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橋歐美 成都鞋業不再當“苦力”
不是鞋不好,是沒有知名品牌,致使長期以來我們只是充當了一些知名制鞋企業的加工生產基地;大頭的利潤流入了別人的腰包,我們掙的是苦力錢。平臺創新起步提升成都鞋的品牌影響,暢通成都鞋的外銷通道,西部鞋都的效應初顯;不久的將來,在西部鞋都的貿易中心,采購商到這里只需要做一件事:看貨、下單。 法國采購商的一次成都之行讓本地鞋業感到尷尬。
“法國人要把成都童鞋賣到歐洲,希望通過我們找到合適的生產廠家。”11月27日,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彭軍向本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但我們動用了很多人力,歷時兩個月,才從100多家童鞋廠里搜出了符合條件的6家。”“分散、不成規模,沒有大的品牌,注定外銷生意難做。”
西部鞋都公司組建于2003年,目前已和歐盟、美國的鞋類采購商建立起聯系。有它搭橋,這筆童鞋外銷生意尚且如此艱難,可以想象,在此之前,成都鞋賣到國外又要經歷多少曲折。
“中國女鞋之都”為何沒有帶來鞋業的騰飛?牌子叫不響,掙份“苦力錢”
不是因為成都的鞋不好。此前,成都皮革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接受本地媒體采訪時說,成都鞋的軟肋在于沒有創出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業內人士知道,成都與廣州、溫州、泉州同稱為我國鞋業的“三州一都”———上世紀80年代末,一部分在沿海打工的人回流,成為成都最早的制鞋者。90年代初,武侯區已經成為成都最主要的制鞋基地。成都鞋廠以生產女鞋而為業內所知,“90%的企業生產的是女鞋”。西部鞋都總經理彭軍說,今年10月,中國皮革工業協會授予成都“中國女鞋之都”的稱號。
產能的急劇增長和行業的金字招牌并沒有帶來成都鞋業的騰飛。10多年來,成都鞋業的成長多以充當溫州、廣州、國外等知名制鞋企業的加工生產基地為代價。西部鞋都一位工作人員以武侯區一家鞋廠為例:“一雙7美元的涼鞋,貼牌企業只有三四元人民幣的利潤空間,而拿到美國就可能賣到幾十美元。數十倍利潤被自有品牌的企業拿走。”有成都鞋老板自我解嘲地說:“我們掙的是苦力錢。”
彭軍有些痛心,今年川鞋出口額將達到1億美元,相對2000年的3000萬美元已是相當可觀的增長,“但我們太多的來料加工和貼牌,被自有品牌企業拿走的可能幾個億都不止”。
品牌起步,如何暢通成都鞋的外銷通道?全新平臺,讓供求雙方零距離
美國商店里賣的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世界名牌產品,平均價格在80美元到120美元,打開一看,都是“MadeinChina”(中國制造)。但在中國生產的這些名鞋,每雙出廠價只在20美元左右。20美元中,給中國工人留下的僅有兩美元。品牌和知識產權的效應毋庸置疑。
盡管如此,成都鞋廠仍沉浸于低端的賺錢方式———高利潤意味著高風險,打出響當當的牌子需要巨大的投入。這對成長中的成都鞋業來說,很多時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十幾年的發展,成都鞋已經走到了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刻。2002年9月,四川省計委將西部鞋都工業園項目納入全省重點建設項目。2003年5月,西部鞋都工業園管委會與合作企業簽署關于全面合作建設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的框架性協議。
“這是一個全新的平臺。”彭軍說,管委會負責產業發展的指導,公司則是連接生產企業和國內外采購商的關鍵環節,“對內服務于西部鞋業生產商,對外服務于國際鞋業貿易采購商。”
政府適時、恰當的介入讓成都鞋找到了提升品牌和利潤的出口。西部鞋都希望依托政府背景和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暢通成都鞋的外銷通道,提升成都鞋的品牌影響。在西部鞋都工業園的規劃圖上,將于明年3月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有著一幢高樓。“這是建設中的貿易中心。到時,本地制鞋企業的產品將在這里集中展示,采購商到這里只需要做一件事:看貨、下單。”硬件有了,怎樣吸引采購商的眼球?引進國際標準,貼上外銷通行證
彭軍說,現在西部鞋都已經上了美國零售商協會和歐盟鞋業采購商協會的會刊。今年9月,西部鞋都公司和歐盟鞋業采購商協會主席馬希莫·唐達進行了實質性會晤,在推進西部鞋都工業園企業的優質產品進入歐盟等問題上達成了初步意向。“這是第一步。要讓外國人知道,中國西部的成都生產著大量的好鞋。”
下一步才是如何放大“成都造”品牌的效應。9月,彭軍通過上海展會找到了法國CTC集團,雙方簽署了項目合作備忘錄。CTC總部位于法國里昂,有著100多年為歐洲鞋業制造商和皮革生產商提供研究、測試、咨詢服務的歷史。“與CTC牽手,實際是給成都帶來了制鞋業的國際標準。”彭軍說,“更為重要的是,經歷了CTC的成都鞋就有了品質認證,貼上了前往歐盟的通行證。”
借此平臺,價廉物美的成都鞋有望創出自己的招牌。據了解,在西部鞋都公司為CTC舉辦的推介會上,已有二三十家本土企業和法國人進行了接洽。
明年,西部鞋都公司還計劃組織成都采購節、國際采購節,最大限度地做大成都鞋的知名度。彭軍說,一切都才剛剛起步,但假以時日,5年或者是10年,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中國人和外國人穿上成都造的名牌皮鞋。
- 上一篇:互訪泯恩仇 西班牙鞋企組團來溫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