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緊缺制約溫州制鞋業的發展
2005-07-22 11:33:28 來源:慧聰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因而土地緊缺已成為制約溫州制鞋業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與之并存的,是土地的閑置和浪費。其根源則在于對土地要素的政府壟斷和行政性管制,根本之策是建立統一完整的土地市場機制。
土地荒頻現
溫州市國土資源局用地審批處處長朱劍云自稱是“溫州最忙的人”。他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主題只有一個——土地。
“企業發展要土地,產業升級要土地,招商引資更需要土地。可手頭根本沒有那么多地!”朱劍云無奈地說。
據朱劍云介紹,溫州歷來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2004年宏觀調控后,“土地”更成為制約溫州制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目前溫州市可用于建設的土地只有55萬畝左右,而全市1999年至2003年五年間共批準建設用地27萬畝。按這樣的速度,十年就會全部用完。
無庸諱言,土地緊缺是溫州的自然稟賦條件。人均耕地僅有3分多一點,據了解,工業用地的日益增長與耕地保護政策之間的矛盾在溫州正變得越來越尖銳。連續三年,溫州市用地指標都不足實際用地需求的1/10。
相對于內地1萬~2萬元/畝的工業用地價格,溫州現在的工業用地100萬元/畝簡直是天價。中小企業征地本來就非常困難,當地政府許諾說等大企業的用地問題解決以后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用地問題,我們中小企業等呀等,誰知道“等”來的還是一個空,還是無法申請到擴張的必需用地。
稀缺”與“閑置”并存
土地緊缺,只是硬幣的一面。與之并存的,是珍貴的土地的閑置和浪費。
樂清市是溫州的一個縣級市,與溫州隔江相望。車行甌江大橋,一進入樂清市轄區,就可以看到偌大一片漂亮的廠房,廠房大多三四層,藍白相間,背靠青山,顯得清潔而寧靜。這就是溫州最大的民營企業正泰集團位于樂清市北白象鎮的“大橋工業區”。置身于廠區前那延綿千米的寬廣綠地,你會覺得是身在公園。
正泰集團宣傳處處長廖毅就在這里辦公。廖的辦公室設在質檢樓三層。辦公室寬敞明亮,很多辦公室還空著。
在溫州乃至在浙江全省,像這樣的“花園式工廠”并不少見。對于企業來說,這自然是實力的象征。綠地就像企業胸前的徽章,顯露出企業的富裕和闊綽。不過,對于人均耕地只有0.35畝的溫州,這實在是太奢華了。
溫州市統計局2005年初專門成立課題組,調查了242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用地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工業園區作為產業積聚的主要基地,不僅土地利用率和產出低下,而且土地浪費嚴重。溫州全市到2004年底共建成10個工業園區,但至今園區內仍有43%的土地沒有開發。工業園區內累計開發土地面積共計39.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產面積只有22.8平方公里。園區廠房絕大多數是一層,二層很少,三四層基本沒有。這些廠房占用土地面積超過3萬畝,但建筑面積不足1.5萬畝。
據溫州市統計局調查,從2001年到2003年,溫州全市建設用地總量增長了1.2倍,而GDP僅僅增長48%。溫州市統計局李國洪處長透露:“全市園區的工業集中度只有18%,每畝產值只有147萬元,僅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的52.1%。每畝稅收8萬元,僅為全市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調查組還發現,溫州有些企業拿到地后,遲遲不開工,有些甚至兩三年閑置,這種荒地現象在各縣市仍然存在。有些企業千方百計批到土地后,亦非立即建設生產,而是待價而沽,炒買炒賣,牟取暴利。有些企業批地建房的目的就是等待土地漲價,從中賺取差額。
土地政策走在十字路口,是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還是繼續加強行政管制,這是事關溫州制鞋業的命運和未來的選擇。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