市場延伸,國際營銷方式從定牌加工、間接出口向自我品牌、直接出口轉變每年晉江國際鞋博會影響日益增加,正成為福建鞋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雖然福建省的鞋業具備了上述五大優勢,但該省的鞋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仍停留在模仿創新階段,鞋業企業的品牌個性尚未形成。鞋業企業的市場競爭手段仍是價格和促銷,能在營銷戰略層次上開展競爭的企業為數很少。鞋業企業的開發自主品牌產品的意思薄弱,在出口產品中相當一部分是定牌加工,靠的是國外著名商標加“MADE IN CHINA”。“勞工荒”侵蝕原有低成本優勢,鞋業的發展,尤其是西部鞋業的快速崛起,大幅度增加了制鞋工人、特別是技術工人的需求,破壞了鞋業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
與此同時,“用地”限制企業進一步發展空間。土地充分開發,民間投資旺盛,國家對土地管理的加強,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本已短缺的土地供應更加緊張,成為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技術升級的關鍵性制約因素。三個集群之間的關聯效應未能充分發揮。雖然福建三大鞋業產業集群分布在距離不到200公里的沿海地帶中,但三個集群之間關聯程度仍比較低,無法在更大程度上獲取范圍經濟優勢和集聚規模優勢。而配套產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狀態。該省鞋業雖已形成較大規模,而且也急需一個巨大的鞋配件、輔料、鞋機及配件的市場與其配套,這些需求足以促進配套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制鞋配件、鞋材輔料、鞋機及配件產業在福建省發育尚不完善,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等待開發。
面對上述情況,若想進一步提升福建鞋業競爭力,鞋企又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1、大力開展鞋業技術創新活動。組織對影響產業集群升級的關鍵技術如材料、工藝等進行科技攻關,通過技術突破和成果推廣,不斷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福建省鞋業與國際鞋業對接程度,使該省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運動鞋生產中心。
2、加大自我品牌培育力度。制定自我品牌培育計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企業培育國際市場中的自我品牌。設立自我品牌培育基金,對有一定條件的企業扶持,使之“錦上添花”。對以自我品牌出口的產品達到一定數量時給予獎勵,爭取在3-5年內有5-7個福建鞋業自我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被逐步認同。
3、鼓勵集群跨區域延伸,在做大集群的過程中克服發展瓶頸問題。采用“飛地”等做法,鼓勵晉江產業集群向附近區域和山區市縣延伸,在這些地方創建“晉江鞋業工業園區”,使這些地方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相對充裕的土地資源與沿海的技術資源和資金資源集合起來,不僅能較好解決“勞工荒”和“用地緊”,而且通過新產業集群的繁衍,繼續保持福建鞋業的競爭優勢。
4、提高三大集群之間關聯程度,提升整體競爭優勢。以晉江旅游運動鞋產業集群為核心,充分發揮該集群的鞋料鞋機及配件市場、國際鞋博會、鞋業生產力服務中心、鞋業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全省鞋業企業主動與晉江旅游運動鞋產業集群對接,逐步將三大集群融為一體。
5、加快培育鞋業關聯行業或產品的新產業集群。泉州市、莆田市要適當選擇有一定基礎的地點,通過實施產業集群輔導工程,鞋機及配件產業集群、鞋化工用品產業集群、鞋皮革材料產業、鞋用紡織產業集群,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出新興產業集群,成為福建鞋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6、大力開發鞋業人力資源。建構福建鞋業人力資源素質提升體系,如創辦福建鞋業高職學院、鞋業職業中等學校和鞋業技工學校等,在鞋業密集發展的縣區組建鞋業培訓中心。由省里有關部門聯合出臺《福建鞋業技術職稱和技工等級評定條例》,采用“地方糧票”的辦法,頒發相應證書,激發鞋業員工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
7、大力發揮各級政府發展的主動性,設置鞋業發展領導機構。參照漳州組建鋼木家具發展辦公室等的做法,泉州、福州和莆田三市政府專門成立鞋業集群管理與發展指導辦公室,以有效配置各類資源,協調各方關系,制定發展戰略,推動鞋業產業的發展。
8、進一步充實和優化各級鞋業行業協會。積極探索如何發揮鞋業行業協會在發展福建鞋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福建鞋業的行業文化,提高企業對協會的認同度和參與度。逐步將部分政府管理鞋業的功能過渡到行業協會,拓展政府行業管理范圍外的新服務功能,提高協會協調鞋業發展的影響、能力和凝聚力。
9、開展鞋業產業鏈招商。充分發揮產業集群低商務成本和良好經營環境的優勢,突出福建鞋業招商的獨特“賣點”,創新招商手段,采取多種招商模式,開發新招商領域,瞄準國際鞋業大品牌和鞋業關聯企業,當前,鞋業產業鏈招商重點應放在提高本省鞋機、鞋材研究開發和制造水平上。
福建省建鞋業具有以下優勢:
1、產業集群初成規模。現已形成三大產業集群,其中發育最好的產業集群是晉江旅游運動鞋產業集群。該集群平均產品成本比其他地方的低10-20%;設備配置居全國領先水平;營銷網絡已從全國市場向國際市場延伸;除成品鞋制造外,從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機到數字制模,都有專業生產廠家為之配套。
2、龍頭企業已經形成。福建省鞋業企業中規模以上的企業占全國比重22.8%,規模千萬元以上的企業產值占全省鞋業產值的1/3以上。一大批規模大的福建鞋業企業由于具備規模經濟效應、低成本、高質量、大批量的優勢成功接受國外大品牌的定單,參與國際鞋業市場的競爭。
3、品牌效應初步顯露。全行業擁有“富貴鳥”、“安踏”、“愛樂”、“特步”和“亞禮得”等5個中國名牌,占全國同業的38%,還有“富貴鳥” 、“安踏”、“特步”、“爾惠"等4個中國馳名商標,16個“國家質量免檢”企業,40個“福建省名牌產品”,15個"福建省著名商標",一些企業開始利用知名品牌優勢為國外商家進行“定牌加工”生產。
4、目標市場成功錯位。福建是我國乃至全球旅游運動鞋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已把握了中國旅游運動鞋市場中的中偏高、中、到中偏低檔次的細分市場,與我國皮鞋業霸主的浙江和我國女鞋業霸主廣東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5、營銷活動富有進攻性。福建鞋業企業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市場,并向國際市場延伸,國際營銷方式從定牌加工、間接出口向自我品牌、直接出口轉變每年晉江國際鞋博會影響日益增加,正成為福建鞋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雖然福建省的鞋業具備了上述五大優勢,但該省的鞋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仍停留在模仿創新階段,鞋業企業的品牌個性尚未形成。鞋業企業的市場競爭手段仍是價格和促銷,能在營銷戰略層次上開展競爭的企業為數很少。鞋業企業的開發自主品牌產品的意思薄弱,在出口產品中相當一部分是定牌加工,靠的是國外著名商標加“MADE IN CHINA”。“勞工荒”侵蝕原有低成本優勢,鞋業的發展,尤其是西部鞋業的快速崛起,大幅度增加了制鞋工人、特別是技術工人的需求,破壞了鞋業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
與此同時,“用地”限制企業進一步發展空間。土地充分開發,民間投資旺盛,國家對土地管理的加強,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本已短缺的土地供應更加緊張,成為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技術升級的關鍵性制約因素。三個集群之間的關聯效應未能充分發揮。雖然福建三大鞋業產業集群分布在距離不到200公里的沿海地帶中,但三個集群之間關聯程度仍比較低,無法在更大程度上獲取范圍經濟優勢和集聚規模優勢。而配套產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狀態。該省鞋業雖已形成較大規模,而且也急需一個巨大的鞋配件、輔料、鞋機及配件的市場與其配套,這些需求足以促進配套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制鞋配件、鞋材輔料、鞋機及配件產業在福建省發育尚不完善,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等待開發。
面對上述情況,若想進一步提升福建鞋業競爭力,鞋企又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1、大力開展鞋業技術創新活動。組織對影響產業集群升級的關鍵技術如材料、工藝等進行科技攻關,通過技術突破和成果推廣,不斷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高福建省鞋業與國際鞋業對接程度,使該省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運動鞋生產中心。
2、加大自我品牌培育力度。制定自我品牌培育計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企業培育國際市場中的自我品牌。設立自我品牌培育基金,對有一定條件的企業扶持,使之“錦上添花”。對以自我品牌出口的產品達到一定數量時給予獎勵,爭取在3-5年內有5-7個福建鞋業自我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被逐步認同。
3、鼓勵集群跨區域延伸,在做大集群的過程中克服發展瓶頸問題。采用“飛地”等做法,鼓勵晉江產業集群向附近區域和山區市縣延伸,在這些地方創建“晉江鞋業工業園區”,使這些地方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相對充裕的土地資源與沿海的技術資源和資金資源集合起來,不僅能較好解決“勞工荒”和“用地緊”,而且通過新產業集群的繁衍,繼續保持福建鞋業的競爭優勢。
4、提高三大集群之間關聯程度,提升整體競爭優勢。以晉江旅游運動鞋產業集群為核心,充分發揮該集群的鞋料鞋機及配件市場、國際鞋博會、鞋業生產力服務中心、鞋業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全省鞋業企業主動與晉江旅游運動鞋產業集群對接,逐步將三大集群融為一體。
5、加快培育鞋業關聯行業或產品的新產業集群。泉州市、莆田市要適當選擇有一定基礎的地點,通過實施產業集群輔導工程,鞋機及配件產業集群、鞋化工用品產業集群、鞋皮革材料產業、鞋用紡織產業集群,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出新興產業集群,成為福建鞋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6、大力開發鞋業人力資源。建構福建鞋業人力資源素質提升體系,如創辦福建鞋業高職學院、鞋業職業中等學校和鞋業技工學校等,在鞋業密集發展的縣區組建鞋業培訓中心。由省里有關部門聯合出臺《福建鞋業技術職稱和技工等級評定條例》,采用“地方糧票”的辦法,頒發相應證書,激發鞋業員工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
7、大力發揮各級政府發展的主動性,設置鞋業發展領導機構。參照漳州組建鋼木家具發展辦公室等的做法,泉州、福州和莆田三市政府專門成立鞋業集群管理與發展指導辦公室,以有效配置各類資源,協調各方關系,制定發展戰略,推動鞋業產業的發展。
8、進一步充實和優化各級鞋業行業協會。積極探索如何發揮鞋業行業協會在發展福建鞋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福建鞋業的行業文化,提高企業對協會的認同度和參與度。逐步將部分政府管理鞋業的功能過渡到行業協會,拓展政府行業管理范圍外的新服務功能,提高協會協調鞋業發展的影響、能力和凝聚力。
9、開展鞋業產業鏈招商。充分發揮產業集群低商務成本和良好經營環境的優勢,突出福建鞋業招商的獨特“賣點”,創新招商手段,采取多種招商模式,開發新招商領域,瞄準國際鞋業大品牌和鞋業關聯企業,當前,鞋業產業鏈招商重點應放在提高本省鞋機、鞋材研究開發和制造水平上。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