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王記事]中國鞋王的財富品質
2005-10-18 08:34:05 來源: 東方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溫州人以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書寫著令人矚目的溫州經濟模式,走出了一條富有區域特色的發展路子。從當年的3萬元創業,發展到現在15億元的年產值,奧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振滔的故事就是其中最突出的教材。
1988年,不向命運屈服的王振滔東拼西湊了3萬元,創辦了永嘉奧林皮鞋廠,開始了他民營制鞋業的艱苦跋涉。經過16年的不懈努力與追求,終于發展成
為擁有6億元資產,年產值超過15億元,創利稅1億多元的中國最大民營制鞋業集團之一——奧康集團,主導產品奧康牌皮鞋連續四屆蟬聯中國真皮鞋王的稱號,并榮膺中國名牌稱號。王振滔的創業史證明了一個中國企業家的無悔人生。面對數萬浙商,王振滔大聲喊出了新時代的最強音:夢想是走出來的!
王振滔的成功不僅是企業的輝煌、本人的榮譽,更重要的是他保持著一種對企業、對行業、對社會的強烈責任心。在創業之初,王振滔就以振興民族工業、創建世界名牌、實現產業報國為己任,在企業運營、西部開發、超越自我、回報社會上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同行及社會中產生了重大影響,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個博大胸懷的養成是一點一滴匯成的交響曲,深入分析他的個人發展軌跡,可以看到他的夢想是腳踏實地,具體而清晰的。
一把火燒掉“溫州鞋”
王振滔兄妹四個,家境貧寒。在他剛剛讀到高中一年級時,雖成績優異,只因自己是兄長而退學,以減輕家庭負擔,全力供弟妹上學。十六七歲的王振滔外出謀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跟著堂舅學木工。這樣一種居無定所、食無守時的“游方木匠”生涯,對少年王振滔來說是一種磨難,也是一種磨練。做木匠的王振滔在湖北見到了不少溫州老鄉,他們在推銷電器、服裝、皮鞋,而收入比自己做木工多了幾倍,于是王振滔決定改行做皮鞋推銷生意。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王振滔推銷皮鞋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時,1987年的一場圍剿“溫州鞋”的暴風驟雨席卷全國。南京、上海、湖北等地查抄的溫州鞋堆積成山。杭州的武林門廣場上,當眾一把火燒掉5000多雙溫州鞋……溫州鞋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火燒“溫州鞋”的風暴,使溫州許多皮鞋廠紛紛易幟,但王振滔卻沒有退縮,他以“產品體現人品、人品決定產品”的質量觀念,辦起了“永嘉奧林鞋廠”,就是要用“奧林匹克”精神作為辦廠準則,走出溫州眾多鞋廠靠仿“名牌”起步的圈囿,創出溫州的品牌。從此,火燒“溫州鞋”的這個恥辱,變成了激勵他奮力前行的動力,他也頑強地等待著為溫州鞋雪恥的那一天。
1999年,在杭州市郊中村,經過數年臥薪嘗膽,已經使奧康贏得市場美譽的王振滔和浙江省、溫州市領導在那塊讓溫州人蒙羞的土地上一起點燃了第二把火,把從全國收繳的假冒溫州鞋付之一炬,為溫州人正了名,也為溫州正了名。王振滔說,這把火他等了12年。這把火載入了溫州經濟發展的史冊,2001年,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以“新鞋子舊鞋子”為題,徹底宣告了溫州制造的勝利,王振滔作為惟一的業界嘉賓對億萬觀眾“憶苦思甜”。
與此同時,王振滔高舉溫州制造這桿大旗,挺進了上海灘。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個別溫州企業不敢在自己的產品上標注溫州字樣。2001年3月,王振滔在素有中華第一街之稱的“南京路”上開出了溫州鞋業的第一家連鎖專賣店,在上海引起了極大轟動,為溫州企業進軍上海做出了榜樣。
1998年,他率先在鞋業界導入連鎖專賣特許經營制,到2003年,已在全國成功開設2000多家專賣店,并刮起了中國皮鞋業實施連鎖專賣特許經營的旋風,也為中國皮鞋營銷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借鑒。
在他艱苦的努力下,“溫州制造”從此洗心革面,深入人心。
把意大利車間搬進奧康
在馳騁國內市場的同時,王振滔以戰略家的目光、民族企業家的胸懷,將眼光投向國際市場,瞄準世界鞋都意大利。1999年,他在意大利設立設計中心,將最前沿的鞋業資訊以最快的速度帶回中國;2000年,他在意大利、荷蘭等國設立分公司,將奧康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當年9月,近萬雙奧康皮鞋運往悉尼,奧康皮鞋隨著悉尼奧運會走向了世界;2001年,他以百萬年薪的代價,將意大利設計名師請到中國,擔任奧康首席工藝師,加速了奧康產品與世界潮流的接軌;2002年,他將奧康專賣店旗幟插在了美國紐約,現在奧康在歐美、東南亞等地開設專賣店近20家。
然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制造業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如何提高中國制造品牌的附加值,是每個企業家面臨的大課題。王振滔堅持與國際一流品牌強強合作的策略。2003年2月14日,他與意大利鞋業第一品牌GEOX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從2003年起,GEOX公司產品在中國的市場推廣由奧康全權負責,GEOX公司銷往亞洲和歐美市場的產品和輔助設計由奧康負責,同時,雙方銷售網絡資源共享,這是中國制造的產品第一次得到允許進入國際一流品牌在全球55個國家的50000個銷售網點。
2003年9月11日晚7點,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在黃浦江的一艘豪華游輪上,來自意大利的功勛企業家、GEOX總裁POLEGATO和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舉杯相邀,慶祝他們合作成功。
這一天,GEOX公司總裁夜游黃浦江時握著王振滔的手說:“我們一樣的年輕,我們在同一條船上。”這是一個一流國際品牌對中國企業家由衷的贊許與認同,這也是一次雙贏的選擇。中國“入世”后,GEOX公司一心想進入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而奧康也早就把目光瞄向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在合作之前的一年多時間里,GEOX總裁親率公司骨干赴中國及周邊國家進行商務考察,尋求亞洲合作伙伴。經過深入細致的“明察暗訪”后,GEOX公司認為:奧康具有較強的生產、設計和銷售能力,企業決策層視野開闊,創新意識強,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大手筆投資西部開發
西部開發是國家制定的戰略決策。王振滔以一個企業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積極投入了西部大開發的建設中。經過對璧山的多次實地考察和反復論證,終于下決心異地擴張,在極具發展潛力的璧山建立生產基地,目的在于促進產業升級,打造東西結合、聯合發展的經濟格局。他在考察中發現:西部企業經營理念有待更新,制鞋業整體水平不高,企業規模小,檔次低,競爭力不強。為此,2003年1月9日,奧康集團與重慶市璧山縣人民政府簽訂聯手打造“西部鞋都”的協議。根據雙方的合作協議,建設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計劃用地2600多畝,總投資逾10億元,兩年內工業園初具規模,建成后將引進100多家制鞋企業,達到年產皮鞋超億雙的生產水平,建成西部最大的皮鞋生產基地,同時也將創下東部企業西部投資之最。王振滔斥資打造“中國西部鞋都”,展現了東部鞋業企業家投資西部建設的大手筆,同時也拉開了東部企業家投資西部建設的序幕。
王振滔在接受采訪時說,奧康集團決定投資璧山,一方面為了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為中國皮鞋行業和西部地區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另一方面是看中了當地的區位和產業優勢,希望通過建設西部鞋都,提高璧山鞋業的市場意識和品牌意識,實現東部和西部聯動發展。他同時還表示,工業園建成后,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市場繁榮、環境優美、文化發達、服務一流的中國西部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集鞋業科研、培訓、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化的鞋業產業基地。
據了解,西部鞋都建成后,除了帶給西部數億資金,還將為當地解決5萬個就業機會。目前,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已建成937畝,包括奧康在內的浙江省的30多家與制鞋業相關的企業同時進入到了西部鞋都,已經解決就業2000多人。
這是迄今為止,浙江企業家在西部最大的一筆投資;西部鞋都也是西部地區最大的一個民營工業園。
首家催生民營財團
如果說溫州制造、中國制造、西部鞋都僅僅是王振滔在皮革工業上的創新與探索,那么,2004年6月16日由王振滔倡議、溫州九家不同行業的領袖企業共同注資成立的中國第一家無區域性的財團——“中瑞財團”的掛牌營運,則是一個青年企業家產業報國夢想的極大釋放與擴張,他使得“財團”這兩個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
王振滔經營的奧康集團連續多年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第二位。在奧康高速成長的同時,王振滔卻敏感地發現,溫州先前一輪的先發優勢已經開始弱化,地理環境的限制,以及能源、資源的緊缺和人才的匱乏等問題越來越多地擺在溫州人面前,在他看來,溫州企業只有聯合起來,才能突破資金、資源、人才等瓶頸。因此,王振滔提議成立一家跨行業的投資實體,王振滔的主張很快得到溫州很多企業家的贊同,經過一輪輪談判,最后形成每個產業1家,共9家企業入盟的格局。于是,便有了以“融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于一體”為發展目標的投資控股型企業——中瑞財團控股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據了解,成立后的財團將通過民營財團廣泛聚集和調動規模龐大的民間資本,以求能夠積極參與和支持國家的重點建設,能夠規模化參與企業改組中的并購與轉股改制。
中瑞財團成立后,王振滔被推選為中瑞財團副董事長兼新聞發言人,他在回答關于中瑞運作的問題時表示,中瑞財團將實行規模化的現代公司運行方式,即所有權、經營權與控制權嚴格分離,經營團隊社會化、職業化和高度專業化,以探索通過財團經營模式促進區域民營經濟發展為最基本的主旨;以演進“溫州模式”,演化“新分享經濟時代”的先進民營企業文化生態為己任;以實現民營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為使命。
財團的成立,在中國實現了民營企業經營體制上的重大突破,中瑞財團可整合的100億運作資金,讓民營企業可同眾多的國有企業一樣,在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上發揮同等重要作用,這也標志著以王振滔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家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己任,樹立了更加博大深遠的愛國情懷。這個榜樣作用將會是一個里程碑。它將會記錄下中國民營企業家銳意進取的膽識與魄力。
悲天憫人慈善為懷
溫州這塊貧瘠土地上養育出來的王振滔,善良、淳樸是他身上始終具有的優秀品質。他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先后向社會貧困弱勢群體捐助了2465萬元。少年時的遭遇,讓他深深認識到了學習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為此,向教育事業捐贈是他人生的又一夙愿。2002年6月,他與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簽訂協議,捐資1000萬元建立浙江省大學生助學專項基金,以資助浙江省全日制本專科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奧康路,奧康班,奧康資助生——每一個愛心助學的故事都銘刻著王振滔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這些在王振滔眼里看來都還只是起點,遠遠沒有結束。2004年,王振滔又在籌備成立2000萬元的“王振滔慈善基金會”和200萬元的“浙江中瑞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基金會”,他想用自己的力量為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在奧康,有一句話叫做“質量是基礎,品牌是生命,人才是根本”。王振滔對“人才”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不僅具備高學歷、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才叫“人才”,而普通一線員工也是“人才”,因為只有他們以辛勤的工作、敬業的精神和熱情的服務態度才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并推向市場,讓消費者認可,他們是企業的主體。因此,王振滔在沒有修建集團總部行政大樓之前,就為員工建起了漂亮的職工宿舍樓。而今又花近3000萬巨資按照三星級標準建起了現代化的員工生活小區,能一次性安排3000人入住。包括5幢員工宿舍、1幢干部宿舍、食堂、購物中心、娛樂中心、球場、浴池等,占地達30余畝,環境優雅。為了激勵員工創新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奧康制定了一系列獎勵辦法和規章制度,評先進模范,搞“奧康專利”發明,每年拿出20萬元,獎勵那些生產管理、開發設計和營銷工作提出新思想、好點子的員工。
現代化的職工宿舍樓和活動中心、名廚掌勺的食堂餐廳、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這些都讓員工心情舒暢,對企業產生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每天雷打不動的早上集訓、質量宣誓;常規化的軍事訓練、技能培訓;長期性的“奧康論壇”講座、商學院“奧康班”學習;以及經常性的黨團組織活動和企業“愛心基金”的真誠扶助,奧康舍得投入時間、金錢、人力、物力,換來了一支質量意識強、敬業穩定的員工隊伍,員工在奧康感受到的是溫情、責任、進步以及“團隊”的意識。
王振滔的事跡并不驚世駭俗,但他一步一個腳印走過的路卻清晰可辨。隨著事業的成功,他的胸懷和眼界也在逐漸的寬廣,從打造奧康品牌、溫州品牌、中國制造品牌,到西部鞋都品牌,直到中國最大的財團中瑞品牌,那升騰心中的熾熱情懷一次比一次寬廣,并都一一由夢想變成了現實,鼓舞和激勵著每一位奮發向上的中國企業家。2002年他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是國家對他十幾年堅持拼搏、勤勞奉獻的最高獎勵,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譜寫了一個創業者產業報國的生動樂章。
縱覽王振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們驚異地發現作為一個以制造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居然有那么宏大的思路和深厚的企業文化積淀。正所謂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究其原因正是那一腔懷揣祖國,背負民族責任的使命感使然。
王振滔曾說,最大的品牌是祖國,沒有國家的富強,就不可能有奧康的今天!
王振滔正用實踐履行著奧康集團的品牌理念——夢想是走出來的!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民間鞋展]謝飛國內首次個人鞋展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