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暗戰,中國勝算幾何?
2005-10-14 08:36:52 來源:《環球》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美國、德國之后的第三大貿易國,中國也連續幾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投訴最多的國家,投訴方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
比之去年在西班牙發生的中國鞋被燒事件,今年以來整個對外貿易環境似乎變得更加嚴峻,一股對中國商品“設限”的潛流夾雜著死灰復燃的“中國威脅論”給中國未來的商品出口投下了巨大的陰影。
“沒有哪個國家希望發生貿易戰!敝袊鴮ν饨洕Q易大學教授桑百川在接受《環球》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是否發生貿易戰,不僅取決于中國單方面的努力,也取決于對方。如果在國際貿易爭端談判中,對方采取過激行為,不能做出妥善的貿易安排,發生貿易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所幸,中歐紡織品爭端最終沒有演變成貿易戰。但可以想見,今后針對中國商品的摩擦還是會高頻發生,“真正的自由貿易并沒有實現,貿易保護政策在各國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的產品,受到貿易保護政策的限制會越來越多!
但是在指責外國貿易保護的不公正時,也應當對自己的外貿超常增長進行反思。有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外貿出口尚處于模仿階段,多以低價取勝,有些是在從其他國家的生產者手中搶份額,這必然會打破國際貿易市場原有的平衡。
而且,中國生產量的增加會壓迫國際市場供給,對于國際市場物價和市場秩序都可能帶來影響。何況,我國外貿過度依存美、歐、日三大市場,一旦這些市場經濟出現滑坡,我國經濟將受到嚴重拖累。
因此,有專家認為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應實行外貿適度發展的戰略,使本國的貿易增長速度和方式與國際市場相協調。
為了緩解貿易摩擦,早有專家指出國內企業也要擴大對外投資。在國外建廠生產不僅能幫助所在國的就業,而且從第三國出口的產品也能利用國際貿易規則避免一些摩擦。
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際環境不容樂觀。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在接受《環球》雜志采訪時說,相比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走出去”,中國企業“走出去”門檻更高,外面已是強手如林。
現在,全球6.9萬家跨國公司的貿易已占世界貿易的60%以上,其對外投資占全球直接投資的90%,控制了全球知識產權的70%。無論民企還是國企,目前都無實力直接挑戰這些跨國公司。而且,對那些既得利益者來說,后起者的強大本身就是一種罪過。因此,他們給中國公司國際并購的騰挪余地不可能很大。
對于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熱,何曼青認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時機尚未完全成熟,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大規模資本輸出的階段,更多的還是全球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上洗牌。我們整個國家都面臨著全球并購的沖擊,我們更多的是如何面對海外的并購對于中國的影響”。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