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經商之地——制造商向西部遷移的挑戰
今年1月,中國大型制鞋企業奧康(Aokang)重慶辦事處主任孫彬 (Sun Bin,音譯)受上司的派遣,從東部制造業中心溫州,來到1500公里外的西部大都市重慶。他的任務很簡單:盡可能多的生產并銷售鞋子。此后,孫先生卻發現這項任務并不簡單。
“我還沒有成績可言,”他說道。之前他花了一上午時間對著手機咆哮!斑@比在溫州更累,否則他們也不會派我來了。”找熟練工是一大挑戰。廣闊的西部地區綿延覆蓋著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土地,卻遠遠落后于中國更為富裕的東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已發展成全球制造業中心。去年,中國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7500元人民幣,遠低于約1.05萬元的全國平均水平。
由于擔心日益擴大的收入差距,中國政府在5年前啟動了“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包括: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大規模資金,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如可以更輕松獲得銀行信貸、稅收優惠和簡化土地審批。此后,中國政府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修建新的大壩、高速公路和鐵路,其中許多是在重慶周圍,希望這樣能吸引私人投資。
之后,家電制造商海爾(Haier)和奧康成了中國大型企業通過西進努力擴大產能的榜樣。海爾已承諾,要幫助重慶建一座28億元人民幣的工業園。奧康已帶頭開發一座10億元的制鞋園,目標年產1億雙鞋。孫先生在工業園的廠房里工作,目前仍然在建。奧康等制造商西進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相信,雖然當地的消費市場現在很窮,但假以時日定會成長。重慶原隸屬四川省,四川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8700萬。重慶位于長江之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福特汽車(Ford Motor)在該市有一家生產廠,該市也是摩托車制造基地。英特爾(Intel)在附近的四川省會成都有一間芯片包裝廠。該地區不但有政府的鼓勵政策,還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和土地,以及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Centre for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主任魏后凱(Wei Houkai)估計,西部的勞動力成本比東部低25%,但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和技能卻遠遠落后東部。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駐北京專家漢斯•范•德•格林德(Hans van de Glind)表示,隨著中國沿海地區達到飽和點,西部設法吸引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商是有道理的。
但懷疑人士指出,制造業向西部轉移是困難的工作。西部的現代化城市不多,部分城市處在惡劣的自然狀態下。與沿海地區不同的是,西部沒有產業集群,因此采購零部件不容易,由于遠離港口,這會成為讓出口商頭痛的物流問題!拔鞑咳员(東部)落后10到15年,但大城市周圍的情況則好得多,”魏先生表示。他還補充說,重慶、成都和西安等城市,將比其它地區發展得更快。他說,盡管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有不足,如地方政府效率不高等。雖然中國政府的期望很高,但很難將投資者吸引至該地區。負責“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官員李子彬(Li Zibin)估計,外國在中國西部的投資,約占所有對華投資的4%。
在東部省份浙江,奧康是溫州最大的一家制造商,但在重慶它仍處在起步階段。奧康總共約有1萬名雇員,每年生產1000萬雙鞋,出口給美國和歐洲的零售商。奧康在重慶的業務只有600名雇員,年產約100萬雙鞋。孫先生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爸菩瑳]有那么復雜,”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