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 奧康“借雞生蛋”
2005-08-08 17:08:50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國人民銀行7月21日發布公告稱,自2005年7月21日19時起,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出口價格的相對提高,原本1美元能買的貨物,現在需要1.2甚至1.5美元來買了。而價格優勢,正是Made in China的真正生命力。所以,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所謂成本上升,將嚴重影響在出口業務中占據1/3強的輕工行業的出口。
與其他類產品相比,鞋類產品在輕工出口比重中占著橋頭堡的位置,對外依存度非常高,作為輕工行業里的出口冠軍,鞋類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的態度更具代表性。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出口鞋類產品152億美元,進口4.7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47.3億美元,占全國貿易順差總額的46.1%。
在人民幣升值的浪口,對于鞋類出口企業來說顯然是最為黑暗的時刻,中國鞋類出口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如何?中國制鞋業如何走出去?如何實現出口可持續發展?這可能是所有外貿出口企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升值2%企業尚可承受
升值2%對于制鞋企業的影響和沖擊有多大?有人曾放出危言,一旦匯率調整,一些對出口依賴性強的小企業馬上就會感受到壓力,甚至出現虧損、倒閉、裁員等規模性風險。
對此,溫州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次人民幣升值只是在一定小范圍內的變化,所以影響不是特別大。比如,同樣的鞋商品在美國市場上,日本產的賣50美元,韓國產的賣40美元,中國產的賣30美元。人民幣升值2%,成本僅增加0.04(加工貿易)至0.5(一般貿易)美元,市場價格升到30.2—33美元,其價格仍然具有競爭力,即使銷售量略有減少,只要外國進口經銷商能保持穩定的最低期望利潤,他們一樣要進口中國鞋。
據了解,人民幣升值2%的確給當地上千家有外貿業務且通過美元結算的制鞋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但一般溫州制鞋企業的外貿訂單金額都比較小,即使人民幣升值2%,相對損失還是比較小的。
“我打聽了所有做外貿的朋友,大部分都提高了產品出口單價。” 國內制鞋業排名第二的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的吳先生分析道,人民幣升值是官方行為,任何出口企業都必須考慮到此政策所帶來的損失,因此,為規避人民幣升值而提高產品出口單價的做法,目前已成為出口企業“公開”的秘密,特別是在利潤較薄的輕工行業顯得更為明顯。
吳先生介紹說,就在7月21日人民幣升值以后,他所負責北美貿業務簽單標的額已累計達100多萬美金。吳先生顯然對自己的業績很滿意,他說,與我打交道的客戶大部分都是講誠信的老客戶,在和他們談判過程中,我只要一提及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外貿風險——利潤損失時,對方均表示愿意接受。
“人民幣升值同退稅降低、原材料漲價等外貿風險因素一樣,一方面要預防,另一方面則是要講誠信。”在吳看來,在與客戶談生意時,貴在一個“誠”字,一般來說,客戶也要講求合作伙伴的穩定,所以,像人民幣匯率這樣的風險,客戶都會理解的。
同處奧康進出口公司的連先生對吳先生的看法表示贊同,他指出,要預防這種經營風險的有效途徑是可以通過在合同中設立相應條款來規避。連先生同時表示,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設立這樣的條款,若雙方都有意向并達成共識,也是可以設立的。但一般在300萬美金以上的外貿訂單是應該設立這樣的條款,諸如鋼材、煤炭、糧食等大宗國際貿易訂單,協議中要提到當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時,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出口價格,這樣貿易雙方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借雞”與“養雞”之辯
“諸如人民幣升值這種經營風險,如果‘成本’和‘出口’都是用美元來計算的話,風險就可以規避。”有關人士表示,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的途徑有兩種,即在加工貿易中,主要的原材料可以用美元從國外進口,而出口時又同樣以美元出口;而在一般貿易中,要以生產中高檔產品為主,提高科技含量,平均每雙鞋的出口價格比其它鞋高出5-15美元,即使減少一部分利潤,仍有利可圖。
有專家指出,這些措施只能應對鞋業出口短期內的風險。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怎么辦?如何才能實現中國鞋業出口可持續發展?
對此,業界人士眾說紛紜,有的贊同“養雞下蛋”模式走“產-供-銷”一條龍之路,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有的贊同“借雞下蛋”模式給國外客戶做OEM,賺取加工費;而有的則贊同新式的先“借雞下蛋”后“養雞下蛋”模式,即先煉好內功(非簡單的OEM),再利用別人的網絡走出國門(借道出海)。最終目標都是讓產品“走出去”。
直接“養雞下蛋”者,“精神可嘉”但以失敗而告終者居多,有資料表明,要在某國形成一個較好的銷售網絡,至少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投入巨大;而“借雞下蛋”者通常是給國外客戶做OEM,賺幾塊加工費而已,更談不上是創品牌;先“借雞下蛋”后“養雞下蛋”模式一直備受國內眾多學者和業內人士看好。
奧康與GEOX公司合作,為其加工。在代加工階段,主要不是賺加工費(區別于一般的OEM),而是通過加工了解它的市場,了解當地流行什么,因為一般來說意大利的流行世上比中國提前半年到一年。另外,通過加工會發現每一個國家所訂的款式都有哪些不同,這樣就避免奧康走出去后走太多彎路。王振滔坦言,說實話,為GEOX做訂單,奧康到現在還沒賺到錢。但我非常非常感謝GEOX公司。GEOX與奧康合作,深刻改變了奧康和我本人兩點:一個是時間觀念,一個是效率觀念。舉個例子說,奧康原來一條做400雙鞋子的生產線,現在翻一番都不止。而這一切的改變只用了25天。
“從某些方面來講,我們第一步跟GEOX合作非常成功,基本上已經達到我們的目標,也就是說利用GEOX把奧康的品牌帶出去了。在意大利及歐美,大家都認識跟GEOX合作的奧康。第二步的話,有些國家已經有奧康的東西走出去,因為前面有GEOX帶路,我知道哪些地方會出什么問題。從文化、生活習慣來說,我們首先對亞洲這一塊幾乎已經做好了準備,原來是摸著石頭過河,還不放心。”王振滔在總結與GEOX的合作時指出。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現在90%以上的制鞋企業都是為別人做OEM,還沒有真正在國際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強大的銷售網絡。而奧康漸漸掌握了核心技術,掌握了市場流行,也掌握了主動權。
種種跡象表明,奧康先“借雞下蛋”后“養雞下蛋”的營銷模式,正是利用別人的理念、技術成就自己的事業。按照奧康的想法,現在是蓄勢待發,到有一天把內功練好了。今年練一年,明年再練一年,可能后年就可以出去了。
應對風險的新思維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鞋業出口而言,只是出口道路上的一個小風險,”如同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吳先生所講,在外貿業務中通常會遭遇退稅降低、原材料漲價等風險因素,很顯然,只有通過提升產品檔次和品牌附加值,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才能真正在未來的世界鞋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世界鞋業的制造中心上世紀60年代在意大利,70年代向日本、韓國轉移,80年代棲身中國臺灣,90年代后登陸中國大陸。產業轉移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追逐成本優勢的過程,但這種轉移也說明成本優勢不是長遠之計。看來,中國鞋業要走向世界,還得靠真本事。
之前,在中國鞋類產品出口海外市場過程中,已經遭遇過“西班牙焚鞋”、“俄羅斯查封”等事件,地處溫州的一家出口企業向記者分析,出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低價位的皮鞋,這些鞋大部分是在中國購買原材料,生產成品鞋后出口到國外,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使這些制鞋企業遭遇到更大的壓力。
在經受西班牙焚鞋事件和俄羅斯扣鞋事件的過程中,作為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奧康皮鞋一直備受媒體關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曾明確提出,“要以品牌應對挑戰,使其超越文化、地域、民族、國家的界限,成為一種全球共享的時尚和流行。”據了解,西班牙和俄羅斯都是奧康出口的主要國家之一,但在兩次遭遇事件中,奧康均毫發未損。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對記者表示,目前,輕工出口產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仍然較少,企業應該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人民幣升值給中國企業帶來的風險。
對于人民幣匯率調整給企業帶來的出口風險,中國皮革協會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中國皮革協會作為行業性組織,早在人民幣升值前就已經提醒一些出口制鞋企業在簽訂訂單時,要考慮人民幣升值和加息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盡量避免匯率調整引發長期訂單出現“賠本”生意。
有專家也認為,目前以鞋類產品為代表的輕工業普遍存在的研發設計能力弱,缺乏跨國品牌,產品檔次不高,自主引導市場消費能力弱以及出口增長主要依靠價格競爭和數量擴張等問題,不僅制約了我國鞋產品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也極易引發國外貿易保護主義。
而不管是國外企業設置的貿易壁壘還是美國、歐盟等呼吁人民幣升值的“把戲”,我們都應該以此為改變現狀的動力,提高產品品牌度和附加值,就如前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現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所言,即使人民幣升值100%,中國出口企業仍具有競爭力。因為中國企業立足內地本身就具有成本上的比較優勢,制造環節向中國的轉移也是不可逆轉的。
相關背景
王振滔,今年40歲,奧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出身清貧的他曾做過3年木匠,跑過5年推銷。1988年以3萬元起家,創辦了奧康集團的前身———永嘉奧林鞋廠。經過17年的艱苦創業,他把一個家庭小作坊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超過18億元的中國民營百強企業,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位。
相關專題
·人民幣升值 中國鞋企何去何從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的影響不言而喻,作為制造行業又是傳統行業的制鞋業,所面臨的局勢也岌岌可危
中國人民銀行7月21日發布公告稱,自2005年7月21日19時起,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出口價格的相對提高,原本1美元能買的貨物,現在需要1.2甚至1.5美元來買了。而價格優勢,正是Made in China的真正生命力。所以,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所謂成本上升,將嚴重影響在出口業務中占據1/3強的輕工行業的出口。
與其他類產品相比,鞋類產品在輕工出口比重中占著橋頭堡的位置,對外依存度非常高,作為輕工行業里的出口冠軍,鞋類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的態度更具代表性。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出口鞋類產品152億美元,進口4.7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47.3億美元,占全國貿易順差總額的46.1%。
在人民幣升值的浪口,對于鞋類出口企業來說顯然是最為黑暗的時刻,中國鞋類出口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如何?中國制鞋業如何走出去?如何實現出口可持續發展?這可能是所有外貿出口企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升值2%企業尚可承受
升值2%對于制鞋企業的影響和沖擊有多大?有人曾放出危言,一旦匯率調整,一些對出口依賴性強的小企業馬上就會感受到壓力,甚至出現虧損、倒閉、裁員等規模性風險。
對此,溫州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次人民幣升值只是在一定小范圍內的變化,所以影響不是特別大。比如,同樣的鞋商品在美國市場上,日本產的賣50美元,韓國產的賣40美元,中國產的賣30美元。人民幣升值2%,成本僅增加0.04(加工貿易)至0.5(一般貿易)美元,市場價格升到30.2—33美元,其價格仍然具有競爭力,即使銷售量略有減少,只要外國進口經銷商能保持穩定的最低期望利潤,他們一樣要進口中國鞋。
據了解,人民幣升值2%的確給當地上千家有外貿業務且通過美元結算的制鞋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但一般溫州制鞋企業的外貿訂單金額都比較小,即使人民幣升值2%,相對損失還是比較小的。
“我打聽了所有做外貿的朋友,大部分都提高了產品出口單價。” 國內制鞋業排名第二的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的吳先生分析道,人民幣升值是官方行為,任何出口企業都必須考慮到此政策所帶來的損失,因此,為規避人民幣升值而提高產品出口單價的做法,目前已成為出口企業“公開”的秘密,特別是在利潤較薄的輕工行業顯得更為明顯。
吳先生介紹說,就在7月21日人民幣升值以后,他所負責北美貿業務簽單標的額已累計達100多萬美金。吳先生顯然對自己的業績很滿意,他說,與我打交道的客戶大部分都是講誠信的老客戶,在和他們談判過程中,我只要一提及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外貿風險——利潤損失時,對方均表示愿意接受。
“人民幣升值同退稅降低、原材料漲價等外貿風險因素一樣,一方面要預防,另一方面則是要講誠信。”在吳看來,在與客戶談生意時,貴在一個“誠”字,一般來說,客戶也要講求合作伙伴的穩定,所以,像人民幣匯率這樣的風險,客戶都會理解的。
同處奧康進出口公司的連先生對吳先生的看法表示贊同,他指出,要預防這種經營風險的有效途徑是可以通過在合同中設立相應條款來規避。連先生同時表示,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設立這樣的條款,若雙方都有意向并達成共識,也是可以設立的。但一般在300萬美金以上的外貿訂單是應該設立這樣的條款,諸如鋼材、煤炭、糧食等大宗國際貿易訂單,協議中要提到當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時,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出口價格,這樣貿易雙方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借雞”與“養雞”之辯
“諸如人民幣升值這種經營風險,如果‘成本’和‘出口’都是用美元來計算的話,風險就可以規避。”有關人士表示,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的途徑有兩種,即在加工貿易中,主要的原材料可以用美元從國外進口,而出口時又同樣以美元出口;而在一般貿易中,要以生產中高檔產品為主,提高科技含量,平均每雙鞋的出口價格比其它鞋高出5-15美元,即使減少一部分利潤,仍有利可圖。
有專家指出,這些措施只能應對鞋業出口短期內的風險。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怎么辦?如何才能實現中國鞋業出口可持續發展?
對此,業界人士眾說紛紜,有的贊同“養雞下蛋”模式走“產-供-銷”一條龍之路,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有的贊同“借雞下蛋”模式給國外客戶做OEM,賺取加工費;而有的則贊同新式的先“借雞下蛋”后“養雞下蛋”模式,即先煉好內功(非簡單的OEM),再利用別人的網絡走出國門(借道出海)。最終目標都是讓產品“走出去”。
直接“養雞下蛋”者,“精神可嘉”但以失敗而告終者居多,有資料表明,要在某國形成一個較好的銷售網絡,至少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投入巨大;而“借雞下蛋”者通常是給國外客戶做OEM,賺幾塊加工費而已,更談不上是創品牌;先“借雞下蛋”后“養雞下蛋”模式一直備受國內眾多學者和業內人士看好。
奧康與GEOX公司合作,為其加工。在代加工階段,主要不是賺加工費(區別于一般的OEM),而是通過加工了解它的市場,了解當地流行什么,因為一般來說意大利的流行世上比中國提前半年到一年。另外,通過加工會發現每一個國家所訂的款式都有哪些不同,這樣就避免奧康走出去后走太多彎路。王振滔坦言,說實話,為GEOX做訂單,奧康到現在還沒賺到錢。但我非常非常感謝GEOX公司。GEOX與奧康合作,深刻改變了奧康和我本人兩點:一個是時間觀念,一個是效率觀念。舉個例子說,奧康原來一條做400雙鞋子的生產線,現在翻一番都不止。而這一切的改變只用了25天。
“從某些方面來講,我們第一步跟GEOX合作非常成功,基本上已經達到我們的目標,也就是說利用GEOX把奧康的品牌帶出去了。在意大利及歐美,大家都認識跟GEOX合作的奧康。第二步的話,有些國家已經有奧康的東西走出去,因為前面有GEOX帶路,我知道哪些地方會出什么問題。從文化、生活習慣來說,我們首先對亞洲這一塊幾乎已經做好了準備,原來是摸著石頭過河,還不放心。”王振滔在總結與GEOX的合作時指出。
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現在90%以上的制鞋企業都是為別人做OEM,還沒有真正在國際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強大的銷售網絡。而奧康漸漸掌握了核心技術,掌握了市場流行,也掌握了主動權。
種種跡象表明,奧康先“借雞下蛋”后“養雞下蛋”的營銷模式,正是利用別人的理念、技術成就自己的事業。按照奧康的想法,現在是蓄勢待發,到有一天把內功練好了。今年練一年,明年再練一年,可能后年就可以出去了。
應對風險的新思維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鞋業出口而言,只是出口道路上的一個小風險,”如同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吳先生所講,在外貿業務中通常會遭遇退稅降低、原材料漲價等風險因素,很顯然,只有通過提升產品檔次和品牌附加值,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才能真正在未來的世界鞋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世界鞋業的制造中心上世紀60年代在意大利,70年代向日本、韓國轉移,80年代棲身中國臺灣,90年代后登陸中國大陸。產業轉移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追逐成本優勢的過程,但這種轉移也說明成本優勢不是長遠之計。看來,中國鞋業要走向世界,還得靠真本事。
之前,在中國鞋類產品出口海外市場過程中,已經遭遇過“西班牙焚鞋”、“俄羅斯查封”等事件,地處溫州的一家出口企業向記者分析,出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低價位的皮鞋,這些鞋大部分是在中國購買原材料,生產成品鞋后出口到國外,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使這些制鞋企業遭遇到更大的壓力。
在經受西班牙焚鞋事件和俄羅斯扣鞋事件的過程中,作為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奧康皮鞋一直備受媒體關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曾明確提出,“要以品牌應對挑戰,使其超越文化、地域、民族、國家的界限,成為一種全球共享的時尚和流行。”據了解,西班牙和俄羅斯都是奧康出口的主要國家之一,但在兩次遭遇事件中,奧康均毫發未損。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對記者表示,目前,輕工出口產品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仍然較少,企業應該逐步實現由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品牌輸出,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人民幣升值給中國企業帶來的風險。
對于人民幣匯率調整給企業帶來的出口風險,中國皮革協會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中國皮革協會作為行業性組織,早在人民幣升值前就已經提醒一些出口制鞋企業在簽訂訂單時,要考慮人民幣升值和加息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盡量避免匯率調整引發長期訂單出現“賠本”生意。
有專家也認為,目前以鞋類產品為代表的輕工業普遍存在的研發設計能力弱,缺乏跨國品牌,產品檔次不高,自主引導市場消費能力弱以及出口增長主要依靠價格競爭和數量擴張等問題,不僅制約了我國鞋產品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也極易引發國外貿易保護主義。
而不管是國外企業設置的貿易壁壘還是美國、歐盟等呼吁人民幣升值的“把戲”,我們都應該以此為改變現狀的動力,提高產品品牌度和附加值,就如前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現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所言,即使人民幣升值100%,中國出口企業仍具有競爭力。因為中國企業立足內地本身就具有成本上的比較優勢,制造環節向中國的轉移也是不可逆轉的。
相關背景
王振滔,今年40歲,奧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出身清貧的他曾做過3年木匠,跑過5年推銷。1988年以3萬元起家,創辦了奧康集團的前身———永嘉奧林鞋廠。經過17年的艱苦創業,他把一個家庭小作坊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超過18億元的中國民營百強企業,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位。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制鞋新標準起草單位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