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大跨國公司裁員談如何控制機構膨脹
2005-10-13 16:24:56 來源:HR管理世界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機構、人員膨脹是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成本的大敵。許多人認為機構、人員膨脹是國企和政府機關的專利,孰不知,這一頑疾是每一企業都難以醫治的,就連看似管理先進、組織嚴密的國際性大公司也不例外,目前的多家跨國公司裁員就可見一斑.更不用說中國目前正處于幼年時代、缺乏管理力量的股份制企業及私企了。
機構、人員膨脹來源于管理人員一種想以機構數顯示企業或部門的強大,想以下屬人數多少顯示自己權力大小的自然沖動。要想防止、抑制,必須運用一系列綜合性的預防治理手段。
一、機構、人員膨脹的常見原因
1. 帕金森定律:原始動因 英國著名管理學家帕金森在分析組織的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的原因時,指出人員的晉升機會與機構增加成比例,所以人們總是希望 多增機構,他形象在描述了為種心理和行動的過程。
譬如有一位經理A君,碰到工作太忙(或者自我感覺太累了或者自我感覺太累了),就要增加人,因為用提高工作效率的辦法來解決他認為是劃不來的。但是,他也不會增加一位與自己旗鼓相當的B君來幫助自己工作,因為日后如有晉升機會,B君就成了他的竟爭對手;而且,他也不愿意只請一位C君來作助手,因為日久天長,C君就有可能成為B君的角色,對自己形成威脅;那么,最有利的作法是同時采用C君和D君作助手,這樣可將工作分約C君和D君兩人承擔,讓C、D兩君相互制約和牽制,這樣A君就可在上作領導,掌握全局;
有朝一日,C君感到工作太忙了(無疑會走到這一步的),C君會向A君抱怨的,A君出于經驗,也會給C君配上兩個助手的;
在C君有兩名助手時,由于D君與C君的地位相當,為了避免矛盾,A君也得照樣給D君兩名助手。
這樣一來,原來A君一個人作的工作,變成了一個以A君為首的七人塔型三級組織來作了,于是A君的晉升,便成為水到渠成,指日 可待的事了。
帕金森還進而提出,一個人做的工作由七個人來作,它比一個人干時還要忙,因為七個人之間將形成許多的相互關系,制造出許多新工作,七個人都將會顯得很忙,連A君也將比往日要辛苦。這樣就形成了機構膨脹、效率日益低下的局面。
因為:
職員的晉升機會與機構增加成比例,所以人們總是希望增加機構。
一個人的工作由幾個人干,比一個人干時還忙,因為這些人之間將形成許多的相互關系,制造出許多工作,幾個人都將會顯得很忙。
組織的歷史越久,規模越大,成員人數越多,關系就越復雜,扯皮的事就越多;
組織的規模越擴大,成員的質量就越下降,因為主管采用新人,都不愿新人的水平比自己高
這樣的弊端,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克服,而任其發展,那是很危險的。帕金森以1個數學公式來表示:機構越大,關系就越多、越復雜,要增加的人也就越多,而增加的人多了,機構就又要擴大。這樣的惡性循環過程,可用公式(6-1)來表示:X=(2Km+I)/n, 式中 K-代表一個用通過增加部屬人數的辦法來達到升遷的目的的管理人員,m-組織內部扯皮所浪費的時間1年中浪費的勞動日數, I- 該人任職年齡與退休年齡差, n-所領導的單位數, X一1年中增加的新人員數。
2. 機構設置不合理 :職能部門太多,"頭重腳輕"; 職能重疊 ;層次過多 。
3. 人才短缺
企業高素質、高效能人才短缺,工作環境稍有變化,便不得不采用招聘新人的辦法解決。
4. 管理標準化不到位
部門職能、人員職責、用人標準沒有以書面的方式確定下來,使招聘人員缺乏依據,用非所需,結果又需要下一輪招聘。
5. 缺乏人力資源計劃
人力資源計劃中重要的計劃之一就是人員需求(招聘)計劃。由于缺乏計劃,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業務部門要求盲目,導致人員無謂增加。
6. 工資無預算
只要企業有錢,經理們都希望增加自己所屬人員。但如果企業有嚴格的工資預算,這種"沖動"會被抑制住的。
二、診斷方法
企業如何知道自己得了"膨脹"病呢?
首先,看看是否出現以下癥狀:
業務部門對職能部門意見不斷
小道消息滿天飛
領導用于處理部門、人際糾紛的時間大大出超
會議不斷
決策難以落實
其次,在企業內部進行調查:
1. 調查機構設置
有無重復職能部門?
是否"頭重腳輕"?
公司共有多少管理層次?
每一層次人數有多少?
2. 調查命令系統
是否政出多門?
命令能否暢通無阻到達?
3.調查溝通系統
部門之間互相了解嗎?
管理層與員工思想交流多嗎?
員工人際關系融洽嗎?
4. 調查權責分配
員工對自己的職責清楚嗎?
員工認為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上級授權充分嗎?
同一工作所涉及部門及人員有多少?
有沒有既無責也無權的人?
5. 調查工作分配
從事同一性質工作的人員工作量分配是否合理?
工作量飽和嗎?
工作量不飽和的是那些部門,那些崗位?
6. 調查人員素質
人員素質是否滿足工作說明書要求?
員工的整體業務素質如何?
員工的敬業精神如何?
7. 調查工資預算
有無工資預算?
預算編制的依據?
如有預算是否經常突破?
最后,有必要對離職人員及客戶進行調查,調查對企業各方面的看法。 在職人員由于種種原因,對調查會表現出一定的防范、懷疑心理,這種心理會使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離職人員由于已經離開該企業,只要愿意接受調查,一般情況下會流露其真實的看法。
對離職人員的調查重點為:企業效率,人際關系,對管理層的看法等。 客戶是企業形象的一面鏡子。客戶對企業的看法一般比較客觀。對客戶的調查重點為企業效率及人員素質。
三、處方
1. 嚴格按照人力資源計劃實施人員招聘
人力資源計劃規定了本年度人員招聘的數量、規格,是建立在對人員需 求進行預測,對人才市場供給狀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的,除非該計劃是 人力資源部門瞎湊成的,或公司目標發生重大變化,應完全按照該計劃實施招聘,不能隨便修改,給人員膨脹打開方便之門。
2. 控制工資預算
業務部門超出預算,其超出的部分從其部門提成中扣除,如沒有超出, 剩余部分可由部門處置;對職能部門應規定不得超出預算,并使部門人 員工資與其人數成建立聯系。
3. 提高錄用標準
人員膨脹的原因在于由于用人標準偏低,從而使人員供給充足,人力資源部門能很輕松地招聘進人員。而招聘程序實際包含兩個同等的組成部分--吸引和勸阻。提高錄用標準,阻止了一部分素質相對較低、經驗相對不足的應聘者,同時也抑制了膨脹速度。
4. 對初級或輔助崗位大量使用兼職人員
畢竟仍有許多人在尋找工作或尋找合適的工作,而且這種趨勢將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的發展越發明顯。
使用兼職人員的好處:
減少了正式員工
儲備了人才,增加了在職人員的壓力
具體操作上,可將人員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骨干員工,包括公司管理骨干及業務骨干,公司可與其簽訂長 期合同,如5~10年;
第二類為&現,有的人說不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不同的人卻同時對一個目標負責任。這樣,富余人員將暴露無余。
推行目標管理,將目標分解到人,變工作量考核為工作結果考核, 這樣避免了因工作量大而增加人員。
8. 進行組織變革
組織結構一般情況下不宜隨便變動。但當公司有明顯的部門只能重疊,人浮于事,溝通困難,指揮調動不靈等情況,或公司經營戰略發生重大改變時,就必須進行組織變革了。
一般部門有三種類別:
一是生產部門:在商業服務業中稱之為服務部門或營業部門,在制造業稱車間,還有技術部門、營銷部門等。
二是控制部門:主要是指企業中的辦公室、人事部、財務部等。
三是支持部門:也稱內部服務部門,包括總務部、保安部、商業服 務企業的工程部,制造業的維修部門等。
進行組織變革不僅要變革生產部門,也要變革控制、支持部門。
裁減多余機構 一般為用于協調的各類委員會。
合并類似職能機構 如有職能重疊現象,則需要合并。如公關部負責客戶、媒體關系;市場部負責同業關系;辦公室負責行政關系;采購部負責供應商關系等,如發現有任何交叉重疊職能,應盡快解決。
減少管理層次及增大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指一個管理者有效管理下屬的人數。
英國著名的管理顧問林德樂.厄威克認為,上級管理人員有效管理下屬的人數為四人,他認為,沒有一個監督員能夠直接管理超過五人或者至多六個工作相互連鎖的下屬的工作。這一原則被后來許多管理學家所推崇。而在組織的最低層次可以比較多,為8-12人。 管理幅度應多寬才是有效的,在實際工作中,總是千差萬別的,美國管理學會對100家大公司的調查中,向總裁匯報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人數從1人到24人不等,平均數是9人,而在41家小公司中,25個總裁有7個以上的下屬。一般來講以不超過8人為好。
由于一個管理人員有效管理下屬的人數是有限的,因此產生了管理層次,特別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層次也不斷增多。管理層次起因于管理幅度的限制。若一個組織的人數不變,管理幅度寬,管理層次就少,反之,管理層次就多。
由于管理幅度的大小不同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管理結構,一種是管理 幅度窄,管理層次多的高長式的組織 結構。另一種是管理幅度寬,管理層次少的扁平式組織結構。
在高長式的組織結構中,每一個管理人員下屬人數少,但為達成組織目標所需的人員數量卻多。
扁平式的組織結構主管人員管理幅度寬,層次少,為達成組織目標所需的人員數量也少。
一般來講,企業規模越大,管理層次越多;在業務一定的情況下,管理層次越多,所需人員越多。所以,只要管理幅度不超過企業人員的管理能力,管理層次越少越好。(竇茂利)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管理精粹七十則(一)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