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的“泥腿子”
2005-08-31 10:35:50 來源:浙江在線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王賢1994年從安徽來到浙江打工。11年來,這位農民工從制鞋工成長為技術創新能手、車間主任、生產廠長。他在溫嶺入黨,被評為溫嶺“十佳外來創業青年”、臺州市“百佳青年”,如今成為“兄弟”鞋業公司的股東。王賢的奮斗經歷,讓廣大農民工看到了希望:只要肯吃苦,只要敢創新,進城的“泥腿子”也能事業有成。
艱苦打工只為學技
“看到溫州人一個個富起來,我覺得自己少的就是本事。我暗自發誓:打工不為賺錢,要學一門技藝。”
高中畢業的王賢最初在溫州的一家鞋業公司打工,當撬模工。他很珍惜這份工作,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上班,將車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每天晚半小時下班,將生產工具一一整理好。就這樣做了半年,王賢當上了倉管員。
企業老板看到了王賢的能力,讓他擔任注塑車間主任,工資從600元調到1500元。1996年初,他得知有種鞋底噴漆新技術剛在溫州“落戶”,便“跳槽”到了一家臺資企業,從每月拿700元工資的普通工做起。一年后,他學會了這門新技術。當時,有企業愿出月薪4500元聘請他,但他沒有動心:“如果沒有讓我施展的平臺,我不出來。”
1997年,溫嶺斯美特鞋業公司很理解他的“心思”,為他買來一條噴漆流水線,選出30名最優秀的工人給他,并和他簽訂了年薪5萬元的3年勞動合同。就這樣,王賢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技高一籌當上股東
1998年初,王賢帶來的這項新技術在溫嶺一炮打響,使產品從外觀到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當地同行紛紛前來取經,無形中“斯美特”成為當地鞋業的“龍頭”。
當時已經成為經營廠長的王賢并不滿足,平時他經常謀劃著上高檔鞋類,上“PU聚胺脂”生產線。為上這條線,他又回到溫州當起了學徒。
去年5月,在兩次與“斯美特”續訂勞動合同期滿后,他離開了這家企業,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他投資30萬元參股“兄弟”鞋業公司,成為企業的股東。王賢說,他睡在床上都在想,要通過3年的努力,在溫嶺辦一家有兩條生產線、300多工人、年產100萬雙鞋的鞋廠。要讓大家知道,我們農民工也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熱心相助家鄉民工
王賢進城不忘家鄉父老,每年春節過后,他的家成了“民工招工站”。郎溪縣十字鋪鎮千名民工經他介紹,來到浙江打工。
余仁德現在是“香江鞋業”的管理人員,也是王賢當年從家鄉帶出來的。余仁德說,當時身無分文,連車票也是王賢買的。老鄉袁長標到溫嶺后,王賢介紹他在“泰江”鞋業公司做了兩年噴漆工,還把一些噴漆配方傳授給他。袁長標說,多虧了王賢幫忙,現在年薪有2萬多元,老家也造起了新房子。
在溫嶺市橫峰鎮,王賢一家仍住在農民房里。對于這個家,許多來自十字鋪的農民都稱其為“民工之家”,而王賢的手機被人稱為“家鄉民工急救熱線”。有一次,老鄉王浩患感冒到鄉村醫院看病,打青霉素過敏。王賢為其掛號、配藥、付費,一直陪到他第二天醒來。王浩說,從家鄉來的上千民工,人人都是靠王哥幫助站穩腳跟的,王哥真是個好人。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追逐夢想的“泥腿子”
- 下一篇:戰疫·秀洲丨小紅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擊疫情的腳步不會停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