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過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學問
2005-12-16 17:03:00 來源:南方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北京通州區張家灣,一處種滿了花草瓜菜的小院,馮其庸的家就在這里。他住在這里快10年了,隱居于此只為潛心研究學問。
20多年來,馮先生致力于西域文化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曾八進新疆,旁及河西走廊,對西北之漢唐文化進行考察。他坐汽車穿越沙漠,睡帳篷,身上掛著3個相機,對西域文化的研究非常癡迷。冒著艱險、寒暑和饑渴,馮先生曾親自跋涉至黃河源頭,進入了白雪皚皚、險峰重疊的積石山深處;曾踏訪過位于內蒙古額濟納旗的古居延海、甲渠侯官遺址和西夏古城黑水城;考察過位于天山北面吉木薩爾的唐北庭都護府故址、新疆南部的喀什、莎車、葉城、棋盤、若羌等地以及尼雅、瓦石峽、米蘭、且末等古城遺址;曾兩次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探尋樓蘭古城遺存;兩次登上帕米爾高原,攀登至海拔4700米的明鐵蓋山口,尋覓當年唐玄奘取經回國的路線。
“中國的西域,外國人在100多年間做了那么多工作……”馮先生嘆道,他希望以自己的行動有更多的發現。他說,今天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不去了解考古上的新發現,他的知識就要落伍。他提倡研究漢畫,認為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帛畫、墓室壁畫等,都是敦煌石窟以前的東西,上接先秦,下接敦煌石窟的寶藏,是受印度佛教文化影響之前的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原始面貌,與秦漢古籍對照研究,一定會有新的重大成果。
馮先生說,中國的學問無窮無盡,有如大海,有如高山。“做學問是一輩子的事,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一定要肯下功夫,肯吃苦,要自甘寂寞和淡泊。一個真正的求知者,是應該永不滿足,永遠要奮力探求的”。(木舟)
20多年來,馮先生致力于西域文化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曾八進新疆,旁及河西走廊,對西北之漢唐文化進行考察。他坐汽車穿越沙漠,睡帳篷,身上掛著3個相機,對西域文化的研究非常癡迷。冒著艱險、寒暑和饑渴,馮先生曾親自跋涉至黃河源頭,進入了白雪皚皚、險峰重疊的積石山深處;曾踏訪過位于內蒙古額濟納旗的古居延海、甲渠侯官遺址和西夏古城黑水城;考察過位于天山北面吉木薩爾的唐北庭都護府故址、新疆南部的喀什、莎車、葉城、棋盤、若羌等地以及尼雅、瓦石峽、米蘭、且末等古城遺址;曾兩次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探尋樓蘭古城遺存;兩次登上帕米爾高原,攀登至海拔4700米的明鐵蓋山口,尋覓當年唐玄奘取經回國的路線。
“中國的西域,外國人在100多年間做了那么多工作……”馮先生嘆道,他希望以自己的行動有更多的發現。他說,今天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不去了解考古上的新發現,他的知識就要落伍。他提倡研究漢畫,認為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帛畫、墓室壁畫等,都是敦煌石窟以前的東西,上接先秦,下接敦煌石窟的寶藏,是受印度佛教文化影響之前的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原始面貌,與秦漢古籍對照研究,一定會有新的重大成果。
馮先生說,中國的學問無窮無盡,有如大海,有如高山。“做學問是一輩子的事,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一定要肯下功夫,肯吃苦,要自甘寂寞和淡泊。一個真正的求知者,是應該永不滿足,永遠要奮力探求的”。(木舟)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鄭有全:把頭頂生意做成頭等生意
- 下一篇:職場風范:讓競爭對手成為朋友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