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一躍跨“金馬”
11月9日,東陵區東陵路4.2萬平方米的大空地上,初冬的陽光顯得格外明媚。“明年,這里將建起全國最先進的皮革鞋材市場。”在東陵區經濟局局長王守貴眼中,這片意義非凡的土地,早已烙印上繁榮。
這個大市場叫金馬(沈陽)皮革鞋材國際交易市場,距素有“鞋都”之稱的沈陽鞋業園僅3公里。對于東陵區甚至沈陽市來說,這匹期待已久的“金馬”,一旦上路,將為沈陽鞋業園帶來驚人一“躍”。
為發展再開一扇窗
歷經兩年發展,沈陽鞋業園2004年實現產值40億元,今年預計可實現產值60億元。成績不可謂不卓著。可是,其未來的擴展之路,卻是發展者們的一塊“心病”。
始建于2003年4月的東陵區鞋業產業集群,一期占地288畝,累計投資5.3億元,以恒泰鞋業公司為龍頭,已建成21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2.5萬平方米的21層綜合樓,引進中外制鞋企業37家,其中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企業23家。再加上優良的基礎設施,完備的配套設施,優惠的招商政策……鞋業園已成功吸引到喬丹、安踏、貴人鳥、361度等知名制鞋企業。
在這些跳動的數據中,有一項格外扎眼:規模企業37家。發展者們都在問同樣的問題:產業如何壯大,2007年預計吸引規模以上企業100家的規劃如何實現?
同樣的疑問,也在市領導的腦海里徘徊,在不斷招商引資過程中多方尋找答案。終于,當溫州商人和韓國客商相繼表達出相同的看法時,市領導得到了答案:投資商不能背著鞋革、鞋料來投資!原材料市場匱乏就是鞋業園發展的瓶頸所在。
為騰飛配匹良駒
發展需要速度,騰躍需要騏驥。
鞋業產業集群內,有許多來自韓國的企業。幾個月前,在一次懇談會上,當一位韓商遇到流動資金困擾,試探著尋求幫助時,這位韓商才知道,沈陽棋快一招:早已吸引韓亞銀行來沈投建分行,專為韓國企業提供服務。
當韓商驚異于沈陽速度的時候,沈陽鞋業產業集群的又一匹良駒:金馬鞋材交易市場已經“胎動”陣陣。
東三省缺少大型鞋材市場,是沈陽鞋業園發展的瓶頸,那么如果沈陽率先高品質建成大型鞋材市場,實現的將不僅僅是自身的發展,而是一個輻射東三省的大集散市場。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預計投資2億元,總建筑面積8.9萬平方米的金馬(沈陽)皮革鞋材國際交易市場很快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這個項目,將是集經營、商住、倉儲為一體的全國最先進的鞋材市場。預計明年9月即可投入運營。
三千小企業的繁榮
在東陵鞋業產業集群的產業鏈上,是以中國鞋城為龍頭,以鞋業園和民營加工區為基地,以明誠鞋業等骨干企業為輔助,形成的集鞋業研發、皮革鞋料、生產加工、物流倉儲、產品展銷、市場銷售鏈條。
鞋業園生產的各類地產鞋,不僅占有中國鞋城50%以上的市場份額,還遠銷美國、東歐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鞋業園中骨干企業的發展,不僅安置了當地1萬余名農村轉移勞動力,而且很快拉動了有40余年制鞋歷史的汪家村及其周邊十多個村屯,3000多家制鞋企業的發展,使當地五六萬農民就業。
正如王守貴所說,把鞋材市場建到村門口,幫助村屯企業降低原材料成本,省去運輸的麻煩,形成小企業市場競爭合力。再加上園區內知名大企業的引領效應,將產業鏈條成功延伸至上游基礎產業的東陵鞋業,將散發出更加誘人的魅力。
相關鏈接(一) 對話“鞋老板”
記者:最適合鞋業園的詞是什么?
恒泰鞋業公司副總經理姜政杰:沈陽地產鞋的象征。
記者:最能代表鞋業園的數據是哪個?
姜政杰:園區面積東北最大,產值東北地產鞋最高。
記者:最應彌補的不足是什么?
姜政杰:我們的生產結構、管理意識仍有差距。相關鏈接(二)沈陽鞋業園檔案
地理位置:沈陽市東陵區東陵街道辦事處境內,臨近繞城、沈撫高速公路,距二環3公里。近期利好:沈撫公路2006年將把兩側圍欄打開。本報記者封葑
- 上一篇:隆發鞋業落戶博羅龍溪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