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人才標準依然模糊 缺口超50萬
2005-11-01 08:58:23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在上周舉辦的2005國際通信設備技術展覽會上,3G(第三代通信技術)成為最大的熱點。盡管3G網絡何時鋪設還沒有定論,但是各大通信運營商已經開始人才的爭奪。今年,NEC通訊在北京組建的“中國3G移動終端研發中心”招聘人數達到70多人,招聘范圍囊括了移動平臺開發、軟硬件設計等10多個領域;西門子(中國)公司則計劃在杭州建設西門子3G研發中心,作為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應用軟件開發基地;前不久,北電網絡也開始招募80名從事WCDMA、TD-SCDMA等3G工作設計師……面對3G的來臨,究竟什么樣的人才能夠被眾多的廠商“鎖定”呢?
3G人才缺口超過50萬
目前,國內的3G人才主要集中在幾個較大的設備廠商當中,其中華為約4000多人,中興通訊、大唐各約2000人,中國普天約1000多人。而面對3G時代的巨大市場,這些技術人才是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
“我們中國3G研發中心現在不到70人,除了從國外帶過來的團隊,大部分都是中國本地員工。”這是當前NEC的狀況。NEC3G產品計劃部有關人士告訴筆者,原來計劃招聘70個崗位,并特地舉辦了一個大型3G人才招聘會,但結果卻沒有招滿。個中原因,一方面是在中國成立3G研發中心的時間不長,而很多跨國公司都已經捷足先登,3G方面的人才已經做了分流;另一方面既具有相關經驗,又適合公司文化的人才還是相對較少。
計世資訊公布的《3G人才市場研究報告》指出,3G的基礎應用環境仍然薄弱,尤其是在3G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口。保守估計,隨著3G工程大規模建設和應用步伐的加快,3G人才的缺口將達到50萬人以上。按照經濟學家胡鞍鋼的估算,3G正式啟動之后,每年直接增加的就業機會在100萬人以上。
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副司長焦桂芳認為,在2G通訊時代,許多大牌通訊設備廠商的研發工作都放在國外,僅在中國設制造工廠。而當前看好中國通訊市場潛力的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許多原本設在北美和歐洲的職位被遷移到中國,其間存在的巨大人才缺口需要通過本地人才招聘填補。更為關鍵的是,3G要求研發與市場和產品的結合更緊密,企業在短時間內更難招聘到這樣的人才。
3G人才需求冷熱不均
雖然3G人才引起各界廣泛關注,但電信和通訊行業的企業卻對這個話題都諱莫如深。實際上,通訊領域的主力企業短期內對3G人才的需求量并沒有想象當中那樣旺盛。
中國網通集團公司總經理岳然告訴筆者,如果3G技術“上馬”,像我們這樣的核心企業對于懂得3G技術的人才需求都不會出現爆炸似地增長。因為大型的電信企業都有完整和長遠的人才培養計劃,不僅早已培養了部分的3G骨干人才,而且對現有的技術研發人員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相關培訓。
一位通訊行業資深人士告訴筆者,3G技術將不會對通訊電信領域的主力企業和運營商帶來太大的影響。從廠商的角度看,像摩托羅拉、華為這樣的核心企業的人才配置培養都是有序的;其次從運營商方面看,聯通、移動等企業一旦使用了3G技術他們也不會自身出現大面積的人才缺口,在技術的使用和維護上他們可以依托廠商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人才需求增長。
信息產業部人事司副司長焦桂芳也認為,與基礎電信運營業相比,增值電信運營業是新興的業務。因此,用人機制市場化程度比較高,人員進出自然也比較自由。但是,由于3G的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不管是人員素質還是人才體系,都和基礎電信運營商存在較大差距,這是目前的現狀。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全面的改善。
3G人才需要特殊定位
與現在的2G或者2.5G相比,3G的產業鏈更長,更多的內容供應商和服務供應商都將參與到市場當中。而對終端消費者來說,3G的導入將大大拓展生活空間。移動視頻電話、高速Web瀏覽等業務將使消費者盡享移動多媒體業務的樂趣。3G的這個特點決定了3G人才的特殊定位。
目前,根據中國通信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摩托羅拉工程學院已經進入3G人才的培訓領域。由數十位各個領域的資深技術專家根據未來3G發展所需要的不同技術領域,制定出相應的認證路徑體系,從而幫助國內工程師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專業技術和業務水平。
北電網絡3G項目經理李書認為,真正受歡迎的3G人才是擁有綜合素質的技術人員。以往的工作中,很多人只是停留在技術層面的開發,而實際的綜合運用的研究相當少。只有復合型人才能夠既熟悉傳統的電信技術,又精通3G技術。這就需要社會上大量的其他專業人才如法律、財務、營銷、管理人才等在掌握自身技能的同時,也掌握3G的相關知識。
中國網通集團公司總經理岳然表示,在3G到來之前,企業都會在人才儲備方面做準備。具體到職位需求上,一個是技術和通用型的技術人才。第二個是客戶管理型人才,也就是管理人才。第三個是國際型人才,就是說不僅在中國可以工作,更需要把目前的業務從國內一直拓展到國外去。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上海:旅游業金秋“挖人”盛行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