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訪談]飛躍之路 縫紉機賣出“寶馬”價
2005-08-06 10:59:19 來源: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我雖然人長得很難看,但一到國外還是有很多人拉著我跟他們合影。”日前,當品牌浙江行采訪團來到位于臺州椒江的飛躍集團總部時,邱繼寶再次用那跟他長相一樣“蹩腳”的普通話,向我們展示了飛躍品牌給他的企業以及個人所帶來的改變。
農民出身的邱繼寶,回想自己走過的路,用“歷經了千辛萬苦,說破了千言萬語,翻越了千山萬水”來形容。但時至今日,邱繼寶在談起他的創業之路,已經沒有了太多的感慨,唯有平靜。倒是打造國際化的飛躍品牌,讓他有些按捺不住的興奮與感慨。
歷經磨難結緣縫紉機
記者:雖然你出來創業已經有些年了,你創業的故事已流傳很多,但關于你的創業,我們還是希望你能簡單談一談。
邱繼寶:呵呵……1977年,我因為家里窮,交不起1.5元錢學費,初中畢業只讀了三天高中就不得不輟學。為了生存,我弄了一輛自行車來載送客人。可三天后,我連人帶車被送到了公社并被關了三天,理由是:自行車載人屬于地下運輸戶,要割資本主義尾巴。
隨后,我又背上補鞋的小箱子走南闖北以補鞋為生。1980年,帶著補鞋的積蓄回到了家鄉,辦起了椒江市電器儀表廠,生產噴霧氣零件。由于廠規模較小,產品市場競爭激烈,企業一直不太景氣。
1986年秋天,我用盡了自己的積蓄,另外貸款300元租下生產隊的會計室,創辦了一家椒江第二工業縫紉機廠。這就是飛躍集團的前身,不過在當時這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家庭作坊式工廠。
記者:可能老百姓對你了解更多的是你爬墻參加廣交會,但現在外面好像有很多版本,你當年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邱繼寶:跟現在一樣,廣交會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1988年的時候,憑我的實力“理所當然”地被拒之門外。可為了與外商直接接觸,我只好橫下一顆心翻墻進去。不想還沒等我將身上的灰塵撣凈,就被廣交會的保安人員扣住,交了50元罰款不說,還罰站了半小時。
強不強關鍵要看品牌
記者:第一次廣交會的經歷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邱繼寶:這件事情對我的刺激太大了。這之后,我意識到如果產品質量過硬,名氣大了,廣交會組委會自然會請我過去參加。果然,11年后,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陳新華親自打電話來請我參加廣州的秋季交易會,共商中國縫紉機的發展大計。
記者:是不是從那個時候起,你就開始走上了“飛躍”的品牌之路?
邱繼寶:是的。后來我雖然是通過其他渠道把我的產品賣出去了,但對于自己產品、企業的品牌建設從來沒有忽視過。我們注冊的“飛躍”商標,先后獲得臺州、全省的知名商標。
先前我們的產品主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后來我們重新調整戰略,把開拓國際市場的重點轉移到發達國家,提出了向世界級優秀企業邁進的發展戰略。
記者:這對于你們的品牌建設來說更是一個挑戰。
邱繼寶:那是!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和客戶無論是消費觀念還是習慣都更為成熟,品牌對于他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除了在國內通過各種方式擴大我們商標的影響外,還在我們產品銷售國注冊商標。
記者:那你們這些年品牌國際化之路走下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邱繼寶: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們很有面子!
記者:具體怎么說?
邱繼寶:比如,以前國外很多客戶一說到是跟飛躍合作,都覺得抬不起頭來,現在我們的客戶都以跟我們合作為榮,很多人還把我們的品牌標識作為他們的門面。
再有就是,現在沃爾瑪要是進行縫紉機的采購,如果我們的標書沒有到,他們肯定不會開標的,這在幾年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記者:除了面子,品牌對于你們來說還意味著什么?
邱繼寶:這是打造百年老店的關鍵。前些日子,我在杭州參加一個會議,一位瑞士前總統就說,我們可能不記得他了,但瑞士的勞力士表大家肯定都知道。
確實,一個人即使位高如總統,也會很快被人遺忘,但是一個世界性的品牌卻能永恒久遠。對于飛躍來說,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縫紉機賣出“寶馬”價
記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縫紉機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機械,但我們了解到,飛躍縫紉機最高卻能賣出一輛寶馬車的價錢,難道這僅僅是品牌的緣故嗎?
邱繼寶:我覺得除了品牌的作用外,科技力量也是關鍵。我覺得,用高科技來改造傳統制造業,可能是中國民營制造企業的希望所在。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勞動力成本非常高,但他們掌握著一些高新核心技術,他們企業的實力依然很強大。
而如果我們僅僅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那么靠這種優勢支撐的粗放型產品及企業也是不會長遠的。因此,中國民營企業就必須走“用高新技術及勞動密集型來改造我們的傳統產業”之路。
記者:這與飛躍生產的縫紉機有什么必然的內在聯系呢?
邱繼寶:有非常重要的內在聯系。現在,我們造縫紉機的人是不太看得起造汽車、飛機的人的。
現在縫紉機行業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原先重達100多斤的傳統縫紉機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武裝的新型縫紉機。比如手碰一下就要斷的線,我們造出的縫紉機就能夠把它筆直地縫到任何東西上。
記者:那你們的“高科技”都是自己研發的還是引進的?
邱繼寶:我們有一個觀點就是:“飛躍技術不分國界,一切與世界同步。”我們的技術當然有我們自己獨立研發的,飛躍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縫紉機產品;另外就是跟國外先進制造企業合作引進的。
要讓縫紉機重回家庭
記者: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父輩結婚的時候,縫紉機是“老三件”之一,它跟每個家庭的生活也息息相關。但到了后來,尤其是現在,縫紉機卻漸漸離開了我們的生活。你覺得這是不是一個產業萎縮的表現?
邱繼寶:完全不是。我們的多功能家用縫紉機非常有名,并且其中的90%都出口。因此有人戲稱:“飛躍”的多功能家用縫紉機“墻內開花墻外香”。
在我們國家雖然家用縫紉機受到了冷落,但我覺得中國家用縫紉機回歸百姓家庭是經濟生活中的一種必然。
記者:一種必然?難道每個家庭還要拿縫紉機補衣服?
邱繼寶:國外家用縫紉機市場是一種成熟的消費,沒有斷檔。縫紉機的更新換代,對于消費者來說,就像電視機由黑白變彩色再到等離子一樣容易接受。因此,基于這種判斷,我認為,在21世紀,中國家用縫紉機在沉寂10年之后,將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回歸家庭。這一回歸,并不是以往傳統概念的延續,而是在現代科技和生活方式引導下的一種真正意義的重生。
記者:然而在家用縫紉機遠離中國家庭十年之久,已被人們日漸淡忘的時候,要想讓新的縫紉機帶著它的新概念、新功能、新形象,重新回到家庭生活中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邱繼寶:我們有信心。“老三件”之所以退出了歷史舞臺,是因為我們的產品更新沒有跟上。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成衣業的發展,婦女“忙于家務”受到沖擊,那些為了節省家用,由自己動手制作,為自己和家庭其他成員穿著而縫紉的主婦已越來越少了。
但是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多功能家用縫紉機體現出了人們對時尚的追求:輕巧、便捷、美觀、多功能。使用家用縫紉機的目的也不再是為了節省買衣服的開支,而是為了體驗一種手工創作的快樂,尋求家居和自身裝扮的個性化,在國外被稱為“DIY”,并十分流行。
記者:那么你們經過幾年的市場推廣后,效果如何?
邱繼寶: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的。連續幾年的銷量都是成倍增長。我老在考慮一個問題:“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從多功能家用縫紉機上,我們能體會出這樣一個理念,“產品創新可以刺激需求”。
過去,國內的縫紉機企業大力發展工業用縫紉機,家用縫紉機的更新技術卻相當緩慢,僅適合作為勞動工具的舊式縫紉機,是因為其單一的功能,落后的操作方式和大量原材料的消耗,而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記者:這么說來,在你的眼中,家用縫紉機產業前景不可限量?
邱繼寶:對于多功能家用縫紉機的經銷商來說,未成熟的市場,有著巨大的風險,同時蘊涵著高額的利潤。中國有著13億人口,4億家庭,再加上不斷誕生的新的家庭,未來多功能家用縫紉機的宏偉藍圖不只是一個遙遠的夢。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國際鞋業]世界范圍內的運動鞋大洗牌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