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晉江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時
2005-08-18 10:30:00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借力匯改再升級
“人民幣匯率調整對我們生產出口企業占很大比重的晉江來講,不僅是挑戰,更多的是機遇。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機遇就在眼前。”晉江市市長楊益民說。
晉江在福建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重要。作為一個縣級市,目前其國內生產總值已占全省的1/14,去年財政收入達33.7億元,今年上半年又突破了19億元。這個市各類企業現已超過了六萬家,聚集起了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鞋業制造、紡織服裝、化纖工業、建筑陶瓷、輕工雜品等五大類傳統支柱產業和化纖、車輛機械、生物醫藥、紙制品和新型材料等五大類新型優勢產業。
“經濟發展的上述業績,源于我們對戰略機遇的準確把握。我們嘗到過利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進行產業升級的甜頭!”談到這些,楊益民顯得十分激動。
昔日:砸錠聲中紡織業又上新錠
晉江傳統產業迎來第一次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機遇,是在1999年。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后,國內紡織產品過剩,紡織業一片蕭條,1998年底,全國紡織業響起一陣陣砸錠聲,而這一年晉江卻上了3000多臺(套)的新紗錠設備。“上新紗錠設備就是看準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楊益民說。
“亞洲金融危機為結構調整帶來曙光。”受貨幣貶值影響,原先在生產傳統高檔面料的日本、韓國等地,原材料價格拉升,導致其逐步失去競爭力。而當時人民幣堅挺,加上勞動力和生產成本相對低廉,上了新設備后,在國際紡織品市場上晉江產品的強大競爭力令人刮目相看。
晉江紡織服裝產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1999年的突飛猛進如今結出累累碩果,目前已成為當地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國內重要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形成了集紡織、染整、成衣生產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晉江傳統產業十分天下,紡織服裝產業有其三,現有3000多家相關企業,產值超千萬元的234家,超億元的30多家。2004年行業產值突破230億元,出口創匯超8億美元。
如今:產業升級將在匯率調整中起步
人民幣匯率調整半個多月以來,盡管楊益民每天都收到有關企業在外貿出口中的損失報告,但他堅信,第二次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時機到了。
記者近日在晉江調查發現,受匯率調整沖擊的主要是那些已接外貿定單的企業。晉江力達電子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黃梓強告訴記者:“目前承接國外定單已到了9月份,由于匯率調整,這些定單將使公司損失約70多萬人民幣。”
據記者調查,從事制鞋、服飾、低端電子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生產型企業,以及從事外貿中介服務的公司,在匯率調整中普遍出現利潤下滑的現象。
有專家分析認為,外貿企業受匯率調整影響大小,取決于企業轉嫁成本和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依靠價格競爭、出口利潤率較低的企業,如輕工紡織等附加值低的行業。高端電子、機械制造、造紙等行業,其技術和資本門檻較高,規模效益比較顯著,受的影響較小。
楊益民說,晉江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較多,利潤空間小,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只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向生產附加值高的產品,才能應對匯率的調整,才能增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第二次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就從此邁步。
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然淘汰競爭力弱的小企業,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企業如果不想被淘汰,必須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側重于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加快產品更新步伐。”黃梓強深感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外貿中介需要規范經營和提升內涵。“有40多個國家、300多個商貿公司在晉江設有辦事機構。匯率調整肯定會使一大批從事外貿出口中介服務的企業倒閉。如今什么人都在做外貿,不規范、不正當的經營降低了中國企業的對外競爭力,使進口國家和進口商坐收漁利。如不進行調整,我們在國際貿易中會逐漸喪失主動權。”晉江市加怡進出口貿易公司總經理李啟哲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更重視,“引進高級專業人才或者‘外腦’,進行防風險和抗風險應對措施研究,如采取信用證保險、多方國際客戶溝通協商等。”
未來:深度融入國際產業分工
政府推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應有所作為。楊益民介紹,晉江市業已出臺三項措施:
支持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和提升產業內涵,打響區域經濟和企業產品的品牌。因此,在企業進口設備、技術信息、產品檢測、員工培訓、金融融資等六大方面,政府給予全方位配套服務。
在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的過程中,構建行業協會,在“政府(發起人)—行業協會(支撐方)—企業(受益人)”的市場經濟三角架構中,行業協會充當了重要的中介角色。行業協會不僅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起到戰略傳導和政策橋梁的支撐作用,還將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談判代表的角色。
積極促進外貿出口型企業“走出去”,鼓勵企業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加快產品自營出口,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
廈門大學教授李非分析,晉江近十年的發展之路類似于臺灣地區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發展時期。當時,從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中緩慢走出來的臺灣,首先對傳統產業進行全面整合,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逐步擴展到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提高加工層次與制造水平,工業化取得明顯進展。然后,大力培植行業協會,增強企業向外拓展市場空間的底氣,進而推進國際貿易自由化。到90年代中期,臺灣地區的經濟結構與形態成功轉型,進入后工業時代。
李非告訴記者,晉江的傳統產業在匯率調整中再次進行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必將會引來更多的優質臺商資本注入。未來四五年內,晉江傳統產業將全面實現現代化,深度融入國際產業分工合作的大潮中。李非預計,煥發新生命力的晉江傳統產業將在海峽西岸大經濟區內顯現強大活力,在國際貿易中將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