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尋鞋第一人到京
趙華推著的白色自行車是5年來他更換的第5輛,而這輛車從去年開始,一直伴隨著他從黑龍江來到北京。
自行車是經過重新裝飾的,車周圍被白帆布遮擋,“走遍中國唯一尋鞋者,趙華,四川綿竹”,這是他在白布上寫給自己的評價。“你仔細看,它是一雙鞋的形狀。”趙華從車上卸下帳篷、背包,當然還有3個裝著所有搜尋成果的袋子,“這車也就是我的床,在山區的時候,搭上木板,把車往巖石或樹木上一靠,然后就睡在上面。”
“從2001年開始,我已經用5年的時間,幾乎走遍了整個中國。”他所有的努力就是得到了300多雙、價值從三十幾元到上千元、來自于53個民族的鞋子,“我只有海南和臺灣沒有去過。從下周開始我要去海南,而在今年內,我想到臺灣。”
去這兩個地方的目的,趙華是為了在一路上找尋到僅剩的三個民族的鞋子:浙江的畬族,海南的黎族和臺灣的高山族。“鞋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這種民族遺產正在流失。”他說,“我每收集到三四雙鞋子就要郵寄回家,讓我媽媽保管。”
2000年底,由于汗腳沒有買到合適的鞋,趙華打算自行設計。但翻閱了許多資料后發現,有民族特色的鞋子已經非常罕見了,把56個民族的鞋子收集起來的想法隨即而生。也就是在這時,趙華辭掉了固定工作開始了計劃好的行程。
他不回避需要社會贊助的說法,并且還有這樣一個設想:“等收集到所有的民族鞋子,并且有了贊助后,我要建世界上第一座以環保為材料、外觀為鞋子形狀的民族鞋博物館。”他補充說,“尋鞋的道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